物理 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材编排了两个活动:通过视频“古代投石机”、“开汽水瓶”、“提沙桶”活动,构建 “杠杆”模型;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学生知道省力、费力、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征,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并能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从而分辩其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杠杆 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认识“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教学资源】
1.演示器材:自制撬棒、物理支架、沙桶、自制开瓶器、修剪树枝的剪刀、树枝、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每个200g)、电子拉力计、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套
2.分组器材:木板、图钉、螺丝刀、老虎钳、羊角锤、铁架台、带刻度的直杠杆、钩码(每个50g)、弹簧测力计、自制Z性杠杆、刻度尺
3.其他资源:授课ppt、学习活动导学案
【教学过程】
引入:
1.播放古代投石机,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画出投石机简笔画,建立杠杆模型。
2.作为奖励,给这位同学一瓶汽水和纸质开瓶器,让其打开喝,建立杠杆是一根硬棒。
开放问题,那位同学能用手边的工具帮这位同学打开汽水瓶(分享的方法不能相同,引出更多的杠杆。
3.墙边那根棒是杠杆吗?怎样把它变成杠杆你?学生组装,进行下面活动。
学生演示——撬棒提沙(如图2所示)
请你(女同学)提起这桶沙(很难)。
(
图2
)给你一根硬棒,有办法提起这桶沙吗?(将一个点固定,很轻松地将沙桶提起)
再请一个男同学,使用撬棒提沙。(改变固定点,很难提起沙桶)
看来如何使用杠杆,影响因素有两个——力和距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有关这类机械的学问。
一、建立杠杆模型
1.学生演示——起瓶盖(如图3所示)
起瓶盖,徒手起、一把纸开瓶器刀、一把铁质开瓶器,选择哪一把?为什么?(硬棒)
(
图3
)生活中类似的工具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工具,把钉入木板的图钉拔出来。
2.学生实验——拔图钉
展示:你是怎样拔出图钉的?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省力?
追问: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绕固定点转动)
定义:在物理学中,将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为杠杆。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探究准备
以引入活动中的撬棒提沙(图2)为例,介绍如下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信息快递: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初探:影响动力大小的因素
在撬棒提沙的体验中,女同学轻松将沙提起,男同学却没能成功;在拔图钉的活动中,同学们使用不同工具,所用的动力各不相同。
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决定了杠杆平衡时所需动力的大小?
猜想:阻力、“动力的距离”、“阻力的距离”(先对“距离”做模糊处理)
设计并进行实验:(1)安装好杠杆,调节平衡螺母,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
F1/N l1/cm F2/N l2/cm
(
图4
)(2)左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右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住杠杆,记录动力F1、阻力F2、距离l1、距离l2;
(3)①保持距离l1、l2不变,改变F2,弹簧测力计示数F1如何变化?
②保持F2、l2不变,改变l1,弹簧测力计示数F1如何变化?
③保持l1、F2不变,改变l2,弹簧测力计示数F1如何变化?
测量序号 F2/N l2/cm l1/cm F1/N
①
②
③
④
分析论证:分析表中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生1:动力与阻力、“阻力的距离”成正比,与“动力的距离”成反比。
追问:实验中,你所测量的距离是什么?(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初步结论: 变形可得:
3.再探:弯杠杆平衡时,是否也有类似规律呢?
进行实验:如图5所示,并将收集的数据填写在上表中
(
图5
)分析论证:你们小组测量的是哪个距离?BC还是OC?
展示:
作图:实际测量的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2
(
图6
)追问:在图4中,我们测量的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与图6矛盾吗?
分析:图4,实际上也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定义: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于是可以将我们的探究结论表述为: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这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也称为杠杆原理,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总结出来的。
三、学习评价
1.实验中,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请画出此时的力臂。(认识力臂)
2.剪刀木棍,木棍放在哪里、手握在哪里,最省力?其实质是什么?(定性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同一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再次使用剪刀。木棍靠近支点(减小阻力臂)、手握在离支点最远处(增大动力臂),体验到更加省力。
思政教育
航天机器臂视频展示,学生展示梦想。
结语:所以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杠杆模型,通过探究归纳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关于杠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探究:怎样对杠杆分类?怎样使用杠杆最省力?且听下回分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