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同步探究学案
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能解释共生的概念。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一、预习提纲
1.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
2. 细菌和真菌它们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二、预习检测
1.在自然界中,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它是有机物的 者,动物是有机物的 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有机物的 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 、 和 。它们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
2.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的生活方式是自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
是 生活,与动植物和人共同生活的是 生活,引起动植物遗体腐烂的是 生活。
3.手足癣是由于 (填细菌或真菌)寄生引起的。地衣 与 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通过光合作用为 提供有机物, 为 提供水和无机盐。
4.人体内的大肠杆菌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 和维生素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几乎占粪便干重的 。
三、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某小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分别提出如表三种实验方案:以下三种方案都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请分析回答:
甲组 乙组
方案1 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 灭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 灭菌处理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灭菌处理再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1)你对该实验作出假设是 。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
(3)实验过程中使树叶保持湿润的原因是 。
(4)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的原因是 。
(5)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案是方案 ,原因是 。
(一)达标测评
1.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杀灭肉汤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B.此套装置放到任何温度条件下实验结果都相同
C.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阻止外界细菌进入B试管内
D.试管A中的肉汤会先腐败
3.下面各项中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①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 ③某些藻类和真菌形成地衣 ④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 ⑤牛瘤胃内的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 ⑥红色毛癣菌导致人患足癣和手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土壤是无数微生物的家园,常见的微生物有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酵母菌、霉菌等。下列有关土壤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原核生物 B.都能促进物质转化
C.都靠孢子繁殖后代 D.都只能营腐生生活
5.下列诗词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阐释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藓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生物的先天性行为
6.酸奶袋上常写:“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胀袋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某同学做了探究(如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酵母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作对照
B.在缺氧环境中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甲组气球体积大于乙组,则实验验证成功
D.低温储存可抑制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7.下列诗句或谚语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适应环境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蝉→螳螂→黄雀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景象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作为消费者促进物质循环
8.“波卡西堆肥法”是一种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将厨余垃圾与一种活菌制剂(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发酵丝状菌、放线菌等功能各异的80多种微生物组成)混合,可发酵分解为液体肥料。关于乳酸菌、酵母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们能促进厨余垃圾中的能量循环
B.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产生新个体
C.乳酸菌通过复制产生新个体
D.它们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9.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动植物就会生病
B.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C.豆科植物根上共生着根瘤菌能提高土壤肥力
D.足癣是由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引起的疾病
10.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C.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D.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二)提升训练
11.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循环增值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人们想出了“放茸归田”的妙招。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是一种喜欢“吃草”的蘑菇,让它生活在小麦田里,分解前茬小麦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水和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改良了土壤。种植的后茬小麦颜色、长势和产量都好于其他未种赤松茸田块里的小麦。
(1)赤松茸是一种喜欢“吃草”的蘑菇,构成它的细胞里有成形的 ,因此是真核生物。它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2)赤松茸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参与了自然界中的 循环。
(3)“放茸归田”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12.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资料一: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是由条形柄锈菌侵染引起的靠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重大病害。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从中掠夺水分和有机物。该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一般减产20%~30%,最严重时颗粒无收。病叶(如图)上初期形成褪绿斑点,后逐渐形成隆起的橘黄色疤疹斑(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椭圆形,鲜黄色,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孢子堆可持续产孢10天,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子1800个,其随着气温升高,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爆发成灾。
资料二:2021年5月,我国陕西等地出现小麦条锈病,工作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帮助农民进行病害防治。植保无人机可在空中定向定点喷洒农药,其旋翼产生的强大气流将药液直接压迫作用于作物的各个层面,环保安全。无人机喷药效率高,喷洒均匀,防治效果好,节省了人工成本、用药成本和时间,为我国建设绿色环保新农业提供了便利。
(1)小麦条锈病危害小麦叶片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叶片是小麦进行 (填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2)分析资料一可知,条形柄锈菌通过产生大量 繁殖后代。据资料信息可以判断,条形柄锈菌在生物分类上隶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植物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然状态下麦田所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弱,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
(4)与无人机喷洒农药相比,人工喷洒造成大量农药的浪费并且使环境受到更严重的污染。除了喷洒农药之外,还有哪些防治农、林病虫害的方法,请写出一点: 。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1)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2)乙组
(3)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4)为了保证除实验变量外的其它条件都相同
(5) 三 变量只有一个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根据题干:某小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因此,该实验作出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组是乙组,乙组对实验变量进行了处理。
(3)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因此,实验过程中使树叶保持湿润的原因是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4)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5)方案三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三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较,方案三最能说明问题。
课堂达标
1.B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详解】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呼吸作用。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B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营养物质有机物。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杀灭肉汤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增强说服力,A正确。
B.该实验控制的变量应该是细菌,其它条件应该都相同且适宜。因此,此套装置放到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观察实验现象,B错误。
C.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阻止外界细菌进入B试管内,与A装置形成对照,C正确。
D.试管A中的肉汤会先腐败,直玻璃管容易使细菌进入,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
【详解】①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玉米为黑粉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但是黑粉菌导致玉米患病减产,两者不属于共生关系。 ③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④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这里细菌与植物之间并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共生关系。⑤在牛瘤胃内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⑥红色毛癣菌导致人患足癣和手癣,红色毛癣菌导致人患病,两者不属于共生关系。
故选C。
4.B
【分析】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属于原核生物;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主要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真菌。
【详解】A.酵母菌和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枯草杆菌、酵母菌、霉菌等土壤微生物都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大肠杆菌营寄生生活,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它们都能够促进物质转化,B正确。
C.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根瘤菌属于细菌,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C错误。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大肠杆菌营寄生生活,D错误。
故选B。
5.C
【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详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腐生微生物将植物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物质循环,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草影响了豆苗的生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反映的是春天来了,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湖水变绿,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鸟类的繁殖行为,是鸟类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D正确。
故选C。
6.C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A.根据甲、乙装置图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酵母菌,与乙组相比甲组没有酵母菌,因此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A正确。
B.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为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可能会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的大小关系可能是甲组气球体积小于乙组或乙组气球体积大于甲组,则实验验证成功,C错误。
D.在低温下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酵母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D正确。
关系C。
7.C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食物链的书写原则是: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详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食物链的开始必须是生产者,B错误。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能捕食害虫、稻田丰收的景象,C正确。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2)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可进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能继续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个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4)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乳酸菌、酵母菌能够把厨余垃圾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参与物质循环,A错误。
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出芽产生新个体,B正确。
C.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C错误。
D.酵母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详解】A.有的细菌和真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有些细菌和真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酵母菌可以制作面包、酿酒等,A错误。
B.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在制造有机物,因此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B正确。
C.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豆科植物根上共生着根瘤菌能提高土壤肥力,C正确。
D.真菌使人患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疾病,D正确。
故选A。
10.C
【分析】在自然界中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被植物利用,细菌、真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详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如图示中的①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真菌,如香菇、霉菌等。
(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图示中的②表示: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例如:a.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b.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c.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d.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一些细菌,从人体获得营养生活,它能够制造对人体有益处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所以图解中的③表示与动植物共生,比如④根瘤菌豆科植物的共生。
故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1.(1) 细胞核 孢子
(2) 分解者 物质
(3)生物能影响环境
【分析】蘑菇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这四个部分,它们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所以蘑菇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1)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里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它的繁殖方式是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2)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无机环境,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再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的循环。可见赤松茸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参与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3)自然界中的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着环境。“放茸归田”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12.(1)光合作用
(2) 孢子 B
(3)生物种类过少(或生物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差)
(4)以菌治虫或生物防治、培育抗病品种等
【分析】1.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详解】(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可见,因为叶片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小麦条锈病危害小麦叶片,能够造成小麦减产。
(2)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病毒寄生在活细胞里,通过自我复制繁殖。真菌都可以进行孢子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的孢子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分析资料一可知,条形柄锈菌通过产生大量孢子繁殖后代,由此可以判断,条形柄锈菌在生物分类上隶属于真菌(或B)。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然状态下麦田所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过少(或生物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差),其自动调节能力很弱。
(4)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如: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可见,防治农、林病虫害的方法还有:以菌治虫或生物防治、培育抗病品种等。(写1条,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