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2024·1月浙江卷)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 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
C. 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 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2.(2024·河北高考)某同学足球比赛时汗流浃背,赛后适量饮水并充分休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足球比赛中支气管扩张,消化液分泌增加
B. 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与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关
C. 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 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3.(2024·湖北高考)磷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
B. 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 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 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4.(2024·吉林卷) 为研究禁食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者用大鼠开展持续7天禁食(正常饮水)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尿素、尿酸(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的水平显著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
B. 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
C. 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的分解
D. 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脂肪的分解代谢
5.(2024·6月浙江卷)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存在于淋巴
B. 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
C. 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 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6.(2024·河北高考)(多选)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获取,主要经肾随尿排出
B. 抗利尿激素增多与患PP均可使细胞外液增多
C. 血钠含量降低可使肾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减少
D. 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转运异常
答案解析
1.(2024·1月浙江卷)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 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
C. 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 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及体温调节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战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缩,不受大脑皮层支配。
【选项解读】A、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过传递,最终可以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A正确
B、在寒冷刺激下,人体散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平衡,人体内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
C、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会导致机体散热增加;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散热减少。C错误
D、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与副交感神经一起调节身体的自主功能。它主要负责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增加体力活动的能力,提高心率和血压,加速呼吸和消化等生理反应。D错误
故选A。
2.(2024·河北高考)某同学足球比赛时汗流浃背,赛后适量饮水并充分休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足球比赛中支气管扩张,消化液分泌增加
B. 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与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关
C. 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 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选项解读】A、足球比赛中,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受到抑制。A错误
B、正常机体产热量=散热量,运动时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为了达到体温的相对稳定,散热量也会增加,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以此来增加散热量。B正确
C、大量出汗不仅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同时也丢失了无机盐,通过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消极情绪到一定程度就患有抑郁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
故选A。
3.(2024·湖北高考)磷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
B. 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 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 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选项解读】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H2CO3 ,再由H2CO3形成H+和HCO3-。A正确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如在细胞呼吸中磷酸盐作为底物参与了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等过程。B正确
C、缓冲体系的成分如HCO3-、HPO42 携带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
D、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够对乳酸起缓冲作用,但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
故选C。
4.(2024·吉林卷) 为研究禁食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者用大鼠开展持续7天禁食(正常饮水)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尿素、尿酸(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的水平显著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
B. 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
C. 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的分解
D. 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脂肪的分解代谢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偏高时,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同时,高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某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血糖偏低时,能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低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另外的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
【选项解读】A、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血清中尿素、尿酸作为代谢产物,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A正确
B、禁食初期血糖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B正确
C、尿酸为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DNA、RNA)的分解。C正确
D、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D错误
故选D。
5.(2024·6月浙江卷)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存在于淋巴
B. 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
C. 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 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成分,它们三者之间有以下区别:
(1)其中生活的细胞不同,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三者所处环境不同: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中,血浆存在于血管中,淋巴存在于淋巴管中。
(3)蛋白质的含量不同:血浆中的蛋白质要多于淋巴和组织液。
【选项解读】A、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血浆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A错误
B、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进入组织液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因此淋巴细胞也可分布在组织液中。B错误
C、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还可能存在于组织液中。C错误
D、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D正确
故选D。
6.(2024·河北高考)(多选)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获取,主要经肾随尿排出
B. 抗利尿激素增多与患PP均可使细胞外液增多
C. 血钠含量降低可使肾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减少
D. 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转运异常
【答案】BC
【解析】
【分析】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Na+主要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而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调节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人体的各种排水途径中,只有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排出的水不易察觉,其实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要排出。
【选项解读】A、人体内Na+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A正确
B、患PP导致渗透压减小,细胞吸水减少,导致细胞外液增多。B错误
C、当血钾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即肾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分泌。C错误
D、由题意可知,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其病因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的转运异常。D正确
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