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4 15: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圈,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大阳的崇拜。先秦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太阳神鸟金饰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概述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繁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单元时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夏朝建立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周平王东迁洛邑
进入容秋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素养目标
1、理解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知道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各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通过史料实证比较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去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想想的出现。
唯物史观
3、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景象出现,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培养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其关注现实问题,放眼世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服务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家国情怀
导弹
天文、历法和医学
时期 表现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
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结合教材,并完成表格
1、天文
天文、历法和医学
①、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
②、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天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③、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一想
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2、历法
二十四节气
天文、历法和医学
①、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②、战国时期:扁鹃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③、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局部)
图中鸟身人首描绘的是局鹊,由于对也的紫拜,后人就把他神化了。
3、医学
相关史事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共18卷162篇,由《素问》和《灵枢》组成。这本书托名“黄帝”,真实作者不详,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书中基本本内容约成于战国后期,到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都作了说明,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
甲骨文与青铜器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相关史事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1899年,北京官员王懿(yi)荣得了病,派人买药后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认为这是古文字,就把药店里所有带符号的龙骨都买下来。学者经过研究,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商朝甲骨文
1、甲骨文
(1)概念
甲骨文与青铜器
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其中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材料 甲骨文属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其主要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态、气候灾害、王权与神权关系、土地所有制、社会经济构成、外交征伐以及商王都内权贵阶层的日常生活状况等等,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
——摘编自宋镇豪《祝贺!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结合材料,概括发现甲骨文的意义
1、甲骨文
(2)概况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它 “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呢?(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对汉字的影响来回答)
甲骨文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文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结合教材,并完成表格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甲骨文
(3)内容
(4)意义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由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具,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青铜器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铭文拓片
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有学者认为应称为“后母戊鼎”。
2、青铜器
1(概念)
(2)代表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商 四羊方尊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等
甲骨文与青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工匠已能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来制作各种器具;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2、青铜器
(3)、特征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材料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公羊传·桓公二年》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主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结合材料,概括青铜器的作用
2、青铜器
(4)作用
铭文
金文
释文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何尊
3、“金文”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巅峰,其时也被称为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在众多的精美的青铜器物中,何尊因其铭文中含有现今发现最早记载的”中国“二字而具有特殊的地位,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国之重器”。
何尊及铭文拓片
3、“金文”
素养探究二 甲骨文与青铜器
4、三星堆遗址
结合视频,叙述三星堆遗址的相关史实
甲骨文与青铜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三星堆文化玉璋
三星堆戴金面罩
青铜人头像
4、三星堆遗址
(1)出土文物
(2)文明交流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蒸出土了一整套战国时期的编钟,这就是闲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共65件,分3层8组悲挂在长7.48米,其中,上层3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5组共45件而钟和了件镈钟。编钟上有铭文3700多字,内容为缩号、记来、标音等。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城最广、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至今还能演奏乐曲。
知识拓展
《诗经》和“楚辞”
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1、《诗经》
(1)背景
(2)内容
(3)历史价值
材料研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借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借行。
——《诗经·秦风·无衣》
阅读上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诗经·秦风·无衣》中的诗句反映了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中国处于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的状态,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权力而频繁发动战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泽/裳”,表达了秦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坚强意志和战斗精神。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矛戟/甲兵,与子同仇/借作/借行”等句子,展现了秦国在战争动员方面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士兵们对战争的积极参与和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整体上,这首诗歌体现了先秦时期战争文化的一部分,即在困难条件下,人们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诗经》和“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屈原、《离骚》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2、“楚辞”
(1)概念
(3)影响
(2)代表人物及作品
学史崇德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泰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明朝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课后活动
1.你能辨认出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人 中 水 射
课后活动
2.结合所学,说说先秦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成就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
①.天文历法:先秦时期的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天文数据和历法体系。例如,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同时,先秦时期的历法改革为后世历法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青铜器与甲骨文: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甲骨文作为商代的一种成熟文字,为先秦及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诗经》和楚辞:《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对后世的文学,尤其是诗歌和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医学:先秦时期医学成就显著,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其医术精湛,被誉为“神医”,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堂小结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历法
《诗经》
医学
甲骨文
青铜器
天文
“楚辞”
日食记录;哈雷彗星记载
二十四节气
扁鹃“望、闻、问、切”;《黄帝内经》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何尊、青铜人头像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1、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B
课堂练习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什么文字?它有哪些构字方法?
(2)这种文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对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子有什么影响?
甲骨文,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1、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商朝 开始的
2、对汉字的影响: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汉字使用至今,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