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物理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物理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1-06 08: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吴培根
(江西省余干县教研室,335100,13097085518,wpg18@ ( mailto:wpg18@ ) )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中的第四节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由“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过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遵循以下设计思路:选取哪些器材?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的?改变的实验条件引起研究对象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材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通过实验,体会解释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由于流体压强差异而产生的自然奥秘,引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认识“升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学习中,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气压强有了深入的认识,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方法运用 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用具】
1. 教师用具
电吹风三只,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直角的饮料吸管,自制小漏斗一个(矿泉水瓶),水槽,注射器,乒乓球,机翼模型,自制的CAI课件等。
2.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蜡烛二支,两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激疑引趣,表演用“嘴”写字(如图1)。
学生好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寻求答案。
二、纵深引入,探究“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通过如图2、3所示的二个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方法:1、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引导学生猜想:将会出现会什么样的结果?
3、观察现象,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4、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得出结论。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5、师生共同解释新课引入的实验现象。
三、设计实验,验证“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让学生利用给定的器材,自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来验证上述结论。
过程:1、向学生介绍器材,说明实验要求;
2、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观察指导;(可能设计的实验如图4、5、6)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四、轻松三分钟,巧妙过渡
1、请三名同学上台表演:电吹风托乒乓球比赛(如图7)。
2、解释电吹风“托”乒乓球的现象,并评判三个人比赛成绩。
3、观看一段飞机起飞的视频,过渡到下一个研究的问题: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五、实验探究: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1、演示实验:电风扇“吹”起机翼模型;
2、学生尝试解释:机翼上升的原因;
3、对照视频分析: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流速相对小,压强大;机翼上下方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差就是飞机升空的升力。
六、学以致用,分析汽车尾翼的制作原理
1、出示一张汽车的照片(尾翼清晰);
2、学生阅读给出的一段文字解释;
3、请学生用自已的语言阐述“汽车尾翼的制作原理”。
七、反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本节课学习研究的二个主要问题。
2、同学们课后找出一些生活中与“流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以下问题。
(1)喷雾器的工作原理。 (2)踢出的香蕉球。
(3)驶过的轿车后面树叶向中间飞起。(4)火车的安全线如何而来。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制作“机翼模型”,下节课前在班上展示。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流速相对小,压强大;机翼上下方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差就是飞机升空的升力。
【课后反思】
1、本节课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都创设了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意注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设计,充分地动手动脑去完成实验,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3、课堂中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及给予了学生用语言表述解答物理问题的平台。
4、课堂中间的轻松三分钟设计巧妙,既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衔接自然,让学生的学习感觉轻松。
6、教学过程在时间安排上,后面教学内容时间上有点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