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4 23: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课程目录
CONTENTS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自主梳理、整体感知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资产阶级共和制建立
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训政”、“宪政”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革命根据地政权:苏维埃政权
抗日根据地人民政权:边区政府
解放区人民政权:人民民主政权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角度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政权与制度建设的主要史实 (1)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1912年8月,同盟会与几个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宋教仁主持党务;(2)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3)1913年春,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二次革命 (4)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复辟帝制 (1)1928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2)1946年11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中华民国宪法》;
(3)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宪法
政治特征
民主共和制
政党政治;
袁世凯独裁统治
披着“训政”“宪政”的外衣,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统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训政纲领》和《中华民国宪法》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缔造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体现了哪些原则?
人民主权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自由平等
第一部
里程碑
★局限性?
因人设法
职权不明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总统府和国务院都有行政权
孰为最高?
又未能明确……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破坏共和——北洋政府时期
政党政治的尝试
党派名称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材料 民国初年,这些政党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党争,不会受到制度上的有效监督。每当召开国会期间,那些议员们前呼后拥地先住到甲党招待所,得到各种好处与红包,承诺投该党的票,然后再到乙党招待所住下,同样再得到好处费,并答应投该党的票。
——萧功秦《第二次选择:辛亥革命后的多党议会民主》
思考点P15:民国初期政党政治有何特点?
①政党数量多,参政意识强; ②党政激烈,不受监督;
③腐化严重; ④寿命短促,二次革命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破坏共和——北洋政府时期
政党政治的尝试
党派名称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10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政党政治的失败
1915称帝,1916取消,后进入军阀割据混战。
议会斗争实现民主政治,在“双半”中国行不通
思考:
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破坏共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军政”(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8年东北易帜):
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促进国家之统一”,即指“国民大革命”。
“训政”(1928年—1948年):
是指“军政”统一全国后,需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党治国”,培养合格官员以实现地方自治,训练人民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发展“工商事业”、“开发富源”。
“宪政”(1948年以后):
“还政于民”,“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孙中山的理想
国民党的现实
VS
孙中山的“训政”理论体现了怎样的民主政治原则?《训政纲领》反映出国民党的“训政”实质是什么?
主权在民原则
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3、破坏共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破坏共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想一想,中国的宪政为何如此艰难?
政治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思想上: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2·山东模拟)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
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
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A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3·浙江高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
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27-1937)
(1937-1945)
(1946-1949)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各级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
行政区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为临时中央主席;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特点?
是工农民主专政;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是人大制度雏形。
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
材料1: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2: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措施:设边区政府、参议会;实施三三制;
原因: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意义:巩固了抗日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了经验。
非党
进步人士
共产党员
中间人士
陕甘宁边区“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
该如何治理?
粉色为解放区,且不断扩大;
解放战争需要协调行动;
有些地区战争已经停止,需建设;
工作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
历史上战乱时期易地方割据……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 ——毛泽东
六大行政区—今天身份证第一位,如河北山西都是1
华北区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绥远省(归绥市) 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
东北区 沈阳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辽东省(安东市) 辽西省(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热河省(承德市)
华东区 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 江苏省(南京市) 安徽省(合肥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湾省(台北市)
中南区 武汉市、广州市、河南省(开封市) 湖北省(武汉市) 湖南省(长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广东省(广州市) 广西南宁
西南区 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 贵州省(贵阳市) 云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西藏地方(拉萨) 昌都地区(昌都宗)
西北区 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 甘肃省(兰州市) 宁夏省(银川市) 青海省(西宁市) 新疆省(迪化市)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为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根三基
1954年确立、1957年后挫折、1982年完善。
1949年确立、
1954年职能转变、
1956年八字方针、
1982年十六字方针
1993年写入宪法,走向制度化轨道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城市开始,再推广到农村。
1954年正式确认、
1984年颁布法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确立目标
作出决定
2013年11月
2019年10月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小结
一、民国时的共和探索
二、共产党的共和转型
三、新中国的共和新生
北洋政府:政党政治
南京临时政府:初建民主共和制度
南京国民民政府:一党专制
解放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抗日根据地:建立边区政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 (2023·海南高考)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
达标运用
C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 (2023·浙江高考)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达标运用
D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3. (2023·湖南高考)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达标运用
D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4. (2023·全国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达标运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