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制作人:游媛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916-1125)
(一)概况: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
(二)制度建设
1、内容:
(1)南、北面官制
(2)四时捺钵:草原习俗,随季节迁徙
(3)国家政治中心——行营
2、特点:因俗而治
原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生活、风俗
等方面的差异
耶律阿保机(872-926)中国辽朝(契丹国)的创建者。三次平定诸弟之乱,并在盐池宴会中伏杀七部首领,统一契丹诸部 。同时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礼俗,建筑城郭,制作契丹文字,发展农商。阿保机勇谋兼备,善于治军用兵,以卓越的军事、政治才干,统一了中国北疆的大片领土和处于分散状态下的草原各族,密切了北方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交流,使契丹“变家为国” ,完成了从地区性的强大部落联盟向具有良好组织的政权的变革 ,为辽朝两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一、辽(916-1125)
(一)概况: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
(二)制度
1、内容:
(1)南、北面官制
(2)四时捺钵:草原习俗,随季节迁徙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 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 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四季捺钵制,也称作四时捺钵制。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大约到辽圣宗时,四季捺钵才有固定的地点和制度,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南北面官,决定军国大事的中心。
一、辽(916-1125)
(一)概况: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
(二)制度
1、内容:
(1)南、北面官制
(2)四时捺钵:草原习俗,随季节迁徙
(3)国家政治中心——行营
2、特点:
(1)学习汉制度的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
(2)“蕃汉分治”、因俗而治
原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生活、风俗
等方面的差异
二、西夏(1038-1227)
(一)概况:
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李元昊(1003—1048)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26岁奉父命领兵攻破甘州回鹘,被立为皇太子。后辽封其为夏国王。次年,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及拓跋旧姓,改姓嵬名,自称兀卒(青天子)。后主持创制西夏文。又设立夏、汉学院,建立番学(党项学)。1038年,更名曩霄,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进表宋朝,未果,随即发生战争。1044年辽兴宗亲率大军西征,为元昊所败。从此夏、宋、辽三方鼎峙的局势形成。
二、西夏(1038-1227)
(一)概况:
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二)制度:
1、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2、一制两称:汉式官称、本民族官称。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
——《宋史·夏国传》
蕃号 乌珠、兀卒 乌尼 令宁 谟宁令 领卢
汉号 皇帝 太后 大王 天大王 枢密
三、金(1115-1234)
(一)概况:
三、金(1115-1234)
(一)概况: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1068-1123),汉名完颜旻,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自幼力大无比,精于弓矢。完颜阿骨打胆大意坚,应变善断,“算无遗策,兵无留行” 。在灭辽战争中,稳定高丽,结交西夏,联合北宋,始终把矛头对辽,并能安抚降附,分化瓦解辽军 ,堪称杰出的军事统帅。他统一了女真众多部落,并带领其完成反辽、建国两件事业,使女真族的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三、金(1115-1234)
(一)概况: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二)都城:会宁府(上京)——燕京(中都)
(三)入主中原过程:
1、1125灭辽
2、1127灭北宋,逐渐与南宋对峙
3、1153迁都(北京成为都城的开始)
(四)制度:
1、基本沿袭唐宋
2、保持本民族“猛安谋克制”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猛安谋克制: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有时作为女真人户的代称,或作官称猛安。又译萌眼、谋克;又译毛毛可、毛克。它们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猛安谋克作为军事编制单位,其人数最初多少不定。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始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
猛安谋克制
内容:
(1)女真每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2)迁入汉族村落,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特点:
(1)兵农合一
(2)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作用:
(1)节约财政开支
(2)保证军队战斗力
三、金(1115-1234)
(一)概况: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二)都城:会宁府(上京)——燕京(中都)
(三)入主中原过程:
(四)制度:
(五)鼎盛:
金世宗“大定之治”
12世纪后期被誉为“小尧舜”的金世宗在位期间整顿吏治,选贤任能,赏罚分明,鼓励进谏,轻徭薄赋,招抚流亡,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从而出现了“朝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的全盛局面。“税不及什一,两税之外,一无横敛,不数年间,仓库充实,民物殷富,四夷宾服,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
金朝的鼎盛:大定之治
辽夏金的这种特别的版图结构,推动它们去创制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间保持着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
—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四、元(1271-1368)
(一)蒙古崛起: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
①1206,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②1218 灭西辽
③1227 灭西夏
④1234 灭金朝
⑤收复吐蕃
⑥兼并云南
⑦远征中西亚、东欧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1259年,蒙哥汗死后,大蒙古国逐渐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271年,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作为汉文的国号“大蒙古国”被废弃。
四大汗国尊元朝为宗主国
四、元(1271-1368)
(一)蒙古崛起:
(二)建立:忽必烈 大都
(三)统一:
【大元】出自《易经》“大哉乾元”,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
四、元(1271-1368)
(一)蒙古崛起:
(二)建立:忽必烈 大都
(三)统一:
1、1276占领南宋临安
2、1279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1279年,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陆秀夫也是唯一抱幼主壮烈蹈海、以死殉国的爱国丞相。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
四、元(1271-1368)
(一)蒙古崛起:
(二)建立:忽必烈 大都
(三)统一:
1、1276占领南宋临安
2、1279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四)地位: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五)制度:
(五)元朝的制度
1、驿站制度
内容:
修驿道、设驿站 、急递铺(传递文书)
据统计,元朝全国1119处驿站共约有驿马45000匹。东北地区北延伸到黑龙江入海处的奴尔干城,南抵高丽王都开京(今朝鲜开城),共辖有135个驿站,管理驿马6515匹,驿车2621辆,驿牛5259头,驿狗3000只。通西域、中亚甘肃地区,有驿站47处,有的驿站拥有驿马300匹左右,最少的也有30匹。
(五)元朝的制度
1、驿站制度
内容:
修驿道、设驿站 、急递铺(传递文书)
意义: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3)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元朝的制度
2、行省制度
(1)原因:版图空前辽阔
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除了大都及附近的“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长官军政大权集中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五)元朝的制度
2、行省制度
(1)原因:版图空前辽阔
(2)性质:
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
误区警示:
唐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起草诏令
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五)元朝的制度
2、行省制度
(1)原因:版图空前辽阔
(2)性质:
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
(3)特点:
①辖区广阔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行省 “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省” “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元史·百官志七》
中央与地方实现一定的权力平衡
军政大权集中
受制于中央
(五)元朝的制度
2、行省制度
(1)原因:版图空前辽阔
(2)性质:
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
(3)特点:
①辖区广阔
②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③打破山川形便,实行犬牙交错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
(五)元朝的制度
2、行省制度
(1)原因:版图空前辽阔
(2)性质:
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
(3)特点:
①辖区广阔
②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③打破山川形便,实行犬牙交错
(4)影响:
①权力集中,提高行政效率
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③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行省也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
(五)元朝的制度
3、边疆管理:
内容:(1)吐蕃——宣政院
(2)台湾——澎湖巡检司
(3)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趋势: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西藏和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管理
4、民族关系:
(五)元朝的制度
元朝的民族杂居和交融
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族逐渐融合
蒙古族
中原地区
汉族
迁入
杂居
波斯人、
阿拉伯人等
新疆地区
畏兀儿
回回
4、民族关系:四等人制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特点:
浓厚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民族融合并存。
(3)评价:
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交往和交融也得到发展
(五)元朝的制度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蒙古族
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北方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知识链接
元朝的灭亡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小结】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 西夏 金 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主要制度
灭亡于
契丹族
916~1125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党项族
1038~1227
元昊
兴庆府
女真族
1115~1234
完颜阿骨打
会宁→燕京(中都)
蒙古族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南北面官
(因俗而治)
金
模仿北宋
一制二称
蒙古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
蒙古
驿传制度
行省制度
明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 ,“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 ,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等
“幅员”之大——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
“民族”之大——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
“文明”之大——从碰撞交融到多元一体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2019.9.27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多民族国家统一
—元的统治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夏金的统治
1、政权建立
2、制度建设
1、建立与统一
2、巩固统一
驿站制度
行省制度
边疆管理
民族政策
3、元的灭亡
从“小中国”到“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