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敢叫日月换新天
01
第一阶段:背景梳理
一、学习任务
1. 通读第一单元课文和背景材料,判断每篇课文所描写的历史时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深入了解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开国大典、社会主义建设、香港回归等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了解中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未来一百年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关注国家在发展中的机遇、挑战和治国方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2.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识别第一单元 5 篇课文的文体,概括总结开幕词、回忆录、新闻(消息和通讯)这几种文体的特点。
学习任务单一
板块名称 课文题目 反映的 历史时期 课文的 文体 该文体的语 言特点(至 少 3 条) 背景材料
标题
战争岁月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长征 百团大战 回忆录
建国大业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 开幕词
艰苦奋斗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通讯
回归祖国 《别了,不列颠尼亚》 改革开放新时期 消息
展望未来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通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两万五千里。
长征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本文就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
井陉煤矿破袭战:井陉煤矿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煤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在各部队的密切配合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八路军解放了3000矿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资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了解背景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了解背景
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当时该 《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二是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49年 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了解焦裕禄
焦裕禄,男, 汉族, 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6.30结束)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了解背景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添加标题文字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61536760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
了解背景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添加标题文字
61536760
1984年12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了解背景
02
第二阶段:课文学习
一、学习任务
1. 研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感受革命者、建设者的豪情,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品读课文语言,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找出不同文体在选材策略、写作手法或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3. 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增进对革命传统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独到认识。
战争岁月
战争岁月
篇目 历史事件 英雄事迹 革命者的精神 结构简图 相关段落品读
《长征胜利万岁》 吴起镇歼敌 邓小平指示为宣传队和机关同志做衣服 全体干部会议上毛主席总结长征的意义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有着无比坚定忠诚的信念 引用毛主席的论述有何作用?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本 聂荣臻给日本军写信 重情义、高度责任感运筹帷幄、胸怀宽广、人道主义精神 摘录致日本官兵的信有何用意
学习任务单二
《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是如何塑造革命英雄形象的?
《长征胜利万岁》
(1)红军指战员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①动作行为描写。如: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親贺,互诉衷肠”;“我”“骑着马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
②心理描写。如:“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样,十分激动”,“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
③环境描写。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就是在烘托和映射指战员的笑脸。
多用细节描写,“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丽,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致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敌人溃败的狼狈。通过这个画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争场景中,引起了读者的共情,同时对长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2)红军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的场面:
品读毛主席讲话
1.毛主席讲话时,罗列了许多数字,有何作用?
2.请结合毛主席的讲话,说说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伟大的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大战中的插曲》
(1)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相处的若干细节:如“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写出聂荣臻平易近人,慈爱亲切。
(2)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
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品读聂荣臻书信
1.仔细阅读聂荣臻元帅写给日本人的信,分析聂帅的写信缘由。
2.聂荣臻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待战争怎样的态度?
课后作业
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无数革命志士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200字左右)
建国大业
一、自读课文,用结构图形式梳理课文内容
二、品读语言,在课文中勾画出至少3 处最能表达革命豪情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进行批注。再结合曾经读过的毛泽东诗词,从国家领袖的视角,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形象。
建国大业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建国大业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建国大业
《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建国大业
学习记录表
杨九俊文章中关于课文语言艺术的赏析要点 杨文中的举例 我补充的课文中的其他例子 我的收获和发现
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
作业:小组讨论完善学习记录表,下节课投屏展示。
艰苦奋斗
研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了解焦裕禄的生平事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 3”,并在小组内交流。
艰苦奋斗
小标题 具体事件 人物的典型语言 人物的精神品质 文章结构简图
导语
1. 2. 3. 4. 5. 学习任务单三
艰苦奋斗
作业:
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了大批像焦裕禄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有人认为我们应学习焦裕禄舍生忘死为了人民工作的精神;有人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认为珍惜生命、保持健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请写一篇发言稿(500 字左右),说说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要求:发言时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分条阐释。
回归祖国
研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复习新闻消息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单 4”,并在小组内交流。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文体知识
新闻的含义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道新而重要事实的体裁。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文体知识
新闻的构成要素—5W1H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因
How: 何果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文体知识
新闻的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尾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文体知识
新闻的结构
标题——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
形式: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一般分三种:引题+正题
正题+副题
引题+正题+副题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添加标题文字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正题
副题
正题宜实不宜虚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引题
引题宜虚不宜实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文体知识
新闻的结构
导语: 第1自然段或开头一两句话,简要概括新闻最主要事实。
主体:导语之后,新闻内容的主要部分,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
背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是新闻的从属部分。
结语:结尾需得响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文体知识
新闻特写
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事件新闻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侧重“再现”。
回归祖国
学习任务单四
新闻事实 具体时间 地点 背景材料 作者的情感态度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场景五: 场景六: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场景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彭定康注视着香港旗帜降下旗杆
场景二: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场景三:
查尔斯王子宣读女王赠言。
场景四: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景五:
“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景中
场景六: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与常见的新闻消息相比,这篇新闻在写法上有何独特之处?多次使用精确的时间有何表达效果?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本文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②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
③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找出本文融合在现实场景中的背景材料,并总结这样写的好处。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第一处: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
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第二处: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
“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第三处: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
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第四处: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
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第五处: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
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第六处: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
“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61536760
61536760
千图:Blue Dragonfly
DESIGN
61536760
好处:
背景材料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项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仪式本向的现实意义。
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回归祖国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中国革命者和建设者展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联系社会现实,思考当下中学生阅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有什么意义。选取恰切的材料,融入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写一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