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4 17: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在民族复兴
的历史丰碑上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2020中国抗疫记
语言建构与运用
01
了解中国抗疫的背景,通读全文,厘清行文脉络。
思维发展与提升
02
学习多角度分层次、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03
感悟文章宏阔、深刻的语言美,体验文章荡气回肠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04
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最艰难的时刻已经成为历史,而历史是一面镜子,看得到过去,照得到未来。
在抗疫表彰大会举办之际,学校团委拟开展“回望·铭记·前行——抗疫让我成长”活动,通过在校内布置“点赞墙”的方式,吸引更多人阅读并推选优秀的抗疫文章。作为学生代表,你打算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点赞,请你说说这篇文章值得点赞的几个理由。
任务情境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
“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文体介绍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喻为“报纸的心脏”。
社论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带有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的评论文章,是不允许任意发挥个人意见的。
我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点赞,理由是……
现在,让我们
在点赞墙上写写自己的点赞理由吧!
活动引领
示与交流。思考作者站在了怎样的高度来写2020中国抗疫事件?
请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勾画关键词句,概括各部分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进行小组展
概括各部分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章节
关键句
拟写标题
导语
举国抗疫,悲壮雄浑
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引领武汉挺过疫情。
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须牢牢坚守的价值取向。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科学防治贯穿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的始终。
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
重焕生机,展望未来
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层次来报道2020中国抗疫这一事件的?
第一层
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方面来揭示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二、三节)
第二层
从理念、科学方面来探索抗疫胜利的做法
(第四、五节)
第三层
从总结反思角度来报道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第六、七节)
这篇文章采用什么结构来行文?
作者并没有按照常见的横式结构或者纵式结构展开全文,而是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实为基础,采用纵横结合式结构(也叫复式结构)带领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
作者站在了怎样的高度来写2020中国抗疫事件?
从个人到国家,从地方到中央。从湖北武汉到全国各地,从卫生防疫到各行各业,从疫情爆发到抗疫艰难直至取得胜利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面、客观地展现出来,层次分明,角度丰富。
活动引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本文运用了富有诗意、饱含深情、蕴含哲理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现开展品语言交流会,请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填写读书卡片,进行分组交流。
品语言交流会
品语言交流会
卡片1:品诗意
我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卡片2:感暖意
我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卡片3:悟哲思
我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理由
理由
品诗意——丰富的文化底蕴
开篇先声夺人,气势雄峻,对仗工整,意境壮阔,情感豪迈,置于开篇,相当于“定场诗”,定下全文情感基调。武汉是长江中游九省通衢之地,黄鹤楼是武汉地标建筑。它们静默无言,却见证了2020武汉抗疫的点滴悲欢。
理由
我喜欢的句子是
示例
“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品诗意——丰富的文化底蕴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此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原意指的是防堵泛滥的百川,使它们向东流淌,挽回已经倾倒的狂澜。
疫情的肆虐有如洪水猛兽,在最严峻的时刻,党中央沉着冷静,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统筹规划,运筹帷幄。能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这有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也有党中央心系民众的赤诚之心。
化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感暖意——笔下的温暖情味
在抗疫战场,一颗颗赤子之心涌动着时代的脉搏和青春的光芒,没有人生来勇敢,只因为需要而逆风前行。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与崇敬。
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感暖意——笔下的温暖情味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
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感暖意——笔下的温暖情味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采用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感暖意——笔下的温暖情味
悟哲思——深刻的思考韵味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灾难比作镜子。镜子是用来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自己脸上的斑点,需要有参照。灾难来临,我们自立自省。灾难过去,我们又是一番天地。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悟哲思——深刻的思考韵味
比喻,富有哲理。表达了对我国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自豪,体现了我们国家才是真正的文明。
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采用对称句式,对疫情给予中国人的启示进行了总结与提炼,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丰碑屹立,精神永存。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蔓延。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带给我们哪些永恒的财富?
活动引领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小组合作,探讨文本传达了哪些价值理念?
语句一
抗疫期间,病房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医者握着患的手加油鼓劲。每一次握手,都在传递力量;每一句话语,都是郑重的承诺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不管是 108 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 30 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语句二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语句三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
语句四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博大胸怀
语句五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对新时代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
语句六
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博大胸怀。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

对新时代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

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有深度:文本传达的价值理念
感悟伟大的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
命运与共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抗疫精神
铭记伟大的抗疫精神,向所有抗疫英雄致敬!
课文主旨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既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又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又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博大胸怀。
既有对新时代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又有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你了解哪些抗疫英雄和抗疫事迹,请说一说。
活动引领
逆行者们
钟南山
张定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
声若洪钟,气贯长虹;松柏之志,经霜犹茂。17年前,是你,领军战非典;17年后,又是你,披挂上阵,冲到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四处奔波,置自身荣辱于度外;力排众议,记人民安危于心中,朝乾夕惕。您是璀璨的明星,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你是坚定的旗帜,永远插在守护生命的前沿。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用生命的琴弦,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定宇
致敬抗疫英雄
新冠肺炎肆虐,就有人舍生忘死。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深夜乘高铁赶往武汉,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拖着自己僵硬的腿在医院奔波,逆行驰援武汉的千千万万白衣天使,奔波在大街小巷为居民输送物资的快递小哥……他们并不都具备伟岸的身躯,但他们的力量却能凝聚成一把利剑,划破疫情阴霾下的黑暗,让我们终能在春天里的看到光明和希望。为民护国保大家,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致敬抗疫英雄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作为新时代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努力奋斗,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伟业尽智尽力!
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