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1、北宋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60-1127)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小名香孩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选派得力将领戌边,防御辽和北汉,同时派遣主力南征,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雪夜访普图》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匡胤
赵普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1、北宋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吸取唐末军阀割据的教训。
(二)措施:
1、中央集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二)措施:
1、中央集权:(1)文官任知州,四监司监控,通判制约
四监司
—监控各州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二)措施:
1、中央集权:(1)文官任知州,四监司监控,通判制约
(2)赋税上缴中央(转运司)
(3)强干弱枝,更戍法
2、君主专制:(1)二府三司
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
二府三司
三衙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二)措施:
1、中央集权:(1)文官任知州,四监司监控,通判制约
(2)赋税上缴中央(转运司)
(3)强干弱枝,更戍法
2、君主专制:(1)二府三司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崇文抑武,扩大科举
(三)影响:
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二)措施:
1、中央集权:(1)文官任知州,四监司监控,通判制约
(2)赋税上缴中央(转运司)
(3)强干弱枝,更戍法
2、君主专制:(1)二府三司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崇文抑武,扩大科举
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 时期 登科人数 宰相人数 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 6603 123 22
两宋 45640 135 111
杯酒释兵权
文官掌枢密
更戍法
—宋真宗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统兵权与
调兵权分离
杯酒释兵权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二)措施:
1、中央集权:(1)文官任知州,四监司监控,通判制约
(2)赋税上缴中央(转运司)
(3)强干弱枝,更戍法
2、君主专制:(1)二府三司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崇文抑武,扩大科举
(三)影响: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二)措施:
(三)影响:
积极:
1、维护国家统一
2、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
3、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因循守旧。
4、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结合教材与史料,概括宋初措施的影响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范祖禹《范太史集》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散。
—《朱子语类》
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过度集权 → 政治危机、边防危机、财政危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积弱—边防压力
原因:宋初集权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表现:1、北宋与辽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积弱—边防压力
原因:宋初集权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表现:1、北宋与辽
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
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
评价:积极:换得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和
民族融合
消极:加重财政及人民负担
2、北宋与西夏
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
(二)积贫—财政危机
原因:宋初加强君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
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宰相寇准主张抵抗,并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大挫辽军锐气。宋真宗到达澶州前线,宋军士气更加大振。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便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
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积弱—边防压力
原因:宋初集权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表现:1、北宋与辽
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
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
评价:积极:换得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和
民族融合
消极:加重财政及人民负担
2、北宋与西夏
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
(二)积贫—财政危机
原因:宋初加强君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
宋夏议和: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1万
1. 7万
2. 4万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
年代
军队总数(万)
宋太祖建国初年(960—967)
22
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
37.8
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
66.6
宋太宗天禧年间(1017—1021)
91.2
宋太宗庆历年间(1041—1048)
125.9
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8)
116.2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lO2l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1065年 1l613万余 13186万余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项目收入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军费开支 所占比例
钱 36822541 33170630 9940147 30%
绢帛 8745535 7255640 7422768 102%
粮 26943575 30472708 23170223 80%
草 29396113(束) 29250469 24980464 80%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积弱—边防压力
原因:宋初集权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表现:1、北宋与辽
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
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
评价:积极:换得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和
民族融合
消极:加重财政及人民负担
2、北宋与西夏
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
(二)积贫—财政危机
原因:宋初加强君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积弱—边防压力
(二)积贫—财政危机
(三)冗兵
原因:
1、对辽、西夏战争需要
2、加强君权致军队战斗力低
3、荒年募兵,素质低下
影响:
加重财政负担,形成积贫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增设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战斗力削弱,频吃败仗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愁什么?
(一)背景:
1、“三冗二积”使北宋出现严重危机。
2、北宋政治因循保守,效率低下。
3、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
三、王安石变法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背景:1、北宋社会危机四伏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时间:1043年 宋仁宗 庆历年间
人物:范仲淹、富弼
目的:挽救北宋统治
措施:(中心)
结果:失败(原因)
影响:为王安石变法奠定基础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措施:
1、改革官吏升迁制度(政绩)
2、严格恩荫制
3、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
6、重视农桑
庆历新政的措施:
(一)背景:
1、“三冗二积”使北宋出现严重危机。
2、北宋政治因循保守,效率低下。
3、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
中心:整顿吏治
败因:没有涉及关键的积贫积弱问题
(二)概况:1069年,宋神宗
三、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任地方官时了解民间疾苦,体现他一定的才干。仁宗时他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逝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是唐宋著名八大家之一。
“拗相公”王安石
宋神宗,英宗长子,为北宋第六位皇帝。20岁登基,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
王安石提出 “三不足”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一)背景:
1、“三冗二积”使北宋出现严重危机。
2、北宋政治因循保守,效率低下。
3、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
中心:整顿吏治
败因:没有找到积贫积弱的根源,没有涉及关键问题
(二)概况:1069年,宋神宗
(三)核心内容:富国强兵(以理财为中心)
(四)内容:
三、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1)青苗法
内容:政府低息贷款或谷物
评价:⑴保证农业生产 ⑵限制高利贷盘剥
⑶增加财政收入
(2)农田水利法(成效最大)
内容: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作用:⑴促进农业生产 ⑵增加财政收入
⑶打击豪强地主
(3)免役法(募役法)
内容:以钱代役
作用:⑴为农业生产赢得时间 ⑵增加财政收入
⑶打击官僚地主势力 ⑷加重人民负担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此法令在颁布之後的七个年头里,当时全国兴修的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灌溉民田36万多顷
今日的木兰陂
今日的太湖圩田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1)青苗法
内容:政府低息贷款或谷物
评价:⑴保证农业生产 ⑵限制高利贷盘剥
⑶增加财政收入
(2)农田水利法(成效最大)
内容: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作用:⑴促进农业生产 ⑵增加财政收入
⑶打击豪强地主
(3)免役法(募役法)
内容:以钱代役
作用:⑴为农业生产赢得时间 ⑵增加财政收入
⑶打击官僚地主势力 ⑷加重人民负担
(4)市易法
内容:设市易务,购滞短出
作用:⑴稳定市场 ⑵打击商人
⑶增加财政收入
(5)方田均税法
内容:按土地多少收税
作用:⑴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
⑵打击官僚地主隐田逃税现象
⑶增加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面积及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方田均税法推行,王安石在京东、河北、陕西、河东等五路之地清丈了二百四十八万四千三百四十九顷田地,占当时全国征税田亩的54%。
(4)市易法
内容:设市易务,购滞短出
作用:⑴稳定市场 ⑵打击商人
⑶增加财政收入
(5)方田均税法
内容:按土地多少收税
作用:⑴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
⑵打击官僚地主隐田逃税现象
⑶增加财政收入
(6)均输法
内容:设发运使,就贱就近采购物资
作用:节省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地方上每年都要向中央运送财物,以供国家必要之需,这就是所谓“输”。输送的品种和数量,当然也都有一定之规。这就有弊病。比如同一个地方,有时年成好,有时不好;同一种东西,有的地方贵,有的地方不贵。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按照老办法,则不管丰年灾年,价贵价贱,输送的品种和数量都不准改变,当然并不合理。
《耕织图》中繁忙的收获场面
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令人难以置信: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个几步就落在了地上,“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由别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1)保甲法(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内容:十户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参军,实行连坐
作用:⑴保证兵源 ⑵提高军队战斗力
⑶加强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⑷节省军费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2)保马法 内容:官马民养
作用:⑴节省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⑵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增强战斗力
(3)将兵法 内容: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战斗力
(4)设军器监 内容:监督兵器制造
作用:保证武器质量,提高战斗力
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1)保甲法(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内容:十户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参军,实行连坐
作用:⑴保证兵源 ⑵提高军队战斗力
⑶加强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⑷节省军费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2)保马法 内容:官马民养
作用:⑴节省开支,增加财政收入
⑵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增强战斗力
(3)将兵法 内容: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战斗力
(4)设军器监 内容:监督兵器制造
作用:保证武器质量,提高战斗力
在军器监的指导下,宋朝的兵器质量与数量都有了飞速提升,各种武器,“皆极完备”,数量“不可胜计”,一旦打仗,“可足数十年之用”。如典型的由军器监制造的神臂弓,能“射三百步”,“入榆木半”,“他弓弗能及”,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不仅如此,军器监还致力于兵器制造理论研究,总共讨论编写了一百一十卷“军器法式”专著,对兵器种类和制造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传之后世作好了准备。
神臂弓。一种单兵操作的
弩,其威力之大,为弓弩之冠,
在460米的射程内,可以穿透两层铠甲鳞片
P57
宋朝的热兵器──梨花枪 ,属燃烧性武器,将火药筒装在长竹竿的前段,利用向前喷发的火焰灼烧敌人,由于火药喷发时有如梨花飞舞,所以成为梨花枪
宋代习武图
王安石全面整顿军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大宋军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为大宋军事力量增强,人猛马壮刀枪锋利,使得长期欺负大宋的北辽也心生畏惧,“修城蓄谷,为守备之计”,害怕“中国陵蔑之故也”。大宋一转身从被人欺负而变成了准备欺负别人。这种转变,是建宋以来百年所未有过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
作用:提高官员行政效率
(2)整顿太学
作用:培养大批人才
(3)惟才用人
作用:打破按资升迁的制度,下层官员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假如你是个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的大地主……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
创设情境:
----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改革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作用?
对话填空
钱五:“最近比较烦,比较烦,宰相的改革一天比一天麻烦。往年这个时候,我的钱早贷出去了,搞什么青苗法?本想大捞一笔,今年没一个人借贷”
富贵:我不也一样倒霉!政府颁布了方田均税法,我家隐瞒的土地都被清查出来,不得不据实交税,并且听说现在如果不想去服役,我们官宦人家也要出钱,数目还不少呢!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呀!我这个心疼哟!
钱五:对了,富贵兄,今年天灾,棉花供不应求,你去年低价收购的两大车棉花可以赚不少钱吧,你小子发了。
富贵:哎!别提了,本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到那个市易务机构不知道从哪搞了两车皮的棉花,在开封市场上销售,我的棉花只好以跳楼价出售,真是血本无归啊!(唱:小商人啊,命真苦啊…)
钱五:现在又该是宫廷采买的时间了,你可以做做茶叶、丝绸的生意呀。正好今年太皇太后60大寿,肯定宫里需要不少。你和王发运使的关系不错,你买进点杭州丝绸、铁观音?
富贵:哎,今年政府颁布了个什么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就近采买,他早已经买了信阳毛尖和开封的汴绣了,我今年是一个子也赚不到了。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为什么?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创设情境:
措施
对话填空
将官:兄弟们快来看,这是政府新发给我们的武器,梨花枪,好神奇哦……还有这马!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有了这武器、这马,不怕打不赢辽朝的耶律子了!
吴兵:现在当兵比以前好过多了,以前实行更戍法,部队经常更换驻地,每次更换我都特别紧张,害怕水土不服,现在好了,自将兵法实行以后,有固定的将官训练我们,战斗力也提高了,上战场打仗也知道听谁的指挥了 ,不过听说皇帝要裁减军队呢,不知道有没有我。
将官:是刘兵……
刘兵: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我身材这么高。为什么呢?……
将官:自将兵法颁布以来,我训练你们这支队伍也有三年了,就你小子笨的要命,比笨羊还笨,去年军器监发的新式武器神臂弓,我教了你小子三个月零九十天,你还不会,裁的就是你!……
标准
合作探究: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节流
做到
(一)背景:
(二)概况:1069年,宋神宗
(三)核心内容:富国强兵(以理财为中心)
(四)内容:
(五)评价:
(六)结果:失败
(七)失败的原因:
三、王安石变法
积极:
1、达到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消极
2、强兵效果不明显;
3、执行中加重人民负担;
4、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五)评价
(一)背景:
(二)概况:1069年,宋神宗
(三)核心内容:富国强兵(以理财为中心)
(四)内容:
(五)评价:
(六)结果:失败
(七)失败的原因:
三、王安石变法
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
王安石理财的关键是“抑豪强”,“使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这一点深得宋神宗支持,其强力支持是王安石变法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
——熊光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得失管窥》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一)背景:
(二)概况:1069年,宋神宗
(三)核心内容:富国强兵(以理财为中心)
(四)内容:
(五)评价:
(六)结果:失败
(七)失败的原因:
1、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2、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3、涉及面广,操之过急。
三、王安石变法
四、南宋的偏安
(一)北宋灭亡:
标志: 1127“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四、南宋的偏安
(一)北宋灭亡:
标志: 1127“靖康之变”。
(二)南宋建立:1127 临安 赵构
(三)南宋的偏安:
1、岳飞抗金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金军攻打江南时,岳飞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重点探讨
如何看待岳飞之死?
杭州岳飞墓
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在心,留下后患。 ——龚延明《岳飞》
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
——付月《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和岳飞之死》
岳飞之死,象征着宋朝建国以来确立的“崇文抑武”政策的回归
四、南宋的偏安
(一)北宋灭亡:
标志: 1127“靖康之变”。
(二)南宋建立:1127 临安 赵构
(三)南宋的偏安:
1、岳飞抗金
2、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的和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希望把母亲和宋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四、南宋的偏安
(一)北宋灭亡:
标志: 1127“靖康之变”。
(二)南宋建立:1127 临安 赵构
(三)南宋的偏安:
1、岳飞抗金
2、绍兴和议:1141
内容:宋金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岁贡”。
3、世为侄国,南北对峙
南宋、金、西夏形势图(1142年)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防弊:
强中央集权
二、新弊:
危边防财政
三、解弊:
王安石变法
四、循弊:
南宋的偏安
1、背景
2、措施:削弱地方、分散相权、崇文抑武
3、影响:积极、消极
1、积弱:边防压力
2、积贫: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
1、背景
2、基本概况:时间、原则、目的、内容
3、影响
1、南宋的建立
2、南宋的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