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5 15: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Ⅰ标题
登+地名、古人名+咏、地名
Ⅱ 情感
①评判历史 ②借古伤己 ③借古讽今
Ⅲ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用典、衬托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台城
[晚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1.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2.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庭花》,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
3.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咏史怀古诗
台城
[晚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日繁华如梦而逝,人世沧桑景依旧
陶渊明:又名陶潜 ,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五柳先生”(自号)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陶渊明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9岁前)
生活状态:闲居在家、读书。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抱负和志向。
生平简介
第二个时期(29岁至41岁)
29岁时,因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但不久因不堪吏事而辞职,归家躬耕。
36岁时,再次出仕,陆续作过荆州刺史桓玄(篡位)、镇军将军刘裕(清余党)、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幕僚。
义熙元年(405)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就以妹妹去世要奔丧为由辞官。
生平简介
第三个时期(41岁辞去彭泽令至去世)。
陶渊明彻底退耕田园。
归耕后第三年,家中遇火,生活再次陷入困顿,但并未因此再去入仕做官。
晋朝末年曾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
思考1:
你认为这首诗的的诗眼哪个字?
从何? 何处?
为何? 如何?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
归向何处?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
为什么要“守拙”?
守住愚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归向何处
诗人描写田园风光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特点:恬静
幽雅
朦胧
和谐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白描、
融情于景
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
——汉乐府《鸡鸣》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庄子·人间世》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虚室生白”,意思是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了东西,有光亮也透不出来。
人的心如果像空房子一样,清除了杂物和垃圾,把蒙蔽心灵的尘埃扫空,那么心中就会充满阳光,结果当然是一派吉祥。
方宅、草屋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榆柳、桃李
狗吠、鸡鸣
(声音)
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诗中哪一个词可以概括他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守 拙
陶渊明坚守的是什么?
自己的天性
自然的生活方式
田园的诗意和闲适
纯净的心灵
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精神和人格的独立
拓展延伸
每个人都应该有所坚守,你认为人生最应该坚守的是什么?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于渊明,岂读好其诗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他的诗表面质朴而内在华丽,
表面干瘦而内在丰满
“近有陶潜(渊明),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计其后之累也。”
王维《与魏居士书》
“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忧思隐逸 情怀归一
曹操和陶渊明是两种不同思想下的两种人生选择,都是内心最真实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种选择,殊途同归。我们青年一代,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哲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不忘初心,坚守住自己内心的本真。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年过半百、求贤若渴、苦于功业无成、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舍弃官场,返璞归真,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Ⅰ情感
时局之悲、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心物相荣的恬淡幽情
Ⅱ 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白描、工笔
Ⅲ 角度
高低远近俯仰、色彩、视听嗅触、虚实、动静、反衬、
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山水田园诗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记载:“上问魏徽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说明多听别人意见,多参考各方资讯,有利于了解真相。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可见传言的不一定都是真相,你如果听信“三人成虎”,就会没有主见,对事物失却判断。
在媒体和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记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