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小数乘法预习自检卷-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两个数的积是3.65,把其中一个乘数除以100,要使积变为36.5,另一个乘数要( )。
A.乘100 B.乘1000 C.除以1000
2.如果甲×0.8=乙×1.8(甲乙均不为0),那么甲( )乙。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3.计算88×1.25时,下面计算方法错误的是( )。
A.11×(8×1.25) B.80×1.25+8 C.80×1.25+8×1.25
4.长4.88米木料锯成0.12米长的小段,锯成了40段,还剩( )。
A.0.08米 B.0.8米 C.8米
5.3.7×6.3的积是( )位小数。
A.两 B.三 C.四
6.0.6×4×0.25=0.6×(4×0.25),这样简便计算的依据是( )。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二、填空题
7.17.3×0.7的积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8.12.5+12.5+12.5+12.5=( )×( )=( )。
9.一个鸡蛋约重0.06千克,奶奶买来25个鸡蛋一共约重( )千克。
10.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长9.1米,宽4.2米,估计它的面积不会超过( )平方米。
11.每千克废纸可以生产0.75千克再生纸。五1班三月份共收集了15千克废纸,这些废纸可以生产( )千克再生纸。
12.先找规律,再按规律填空。
1.2,4.8,19.2,( ),( ),1228.8。
三、判断题
13.一个数乘一个比1大的数,得数一定比这个数大。( )
14.2.3×2.5+1.7×2.5=2.5×(2.3+1.7),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15.2.07×4.8和2.7×4.8的积都是两位小数。( )
16.要使3.2×<3.2,□里可以填1.01。( )
17.两个数相乘,积是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取近似数是3.10,这个数最大是3.104。(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0.61+1.32= 0.37+1.3= 0.9×0.7= 0.125×8=
8.25-0.3= 10-0.8= 1.63×10= 5.4+2.9+4.6=
19.列竖式计算。
15.8×0.6= 3.6×8.5=
18.4×0.36= 1.25×0.024=
20.简算。
1.28×0.29-0.29×0.28 0.52×1.9+0.32×1.9+0.16×1.9
五、解答题
21.王老师订购了一张12:45从A市出发,16:15到B市的火车票,已知火车的平均速度约为每小时240千米,则A市到B市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2.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四年级去了100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23.一块长方形玻璃,宽4分米,长是宽的1.5倍,每平方米玻璃价格是120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24.毕业在即,为了留下小学六年来的美好记忆,六年级(1)班52名同学毕业合影留念,价格是40元给5张照片,另外每加印1张收费4.5元,若全班每人都要1张照片,需要付给照相馆多少元钱?
25.移动电话公司规定:打固话每次前3分钟及以内收费0.8元,超过3分钟后每分钟收费0.25元(不足1分钟的按1分钟收费)。李老师有一次打了12分15秒的电话,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元?
参考答案:
1.B
【分析】积从3.65变成36.5,积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又因为其中一个乘数除以100,那么另一个乘数需要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据此解题。
【详解】两个数的积是3.65,把其中一个乘数除以100,要使积变为36.5,另一个乘数要乘1000。
故答案为:B
2.A
【分析】如果甲×0.8=乙×1.8,即两个乘法算式的积相等,根据“乘积一定时,一个因数大,与它相乘的另一个因数就小”,比较0.8与1.8的大小,可得出甲与乙的大小关系。
【详解】甲×0.8=乙×1.8(甲乙均不为0)
因为0.8<1.8,所以甲>乙。
故答案为:A
3.B
【分析】88×1.25,将88拆成(11×8),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或将88拆成(80+8),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88×1.25
=(11×8)×1.25
=11×(8×1.25)→与选项A一样
=11×10
=110
88×1.25
=(80+8)×1.25
=80×1.25+8×1.25→与选项C一样
=100+10
=110
计算88×1.25时,计算方法错误的是80×1.25+8。
故答案为:B
4.A
【分析】用每段的长度乘段数,求出已经锯成小段的木料长度。用木料总长度减去已经锯成小段的木料长度,求出还剩木料长度。
【详解】4.88-0.12×40
=4.88-4.8
=0.08(米)
长4.88米木料锯成0.12米长的小段,锯成了40段,还剩0.08米。
故答案为:A
5.A
【分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据此求出3.7×6.3的积,进而知道3.7×6.3的积是几位小数。
【详解】3.7×6.3=23.31
则3.7×6.3的积是两位小数。
故答案为:A
6.B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详解】由分析可得:0.6×4×0.25=0.6×(4×0.25),这样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7. 12.11 12.1
【分析】小数的乘法:首先末尾对齐,将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按照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值,本题保留是一位小数,则要观察到小数点第二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详解】17.3×0.7=12.11≈12.1
则17.3×0.7的积是12.11,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2.1。
8. 12.5 4 50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先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个12.5相加可以写成12.5×4,再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小数乘法法则,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先求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详解】由分析可知,12.5+12.5+12.5+12.5=12.5×4=50
9.1.5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用0.06乘25即可解答。
【详解】0.06×25=1.5(千克),一共约重1.5千克。
10.45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再根据乘法的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把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数,然后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
≈
=45(平方米)
估计它的面积不会超过(45)平方米。
【点睛】
11.11.25
【分析】用废纸的总千克数,乘每千克废纸可以生产的再生纸千克数,即可求出可以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详解】由分析可得:
15×0.75=11.25(千克)
综上所述:每千克废纸可以生产0.75千克再生纸。五1班三月份共收集了15千克废纸,这些废纸可以生产11.25千克再生纸。
12. 76.8 307.2
【分析】观察数据可知:1.2×4=4.8;4.8×4=19.2,即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的4倍,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19.2×4=76.8
76.8×4=307.2
即,1.2,4.8,19.2,76.8,307.2。
13.×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但题目没说明这个数不等于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计算2.3×2.5+1.7×2.5时,可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简算。
【详解】2.3×2.5+1.7×2.5
=2.5×(2.3+1.7)
=2.5×4
=10
2.3×2.5+1.7×2.5=2.5×(2.3+1.7),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根据“积的小数位数等于所有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可知:
2.07×4.8中,因数2.07是两位小数,因数4.8是一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是三位小数;
2.7×4.8中,因数2.7是一位小数,因数4.8是一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是两位小数。
【详解】2.07×4.8的积是三位小数,2.7×4.8的积是两位小数。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结果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结果比原来的数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要使3.2×<3.2,□里数应小于1,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取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要考虑3.10是一个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3.10最大是3.104,“五入”得到的3.10最小是3.09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两个数相乘,积是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取近似数是3.10,这个数最大是3.104。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1.93;1.67;0.63;1
7.95;9.2;16.3;12.9
【详解】略
19.9.48;30.6
6.624;0.03
【分析】小数的乘法:首先末尾对齐,将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
【详解】15.8×0.6=9.48 3.6×8.5=30.6
18.4×0.36=6.624 1.25×0.024=0.03
20.0.29;1.9
【分析】(1)(2)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1)1.28×0.29-0.29×0.28
=(1.28-0.28)×0.29
=1×0.29
=0.29
(2)0.52×1.9+0.32×1.9+0.16×1.9
=(0.52+0.32+0.16)×1.9
=1×1.9
=1.9
21.840千米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出这列火车行驶的时间。1小时=60分钟,据此将货车行驶的时间换算成小时。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市到B市的距离。
【详解】16:15-12:45=3小时30分钟
3小时30分钟=3.5小时
240×3.5=840(千米)
答:A市到B市的距离约为840千米。
22.220人
【分析】根据题意,用四年级去的人数乘1.2,求出五年级去的人数,再把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人数相加即可。
【详解】100+100×1.2
=100+120
=220(人)
答:两个年级一共去了220人。
23.28.8元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长方形的长。长方形面积=长×宽,买玻璃所需的钱数=长方形的面积×玻璃的单价。
【详解】4×1.5=6(分米)
4分米=0.4米;6分米=0.6米
0.4×0.6×120
=0.24×120
=28.8(元)
答:买这块玻璃要用28.8元钱。
24.251.5元
【分析】40元给5张照片,即超过5张照片,每张需要4.5元,用总人数减去5,可得需要加印照片的人数,用需要加印照片的人数乘每张的4.5元,求出需要加印的钱数,最后加上40元,即为全班需要付给照相馆的钱数。
【详解】由分析可得:
(52-5)×4.5+40
=47×4.5+40
=211.5+40
=251.5(元)
答:需要付给照相馆251.5元钱。
25.3.3元
【分析】根据题意,李老师打了12分15秒的电话,把12分15秒看作13分钟,13分钟>3分钟,所以分两段收费:
第一段,通话时长为3分钟,收费0.8元;
第二段,通话时长超过3分钟的部分为(13-3)分钟,每分钟收费0.25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这一段的费用;
最后把这两段的费用相加,就是李老师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详解】12分15秒按13分钟计费。
0.8+0.25×(13-3)
=0.8+0.25×10
=0.8+2.5
=3.3(元)
答: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3.3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