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一节 神经调节
第4课时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01
通过对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和语言活动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02
基于对学习和记忆规律的认识,运用这些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
03
基于对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的学习,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感染他人,积极健康地享受生活
新课导入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下面我们以排尿反射为例进行分析。
排尿反射
资料1: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约400mL)时,人膀胱中的牵张感受器收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就会引发排尿反射。
资料2:尿道内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均为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资料3 :在排尿活动中,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排尿,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大脑皮层
脊髓
控制有意识排尿
控制无意识排尿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膀胱
膀胱
不缩小
膀胱
缩小
(利于储尿)
(利于排尿)
排尿反射没有分级调节,有意识的排尿有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脊髓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控制有意识排尿
控制无意识排尿
膀胱
膀胱
不缩小
膀胱
缩小
(利于储尿)
(利于排尿)
①排尿不仅受到_____的控制,也受到__________的调控;
②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______________支配的:_________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__________兴奋, 会使膀胱缩小;
③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脊髓
大脑皮层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
交感神经兴奋时使膀胱逼尿肌松弛,
尿道内括约肌收缩,因而有利于储尿;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使尿由膀胱排出;
排尿反射体现了正反馈调节机制。
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
脊髓
(低级中枢)
副交感神经
牵张感受器
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膀胱逼尿肌收缩
排尿
躯体运动神经
尿意
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
脊髓
(低级中枢)
膀胱逼尿肌舒张
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躯体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牵张感受器
不排尿
尿意→憋尿
排尿反射
逆向思维:
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你也可以"憋尿"。例如,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有了尿意但不是很急, 你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课间,即使你没有尿意,但为了避免上课时去厕所,你可能会选择去排一次尿。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牵张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副交感神经
尿道括约肌舒张
膀胱逼尿肌收缩
无意识
大脑皮层
脑干
副交感神经纤维
牵张感受器
逼尿肌
尿道内括约肌
尿道外括约肌
尿道
阴部神经躯体运动纤维
排尿反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牵张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和大脑皮层
尿道括约肌收缩
有意识憋尿
大脑皮层
脑干
副交感神经纤维
牵张感受器
逼尿肌
尿道内括约肌
尿道外括约肌
尿道
阴部神经躯体运动纤维
交感神经
排尿反射
大脑皮层
脑干
副交感神经纤维
牵张感受器
逼尿肌
尿道内括约肌
尿道外括约肌
尿道
阴部神经躯体运动纤维
思考:
1.尿意在哪儿产生?
2.产生尿意是不是反射?
3.请问“憋尿”是不是反射?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不是
是
排尿反射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如迷路)、情绪不稳定。研究发现,该病是由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
那么你是否知道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别于动物大脑的高级功能吗?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功能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
资料1:一位病人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经检查发现,病人与说话相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病人死后,经解剖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的S区发生病变。
资料2:一位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病人死后,研究者发现他的大脑左半球的H区有病变。
讨论1:W区与S区接近躯体的运动中枢,V区接近视觉中枢,H区接近听觉中枢,这样的分布能给你什么联想?
人脑的高级功能
W区与书写有关,S区与讲话相关,这两个区都与运动中枢接近;这使人联想到,这两个言语区可能是从运动中枢演化而来的。V区与看懂文字相关,它接近视觉中枢;这使人联想到可能是由视觉中枢演化而来的。H区与听懂话语相关,它接近听觉中枢。这使人联想到可能是由听觉中枢演化而来的。
讨论2:思考下列现象可能与哪些中枢受损有关?
①某患者听不见别人的讲话。
②某患者能听见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③某患者看不见。
④某患者能看见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
【提示】①听觉中枢;②大脑皮层的H区;
③视觉中枢;④大脑皮层的V区。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
3.人脑的其他功能
颞叶——视觉、听觉的记忆
面容失认症、流畅失语症
额叶——情绪
顶叶——精细躯体感觉
空间深度感觉
人脑的高级功能
为什么背了很多遍的东西,临考前依然记不住?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它所喜欢的?为什么有的学生 “死记硬背”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则完全不行?
人脑的高级功能
4.学习、记忆
(1)学习:人和动物获得外界信息的相关神经活动过程。
(2)记忆: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相关神经活动过程。
(3)学习的形式:
联合型学习
非联合型学习
单一、重复的刺激
两种刺激
刺激→行为
较弱的刺激→习惯化——避免无意义信息的应答
较强/不同的刺激→敏感化——避开伤害性刺激
人脑的高级功能
(4)记忆的分类
记忆的分类
储存和提取方式
时程长短
陈述性记忆 人名、地名、定理
非陈述性记忆 运动技巧
短时程记忆
保存时间短、易受干扰、不稳定、记忆容量有限
反复运用和强化
转化
长时程记忆
保存时间长,可永久记忆
外界信息
感觉性记忆
(<1秒)
第一级记忆
(数秒至数分钟)
第二级记忆
(数分钟至数年)
第三级记忆
(可能永久)
注意
运用
重复
整合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与神经元的即时信息交流、大脑皮层下的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遗忘
(信息丢失)
遗忘
(新信息的代替)
遗忘
(前活动性和后活动性干扰)
可能不遗忘
人脑的高级功能
(5)记忆的过程及形成机理
任务:分析学习与记忆
1.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多种器官。这有什么道理?
感觉性记忆
增加注意
第一级记忆
第二级记忆
反复运用强化
第三级记忆
反复重复;
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
人脑的高级功能
任务二:分析学习与记忆
1.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多种器官。这有什么道理?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过程,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学习与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2.结合所学有关学习和记忆的知识,我们如何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进行反复运用和强化能够转变为长时记忆,然后再进行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信息整合,就能转变为永久性记忆。
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堂小练
1.排尿反射过程中,人体不会发生的是( )
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
B.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副交感神经元传递的信号后产生动作电位
C.神经冲动传导到脊髓产生尿意,经上行神经束传导至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并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答案:C
解析:在完成排尿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并完成反射,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才双向传导,A正确;膀胱逼尿肌接收到传出神经元传递的信号后产生动作电位,产生兴奋进行收缩,B正确;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尿意,脊髓不能产生尿意,C错误;大脑皮层能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并将兴奋传至效应器,发生排尿反射,D正确。
课堂小练
2.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甲是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A正确;乙是体觉区(中央后回)顶部,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B错误;丙是体觉区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错误;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会引起面部运动,D错误。
课堂小练
3.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言、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第一级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相互独立的不同区域控制
D.某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其大脑左半球的S区可能发生了病变
答案:C
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而第一级记忆属于短时记忆,B错误;语言功能包括听、说、写、读,由大脑皮层不同区域控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独立,C错误;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某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其大脑左半球的S区可能发生了病变,D正确。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