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5 11:4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在单元导读和课前预习、课后探究中,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关键词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体验感,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本文字词相对简单,通俗易懂,但言简义丰,意蕴深厚,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皇帝昏庸无能、大臣阿谀奉承、骗子猖獗、百姓人云亦云,只有小孩子才敢诚实直言的社会图景,引发人的深入思考,发生这种现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存在的社会原因,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非常活泼好动,而且心智还尚未成熟,思维相对简单。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阶段、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带着好奇心去积极探索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滑稽可笑的语言中有所思、有所得,在荒诞可笑的情节中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思路】
《皇帝的新装》的文体为童话,本文教学以品味关键词句为课堂重要抓手,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第一课时,默读入文,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关键词句来学习童话夸张、想象等基本特征,并感受皇帝、大臣等人物形象的精髓.第二课时,通过还原矛盾和设疑提问,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中成人世界的“假”和儿童世界的“真",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设置相同情境,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明白敢于讲真话的真谛。
【教学目标】
通过关键词句和反复朗读,加快全文阅读的速度.
通过分析关键字句,了解童话的基本特征和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品味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的感受力.
结合生活实际,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并以此为例子,去发现和寻找生活中所存在的“真”和“假”,去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了解童话的基本特征和分析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提高语言归纳总结的能力,将文章深层意蕴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去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比较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辨认文体
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听过很多童话故事吧,结合你们已有经验,分享一下你们是怎样辨别童话的? 学生分享
教师谈话导入,PPT展示: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它是将生活的本质方面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如《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童话,即《皇帝的新装》,一起感受语言的夸张性和其强烈的表达效果.
板书:《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品味语言,感受文体特征
默读入文,找出表现夸张和想象的句子,反复朗读。
PPT展示:
(1)“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3)“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4)“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美丽!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2、教师提问:在上面的句子中,哪些字词需要着重关注.
预设:“任何”、“都”、“每一天”、“每一点钟”、“最”、“多么”。
3、全班朗读,个体朗读。
要求:要带有感情进行朗读,并突出重点关注词语,可以辅以相关动作加强表达效果。
深入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语:我们刚刚多次朗读上面的句子,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能说出上面这些话的人,他们应该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再次朗读,先找出故事最主要的人物,并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预设:皇帝:奢侈浪费、愚蠢昏庸、荒唐虚伪。
提问:一个故事的发生,当然并不能只有一个主人公,文章还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预设:官员:阿谀奉承、虚伪自私 骗子:善于设骗
百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小孩:真诚直言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板书:
皇帝 VS 小孩
官员
骗子
百姓
小结:品味语言,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问题:为什么以皇帝为代表的成人和小孩形象会形成对比。
第二课时
还原矛盾,深入探讨
过渡语:我们上节课留下了一个问题,让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仔细阅读文本,请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成人世界的“假"和小孩世界的“真”之间的对比。
提问:文中主要是围绕哪个字展现“假”和“真”的呢
预设:骗
质疑 分析 矛盾分析
谁“假" 皇帝、官员、骗子、百姓 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还原为“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
谁“真" 小孩
为什么“假" 社会原因
为什么“真” 未受社会影响
3、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围绕“骗"进行活动的呢?
板书:骗子(行)骗 官员(助)骗 皇帝(受)骗
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
分析文本,揭露主旨
小组探讨,回答问题。
为什么那些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大人,却选择说谎呢?
为什么小孩子能够做到诚实直言呢?
为什么皇帝最后还能够假装骄傲得完成游行呢
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围绕小孩世界的“真”和大人世界的“假”进行分析。
深入剖析,并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文章主旨.
教师分享相关经验,请有相关经验的学生进行分享.
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让他们感受当时所处的情境,并了解他们面对这些情况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小结:这里的成人曾经也是小孩,但是由于受社会原因的影响,需要考虑的事情不断增多。社会对人的影响很深,希望同学们能够永远保持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作业布置】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了解家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去了解和收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真”和“假”的问题,真正走进这些事情内部,去了解事情发生时的过程,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