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创造宣言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创造宣言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5 12:46: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第21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课时目标
02
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重点)
03
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素养)
01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难点)
导 入
许多人在遭遇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都会丧失自信心。那么,如何重树自己的自信?如何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呢?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我们去看一看。
知人论世
【一】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早年留学美国,探索中国人民教育新路,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走近作者
《创造宣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探寻背景
基础梳理
【二】
(1)遁词( )   
(2)豢养( )
(3)灌溉( )
(4)自暴自弃( )
(5)繁zhí( )
(6)走tóu( )无路
(7)画龙点jīnɡ( )
dùn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àn
ɡuàn ɡài
bào



尽管( )
尽力( )
(9)尽
鲁dùn( )
chún( )粹
dùn( )菜



(10)
jìn
jǐn
中伤( )
中间( )
(8)中
zhōnɡ
zhònɡ
nuò( )夫
nuò( )米
rú( )家



(11)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伤:__________________
(2)遁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龙点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暴自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穷水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接二连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众叛亲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3.辨析词语
词语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相同点
异同点
例子
都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侧重于强调自己认为自己相貌美丽而自我欣赏。
侧重于强调自我清高,自己把自己当作香花来自我欣赏。
1.离婚后的她,常常对着镜子 ,过去许多美好的记忆就会展现在眼前。
2.风雪中盛开的梅花,不是在 ,而是在向人们展示着坚韧与不屈!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初读感知
【三】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观点(全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看看在文中的什么位置。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篇文章在写作时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并引用了很多经典的名言。
初读思考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创造宣言
一、(①-④段)
二、(⑤- 段)
三、( 段)
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离不开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不能创造;正确——创造无处不在
引出论题:
对创造的看法:
发出创造宣言:
___________
勇于创造
析读课文
【四】
(1)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2)作者以典型事例,结合名言警句,从正反两方面对比来进行批驳。
(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有说服力,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驳倒了对方的观点。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了反驳?是怎样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2.“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几句话应怎么理解?
3.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赏析手法
【五】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在单调恶劣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1)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与意志比作金刚,说明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2)
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指的就是“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与意志。
(3)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道理。语言充满激情,有气势,有鼓动性,激励人心。
(4)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事例,具体生动地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就可取得成就,更有说服力。
(5)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的塑成,是集体塑造的力量,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独自成长的。
(6)
拓展延伸
【六】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4)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名言
学习了本文,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创造性学习?
(示例一)要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在学习中,不仅要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而且要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突破。
(示例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创设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善于捕捉机会,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伤(zhōng)  懒惰(duò)  灌溉(gài)   遣词造句(qiǎn)
B.鲁钝(dùn) 懦夫(nuò) 豢养(huàn) 参天大树(cān)
C.监牢(jiān) 倘使(tǎng) 祠堂(cí) 自暴自弃(bào)
D.烟囱(cōng) 遭遇(zāo) 遁词(dùn) 走投无路(tóu)

A项中伤(zhòng)。
当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矛草    杰作    用武之地
B.和谐    塑像    众判亲离
C.绝境    烦闷    哑口无言
D.幻想    繁植    粮水断绝

A项“矛草”应改为“茅草”。B项“众判亲离”应改为“众叛亲离”。D项“繁植”应改为“繁殖”。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