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大学之道》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5 16:3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大学之道
传统文化之根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
学习目标
1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重要意义。
2
3
了解与《大学》这本书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
4
目录
CONTENTS
01
文化常识
02
文言落实
03
文本研读
04
拓展探究
东南大学
香港大学
厦门大学
河南大学
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出自《大学》,你知道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01
文化常识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1文化常识
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1文化常识
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①祭祀天、地、宗庙之礼
②《仪礼》、《周礼》、《礼记》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1文化常识
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
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1文化常识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为“四书”之首,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1文化常识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朱熹《大学章句序》
“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
“小学”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1文化常识
解题
题目是编者加的
“大学之道”即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
02
文言落实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2文言落实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道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动>亲近爱抚
<动>彰明
<形>高尚、光辉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志向坚定不移
心不妄动
性情安和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思虑精详
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根本枝末
<动>接近
而后:以后、然后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01文言落实
<名>
颊毛、胡须
<动>
通“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通“尔”,你,你的
<代>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这样,此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助>
表示偏正关系,≈之/的
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以”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
表感叹语气,≈啊/吧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词缀,时间词后面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01文言落实
<连>
表并列关系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表承接关系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表递进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表转折关系
表修饰关系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表假设关系
表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目的关系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2文言落实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指代>
……的人
使……整齐有序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使>
使……端正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使>
使……真诚
<使>
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
古: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宗族
今:家庭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1文言落实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念真诚
事物的原理推究明白
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修养自身品性
平民百姓
古:<动>到+<介>
今:<介>表示另提一件事
一概、一律
03
文本研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提网的总绳→事物的主干部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
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
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
即“新民”,就是帮助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为治国平天下奠定精神基础。
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之间的关系
三纲八目
对己
立德
对人
爱人
这“三纲”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明明德
完善自我,改进自我
内圣
亲民
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
外王
止于至善
最终追求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怎样实现“三纲”?






七个步骤
心不妄动
性情安和
思虑精详
处事合宜
达到“至善”境界
志向坚定不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
第二句连用五个“而后”,形象地展现了大学的宗旨对人修身养性逐步影响的过程,从“知止”到“能得”,各方面的因素关系紧密;
第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小结:
第一段明确提出“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也是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
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八目
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
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处在“八目”的中枢地位
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修己


安人
修身立德
致用亲民
独善其身
兼善天下
“八目”之间的关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八目”之间的关系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目的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基础
“修身”是根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3文本研读
三纲八目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
八目
三纲
具体步骤
指导思想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内修
外治
★治国
★齐家
★修身
★正心
★诚意
★致知
★格物
★平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04
拓展探究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4拓展探究
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
本文的论证特点
●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
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4拓展探究
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之道
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
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①积极的影响
《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的影响
《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 “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4拓展探究
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
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 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
认同观点
《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天下平”,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04拓展探究
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复旦研究生林森浩给室友投毒、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失家国情怀。
在《大学》这类传统典籍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令其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当下一些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道德培养的学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鼓励青年学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能构建他们的道德自律,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只以个人利益为唯一的考量。
感谢观看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大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