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2学情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3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并掌握无伴奏合唱
2.了解长调特点,并区分短调与长调的不同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牧歌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欣赏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5、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7、欣赏《牧歌》
1)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无伴奏合唱)恩,(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那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视屏)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啊!真美啊!
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5)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三,咱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的另外一首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