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一单元第三节 地理实践(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第一单元第三节 地理实践(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4 09:25:46

内容文字预览

(共41张PPT)
第一章 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
八年级
地 理

第三节 地理实践
【2024新教材】
目录
01
单元学习内容
05
新知讲解
02
课标解读
06
课堂总结
03
学习目标
07
作业布置
04
新知导入
08
知识拓展
01
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学习内容
02
课标解读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学会使用各种地图。能够完成各种地理实践。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课标要求
课标分析
03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核心素养目标:
1. 区域认知: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2.综合思维:
能够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
3.地理实践力: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行动力。
4.人地协调观:
能够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
学习目标:
04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你知道吗?一次野外研学旅行要准备什么?
1. 导航工具:导航工具:
2. 防护装备:防护装备:
- 登山鞋: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抓地力,以适应不同的地形。
- 头盔:保护头部,防止物体的碰撞和坠落。
- 防晒霜和太阳帽:防止阳光的伤害。
- 防水衣物和雨具: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低体温症。
- 蚊虫喷雾剂:防止叮咬和传播疾病。
3. 急救工具:急救工具:
4. 通讯设备:通讯设备:
5. 食品和水:食品和水:
6. 野外工具:野外工具:
- 多功能刀具:用于剪线、处理食物等多种用途。
- 手电筒或头灯:提供照明,方便夜间使用。
- 吊床或帐篷:提供休息和保护。
7. 其他必备物品:其他必备物品:
- 火源工具:打火机、火柴等用于生火。
- 个人卫生用品:包括牙刷、牙膏、手纸等日常清洁用品。
05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井冈山红色革命研学之旅
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暑假到井冈山开展了一次主题为“重走红军路,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实践活动。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这里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险要,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
在井冈山,同学们完成了三项研学任务:第一,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温革命历史,学习井冈山精神。第二,重走红军路,结合地形、植被等特点,体验红军当年革命的艰难困苦。第三,走访当地村民,了解红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完成此次研学实践任务所使用的地理实践方法与工具。
2.设计一份关于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问卷。
自主学习
地理实验
任务一
地理实验是指运用相关设备、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地理活动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学习方式。
1.什么是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
任务一
地理实验主要包括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拟实验,通常在室内课堂上进行。
2.地理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理实验
任务一
地理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
(5)实验评价
3.地理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分组做实验
探究活动一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依次改变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及坡度大小,理解各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器材:电子秤、量杯、泥沙、草皮、小铲子等。
实验步骤:参照图1-3-2制作实验装置,按下列步骤完成实验。
步骤一: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将坡面依次调整至坡度a、坡度b、坡度c(坡度a、b、c均不大于45°),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分组做实验
探究活动一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步骤二: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分别铺设2千克泥沙(即裸地)、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50%)、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100%),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步骤三: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降雨强度依次为小雨、中雨、大雨,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分组做实验
探究活动一
分组做实验
探究活动一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结论: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地表植被覆盖越少,水土流失越 ;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
实验评价:
可从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两个方面对“模拟水土流失实验”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对实验记录和实验结论进行终结性评价。将两个评价维度的得分计入评价总分,最后写出本次实验的收获和感想。



地理实验
任务一
4.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实验有哪些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实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VR)等营造出仿真的地理场景或实验场景。
社会调查
任务二
1.什么是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人员访谈、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社会调查
任务二
社会调查侧重人文地理内容的调查,如社区人口调查、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
2.社会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社会调查
任务二
3.社会调查的环节有哪些?
社会调查一般包括:
(1)方案设计
(2)过程探究
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分工、方法和预期成果,并制订调查方案,通过问卷或访谈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结果分析
全班完成社会调查
探究活动二
社区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您好!垃圾分类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重点是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不作其他用途,问卷涉及的信息均采取无记名形式且遵从保密原则,请您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龄?
A.0~18岁 B.19~30岁 C. 31~60岁 D.60岁及以上
2.您的性别?
A.男 B.女
3.您的学历?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及以上
4.您是否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
A.非常了解 B.了解 C.基本了解 D.不太了解
5.您平时是否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A.总是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全班完成社会调查
探究活动二
6.您所在社区的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
A.传统垃圾桶 B.分类垃圾桶 C.无垃圾桶,随意堆积 D.固定垃圾屋
7.您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8.您认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A.宣传力度不够 B.缺乏垃圾分类设施 C.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
D.缺乏专业的垃圾分类人员 E.其他(请填写):
9.您认为社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A.增加宣传力度 B.提供垃圾分类的相关奖励机制
C.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D.提供垃圾分类的便捷服务 E.其他(请填写):
10.您对社区垃圾分类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野外考察
任务三
1.什么是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指通过实地观察、观测、调查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
野外考察
任务三
2.野外考察的内容有哪些?
野外考察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
野外考察
任务三
野外考察方案的设计:
(1).考察目的
(2).考察准备
(3).考察过程
(4).考察评价
(5).注意事项
3.野外考察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设计野外考察方案
探究活动三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市东南,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为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风貌,苏州某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到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
一、考察目的
1.通过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建立周庄古镇建筑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2.通过考察周庄古镇的建筑,认识地理环境对周庄古镇建筑特点的影响。
3.通过对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掌握野外考察的方法及地理工具的使用。
二、考察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周庄古镇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等。
2.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皮尺、记录本、笔等考察工具。
3.设计周庄古镇建筑特点记录表及野外考察方案的思路、要点等。
设计野外考察方案
探究活动三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三、考察过程
考察活动一: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
1.利用周庄古镇平面图,确定周庄古镇的考察路线,对周庄古镇的河流进行考察,并使用指南针判断河流流向。
2.结合周庄古镇平面图和河流的考察结果,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
设计野外考察方案
探究活动三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三、考察过程
考察活动二:考察周庄古镇古代建筑
1.考察沈厅,观察前部水墙门和河埠,中部墙门楼、茶厅、正厅,后部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了解三部分不同的用途,归纳沈厅的建筑特点。
2.考察张厅,观察厢房楼、门楼、石柱上细腻精良的雕饰,记录古代建筑的装饰类型。
设计野外考察方案
探究活动三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3.将考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1-3-2中。
表1-3-2 周庄古镇建筑特点记录表
建筑名称 建筑特点
沈厅 前部: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
中部: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
后部:生活起居之处
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
张厅 琉璃瓦、石雕、木雕和镂空门等
设计野外考察方案
探究活动三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四、考察评价
可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调查记录表的设计、水质检测操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终结性评价包括手绘河流分布图、建筑特点记录表等内容。
设计野外考察方案
探究活动三
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五、注意事项
徒步时间较长,需提前舒适的鞋、准备适量的食物和饮用水;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野外考察过程中听从老师安排和指挥,禁止嬉戏、打闹。
小试牛刀
1.成都的明明周日要陪爷爷奶奶外出游玩,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或运动项目是 ( )      
A.去爬山 B.去旅游 C.去公园 D.去高尔夫球场
2.能调节生活节奏,饱览山水美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是 ( )
A.射箭 B.滑雪 C.旅游 D.赛马
3.郑州的小芳想去北京香山观赏枫叶景色,她应该选择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某年北京节能宣传周推出“绿色旅游”线路,市民踊跃报名。“绿色旅游”主要针对( )
A.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破坏 D.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冲击
C
C
C
C
06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完成阅读地理博览: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P31)
完成单元主题活动一:定向越野(P32)
知识拓展
元至元八年(1271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及叔父从威尼斯出发,经过黑海和波斯,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夏天抵达了中国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随后,他在中国居住了约17年之久,期间游遍了中国各地,深入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初,波斯伊儿汗国派遣使节来中国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元朝新妃从海上经苏门答腊、斯里兰卡等地到达波斯。并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顺利返回威尼斯。元大德二年(1298年)11月7日,在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城发生的一次海战中被俘,关押在热那亚城狱中。在狱中,马可波罗向同狱人鲁斯蒂凯洛·达·皮萨口述了他在东方的探险经历。鲁斯蒂凯洛将这些见闻用法文进行了详细笔录,并最终整理成一部著作,命名为《东方见闻录》,更广为人知的是它的简称《马可·波罗游记》。元大德三年(1299年),马可·波罗获释,并回到威尼斯,元泰定元年(1324年),在威尼斯逝世,享年69岁。
马可·波罗
Thank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地理实践(第3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地理实验。



2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社会调查。
通过材料分析,
3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野外考察。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认识我国是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分析,学生知道分组做实验的步骤。
3.通过材料分析,学生全班完成社会调查。
4.通过材料分析,学生完成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地理实践 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理实践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地理实践,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
2022新课标要求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2.综合思维:能够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3.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行动力。4.人地协调观:能够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
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习地理实践,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集中,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比较弱,将感性思维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和分析问题方面很欠缺的。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好奇心,求知欲强,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但是,他们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和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重点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难点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你知道吗?一次野外研学旅行要准备什么?自主学习:井冈山红色革命研学之旅 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暑假到井冈山开展了一次主题为“重走红军路,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实践活动。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这里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险要,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 在井冈山,同学们完成了三项研学任务:第一,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温革命历史,学习井冈山精神。第二,重走红军路,结合地形、植被等特点,体验红军当年革命的艰难困苦。第三,走访当地村民,了解红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完成此次研学实践任务所使用的地理实践方法与工具。2.设计一份关于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问卷。 学生讨论:1. 导航工具:导航工具:2. 防护装备:防护装备:- 登山鞋: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抓地力,以适应不同的地形。- 头盔:保护头部,防止物体的碰撞和坠落。- 防晒霜和太阳帽:防止阳光的伤害。- 防水衣物和雨具: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低体温症。- 蚊虫喷雾剂:防止叮咬和传播疾病。3. 急救工具:急救工具:4. 通讯设备:通讯设备:5. 食品和水:食品和水:6. 野外工具:野外工具:- 多功能刀具:用于剪线、处理食物等多种用途。- 手电筒或头灯:提供照明,方便夜间使用。- 吊床或帐篷:提供休息和保护。7. 其他必备物品:其他必备物品:- 火源工具:打火机、火柴等用于生火。- 个人卫生用品:包括牙刷、牙膏、手纸等日常清洁用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后表述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知道一次研学旅行要准备的物品让学生自主学习,知道井冈山红色革命研学之旅
讲授新课 任务一:地理实验1.什么是地理实验?2.地理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地理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探究活动一:分组做实验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依次改变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及坡度大小,理解各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器材:电子秤、量杯、泥沙、草皮、小铲子等。实验步骤:参照图1-3-2制作实验装置,按下列步骤完成实验。步骤一: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将坡面依次调整至坡度a、坡度b、坡度c(坡度a、b、c均不大于45°),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步骤二: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分别铺设2千克泥沙(即裸地)、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50%)、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100%),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 步骤三: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降雨强度依次为小雨、中雨、大雨,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1-3-1中。4.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实验有哪些运用?任务二:社会调查1.什么是社会调查?2.社会调查的内容有哪些?3.社会调查的环节有哪些?探究活动二:全班完成社会调查任务三:野外考察1.什么是野外考察?2.野外考察的内容有哪些?3.野外考察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探究活动三:设计野外考察方案 学生回答:地理实验是指运用相关设备、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地理活动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学习方式。学生回答:地理实验主要包括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拟实验,通常在室内课堂上进行。学生回答:地理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4).实验结论(5).实验评价学生分组,各自根据步骤来做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学生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实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VR)等营造出仿真的地理场景或实验场景。学生总结: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人员访谈、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总结:社会调查侧重人文地理内容的调查,如社区人口调查、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学生总结:社会调查一般包括:(1)方案设计(2)过程探究 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分工、方法和预期成果,并制订调查方案,通过问卷或访谈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3)结果分析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学生回答:野外考察是指通过实地观察、观测、调查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学生回答:野外考察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学生回答:野外考察方案的设计:(1).考察目的(2).考察准备(3).考察过程(4).考察评价(5).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方案作记录:对活动进行评价。提醒注意事项。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理实验让学生知道地理实验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地理实验的主要步骤让学生自主展开地理实验的操作让学生知道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实验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环节让学生体验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野外考察让学生知道野外考察的内容让学生知道野外考察的主要步骤让学生实践一次野外考察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马可·波罗元至元八年(1271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及叔父从威尼斯出发,经过黑海和波斯,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夏天抵达了中国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随后,他在中国居住了约17年之久,期间游遍了中国各地,深入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初,波斯伊儿汗国派遣使节来中国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元朝新妃从海上经苏门答腊、斯里兰卡等地到达波斯。并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顺利返回威尼斯。元大德二年(1298年)11月7日,在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城发生的一次海战中被俘,关押在热那亚城狱中。在狱中,马可波罗向同狱人鲁斯蒂凯洛·达·皮萨口述了他在东方的探险经历。鲁斯蒂凯洛将这些见闻用法文进行了详细笔录,并最终整理成一部著作,命名为《东方见闻录》,更广为人知的是它的简称《马可·波罗游记》。元大德三年(1299年),马可·波罗获释,并回到威尼斯,元泰定元年(1324年),在威尼斯逝世,享年69岁。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