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牧歌》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1-06 10:12:0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蒙古族民歌,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2、技能目标: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蒙古民歌只局限于马头琴的外型和蒙古草原宽广辽阔的蓝天和草原,对于蒙古民歌的曲调旋律特点和民歌类型一无所知。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练声:】要求,气息平稳流畅,低音不要压喉头,舒展自由
二、情境导入:
引入语:在岁月的长河中,一定会有一个值得一生去很多次的地方, 生命清浅,岁月悠长,那里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来听听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是哪里?
【播放 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伴奏版,教师深情演唱。】
师:你们知道老师心驰神往的地方是哪里吗?
生:大草原
师:那里居住着哪个民族?
生:蒙古族
师:蒙古民族是一个酷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同胞的口中,永远飘动着不绝于耳的 草原 - 牧歌。
三、学唱《牧歌》+长调
1、【出示课题 带着耳朵去草原 》 播放《牧歌》MV德德玛演唱】
提问:
A、在歌声里,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是淡淡的忧伤,还是由衷得赞美?
2、【学唱歌曲:我想,你已经认真思考过上面的问题了,请先用你的歌声来回答我吧!跟随音乐轻轻哼唱,记得用你的心灵去感悟… 】
3、【出示乐谱 :跟琴模唱,请你在乐谱上添加适合自己的换气记号】
学生用“u” 跟琴模唱,老师用手势引导。注意节奏和音准正确。添加换气口!
试着找出 两个乐句 。复习 一段体知识 !
4、【出示歌词:】 (与草原同呼吸!)
学生跟琴填词演唱,提问学生:歌曲应用什么样的音色和情绪来演唱?(轻柔流畅,舒展辽阔!)
四:拓展及延伸:
1、欣赏《无伴奏合唱》,思考 和 刚才听到的版本 有什么不同
生: 独唱和合唱 有伴奏和无伴奏
师:无伴奏合唱 音色多样,丰满辽阔!充分展现各声部的音色特质,使人“闻其声而恋其境,歌牧情而终生难忘”的境地!
【出示合唱乐谱】 女生唱主旋律,男生用U 作烘托!
3、总结《牧歌》的特点。 引出知识点—— 蒙古长调 【出示蒙古长调的概念】
2、师:在蒙古民歌中,除了长调之外,还有短调。书上就有一首非常具代表性的叙事民歌《嘎达梅林》。
3、弹唱《嘎达梅林》,学生跟唱。
4、简单介绍嘎达梅林的英勇事迹,欣赏彭丽媛演唱的《嘎达梅林》【播放MV】
五、课堂小结:
总结长调、短调的特点。
六、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结束本课!
在豪迈奔放的外表之下却有着浅唱低吟之后的忧伤与沉思,这才是真正的蒙古民族的性格,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音乐就是蒙古长调。
就像蒙古族散文家鲍尔吉.原野描述听长调的三重感受:初听是悠远,再听是苍凉悲抑,而第三重境界,就会听出蒙古人那绸子一般柔软的心肠。
宽阔的音域和舒缓的节奏,透着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也许是长期生存在广阔的草原的孤独,也许是长期迁徙的飘泊不定。
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蒙古民族对生命的感悟,对心灵的抚慰。仿佛看到了蓝天、看到了白云、草原、骏马,还有低回的马头琴,如泣如诉,这就是我们的心灵牧场。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