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功和功率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1 功和功率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05 18: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必修第二册第八章 8.1 功和功率(第1课时)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功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而“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功是为进一步提出“能”这个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做功过程反映了能量的变化过程。 该阶段学生已经对力的种类、大小和方向以及位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新知识点的展开。 本节内容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一学生,他们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有良好的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但是他们普遍辩识力不高,归纳总结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物理学史及回顾初中知识,理解功的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力与位移不共线的情境分析,推导功的一般公式,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3.科学探究:关注与关心生活与生产中的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重难点 1.通过物理学史及回顾初中知识,理解功的概念。 2.通过力与位移不共线的情境分析,推导功的一般公式,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3.关注与关心生活与生产中的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式与策略 情境化引导递进、体验式探究、归纳推理、实例应用、多媒体投屏实验视频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情境化设计一)邀请班级里力气最大的一位同学上讲台推一下桌子,没有推动(地上提前设置固定卡扣),第二次撤去卡扣,同学推动了桌子。让学生分析这两次是否力都做了功, 借助直观实例让学生回忆初中对功的认识及功的定义, 2分钟
情景活动二:从定性到定量,老师用量程是15N的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质量为1kg的实心球,分别进行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0cm;水平匀速移动50cm;悬停5秒钟等三个过程的操作,让同学们定量计算拉力做功各是多少,并解释计算过程。 让学生对功的定量计算有积极主动的回忆,师生共同总结出两种特殊情况下的功的计算式(力与位移同向和垂直两种情况),为分析一般的情况做铺垫。 3分钟
情景活动三: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弹簧秤、小车、钩码若干、直尺等)自己做做体验哪些过程弹簧秤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做了多少功,哪些过程没有做功,1焦耳的功是多大(1N的水平拉力拉动小车水平移动1m 的位移)..... 让学生自己感受做功的过程,也为探究力与位移成一定夹角做实验探究的铺垫。同学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出现斜向上拉动小车的操作,通过手机录下视频片段,无线投屏,引出问题。 5分钟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拉行李箱、马拉雪橇等的过程,拉力做功了没有?做了多少功?同学们思考讨论,表达观点,达到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思维培养 通过老师恰当的引导,由特殊到一般,利用矢量的合成和分解进行处理,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纳推理出力对物体做功的一般表达式,。 10分钟
情境活动四:通过例题应用,分析做功的正负和意义时,进行小组合作形式:同桌两人,分别用两个弹簧秤以大小不同的力同时沿相反方向拉动小车,使小车在水平桌面上移动一段位移。思考:谁的拉力做正功?谁的拉力做了负功?每个拉力对小车的运动起什么作用?学生体验后表达观点。 既让学生真实体验做功正负的意义,也为下一环节分析多个力做功的求和自然过渡。 10分钟
情景活动五:让学生两人尝试再做实验探究两个拉力互成角度地同时对小车做功,总功怎么计算?学生先动手操作,教师再进行以下的具体化定量化的处理。 若F1=3N,F2=4N,互相垂直,使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l =1m. (1)试求每个拉力做的功。 (2)求解两拉力的合力。 (3)计算两拉力的合力做的功。 意图是要把学生认知里的错误点先显化出来,再通过实例分析进行纠错和深入理解。 利用西沃白板,让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分析、纠错和补充。 7分钟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而满足,得出两个结论:功是标量,多个力做功的求和满足代数加法;归纳得出计算多个力做总功的两种方法。 将课本中的例题简化,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相比较课本中给出的例题,难度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3分钟
板书设计 8.1《功》 一、做功的必要因素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二、功的表达式 三、功的单位 焦耳 符号J 四、功是标量 五、正功与负功 正功:0°≤α<90° ,力对物体的运动起促进作用,即动力做功 负功:90°<α≤180° 力对物体的运动起促进作用,即动力做功 六、总功的计算
教学特色与反思 情景创设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创设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景、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引起认知冲突、融入情感因素的情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其形象性、具体性、探究性和可感知性的特点,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以及课程思政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初中所学知识对功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点,这一节的内容在高中物理处于重要的地位,为能的概念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