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鉴赏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底层人民的优良品质。
3. 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作者的丈夫钱钟书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学术权威,其主要作品是《围城》。
二、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一些小事。文化大革命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三、识记字词
伛( ) 攥( )着 惶( )恐 荒僻( ) 塌( )败
取缔( ) 骷髅( ) 滞( )笨 翳( ) 愧怍( )
四、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伛 ( ) 枢 ( ) 讴 ( ) 呕 ( )
2、缔 ( ) 谛 ( )
五、近义词辨析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
A.偏僻 B.荒僻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的小屋。
A.坍塌 B.塌败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 )了。
A.取缔 B.取消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
A.愧怍 B.惭愧
【课堂学习】
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老王哪些生活片段?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合作探究
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2、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理解她的感受?
拓展训练
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 请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吧!(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字数100字左右)
【课后巩固】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荒僻(pì) 愧怍(zuò) 镶嵌(qiàn)
B.取缔(dì) 滞笨(zhì) 攥着(zuàn)
C.眼翳(yì) 杨绛(jiàng) 骷髅(kū)
D.伛偻(ōu) 凑合(còu) 塌败(tā)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落伍 电线竿 肿胀 塌败
B、熟识 鱼干油 惶恐 官材
C、包裹 压根儿 枯黄 抱歉
D、捉摸 荒僻 取谛 门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久前有位玩车人搞了个自行车收藏展,在展品介绍说明中使用了“国内惟一”“自行车收藏之最”等字眼,引来众多玩车人的贻笑大方。
B、明星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C、1999年,国奥足球队铩羽而归,使广大球迷再次发出“中国足球,路在何方”的感慨。
D、有些同志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指中的一指,无关大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B、当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想到“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风向标”,也被认为是“观察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了“全球论坛”。
二、阅读训练
老妪
梁晓声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的一种美德等……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老妪( ) 招徕( ) 佝偻( )( )
体恤( ) 猥琐( )( )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文中对老妪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4.《老王》与《老妪》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