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复习 任务式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复习 任务式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5 17: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任务一:了解诗歌相关文学常识。
古体诗
近体诗



诗经体
楚辞体
乐府体
绝句
律诗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五四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一)诗歌分界线
词:
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二)词的分类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0个字以上。
②片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片,上阙下阕,上片下片;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描写: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动景描写、静景描写、动静结合
(3)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
(6)细节描写(工笔)
(7)多种感官结合(视听味嗅触)
(8)视角变化:仰视、俯视、远观、近看
3.议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4.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托物言志:借自然界或生活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作品中的物一般只有一个,具有人格化色彩,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情感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
例: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③借事抒情:
A.因事缘情、寄情于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的叙述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白居易《琵琶行》;
B.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感,表面上回忆历史,叙述古人之事,实际上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怀古诗中最为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炼字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有时是叠词或拟声词。
答题技巧:
①解释字/词的含义(本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手法,即修辞;
③赏析诗句或句子意思;
④描绘意境;
⑤表达的情感。
(4)这几句中有哪几个词表现力特别强?
(5)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情感。
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包括人物意象(作者自身或作者刻画的人物)、事物意象(咏物诗)、景物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境:在意象的基础上,构建起的让人产生想象的意境与氛围。
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
①找意象:从诗中找出符合题干的意象;
②描图画: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绘画面;
③定意境:赏析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④析情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作用题(用意、目的、好处、效果、为什么这么写)
(1)内容上
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②渲染气氛,烘托……氛围,奠定了……的基础,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④表明……的主旨。
(2)结构上
①总领全文/全诗、全词,开篇点题,为下文做铺垫;
②中间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引出下文的……③结尾照应开头、题目,总结全诗/全文/全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以景结情)
(3)手法上
①运用了……修辞/描写方式,突出了事物/人物……特点,翻译/描述整句,表达了……情感。
(2)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诗歌人物形象:
①作者自己的形象;
②作者在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①傲视权贵;②忧国忧民;
③钟情田园;④爱惜贤才;
⑤归隐山林;⑥意气风发;
⑦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定制PPT:静水流深工作室
QQ:276060523
微信:whishile
电话:18928897164
二、品诗
2.请赏析“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句话。
象征手法:表达手法中的一种,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①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②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③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 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呼告: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作用)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人物
(1)小组讨论:找出小说中描写通讯员、新媳妇的句子,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人物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或其他人物来表现主要人物。
五、小说的线索不仅有“百合花”,还有“我”,“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1. “我”是事件的见证者,以我的所见见闻为线索叙述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使故事真实感人。(人称)
2.我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情节连贯,结构严谨清晰。(情节)
3.新媳妇和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变得丰满、生动。(侧面烘托了主人公的形象)
4.丰富了小说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小通讯员和
新媳妇纯洁、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们
之间纯粹美好关系的赞美。(主旨情感)
关于“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可配乐歌唱。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1.山水诗: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诗歌。
2.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代表诗人:
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3.山水田园诗派: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唐朝王维、孟浩然,宋朝杨万里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诗、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主要情感: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2.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田园风光的?结合诗句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白描
手法
语言:质朴自然
特点:
宁静
闲适
恬淡
和谐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白描、
融情于景
景语
情语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意境:恬淡、和谐、宁静
了解李白及其诗风

李白诗歌特点:清新(明丽,即明亮恢弘的色调)俊逸(洒脱、浪漫、豪迈奔放的侠气)
艺术风格:浪漫主义,夸张、比喻、拟人、想象、衬托、铺陈渲染。
情感:①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②孤独寂寞;
③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个性解放;
④自信、乐观、讴歌理想;
⑤及时行乐,天地过客之悲,时光流逝之叹;
⑥情感起伏,内心矛盾;
⑦豪放,飘逸。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mǔ): 指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唱歌之声,故名(所梦内容)。
吟: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特点 :1、篇幅较长,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一韵到底,也可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留别:自己即将离开,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解题并了解写作背景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沉郁:诗歌情感。
“沉”即“深”——深沉、浓郁、厚重、悲慨 “郁”即“积”——浓郁、深沉、含蓄
顿挫:抒情方式(低回婉转、循环往复)。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1.知人论世
情感:个人
①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功业未就;
② 孤独、漂泊;
③ 思乡思亲;
④ 韶光易逝,时光易逝。
国家:
①忧国忧民,感时伤逝;
②对百姓的关切、同情;
③对统治者穷兵黩武、荒淫无度、腐朽统治的揭露、批判、不满。
2.文体知识
律诗:
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诗经》第一首诗歌为《关雎》。
“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
1、了解《诗经》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内容: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风”被称为“国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这里的“国”指的是地区、区域,而不是国家、诸侯国。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本诗共三章十二句,偶数句只变化动词,奇数句重复。
重章复沓: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3、此诗语言有什么艺术特点?
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借助他物作为开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开端。
描写音乐的方法:
(1)通感比喻,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
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唱)者的技巧进行夸张性评价。
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以感衬声,从听者角度侧面音乐效果。
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以无声衬有声,留白,体现含蓄美。
如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5)以声衬声,用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比喻音乐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6)妙用叠音词:“唧唧”“凄凄”“嘈嘈切切”“幽咽”
衬托。春江花朝秋月夜是乐景;饮酒独倾是哀情。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以突出乙事物的手法。(有主次关系)
正衬:事物间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书法四大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壹 知人论世
贰 析题
怀古诗词:
1.结构:临古地、怀古人、忆其事、抒己情
2.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3.内容:古人、名地、国家、统治者
4.表现手法:用典,对比;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
即事议论、借古讽今、夹叙夹议。
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
1.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
2.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
3.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押击,人民疾苦之同情;
4.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5.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辛弃疾、陆游爱国诗词主要情感:
(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感慨韶光易逝、英雄迟暮;
(3)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
(4)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
恬淡、闲适、悲愤、思念、 激昂、消沉
感受感情基调
知人论世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品词
1、词人是如何表达愁的?
①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动作
环境
心境
①运用叠词,词人空虚怅惘,所处环境冷清,内心沉痛凄厉,叠词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②韵律协调,音乐美,朗读时朗朗上口、缠绵婉转;
②加深情感,表达效果更强,体现作者忧愁伤感情绪之浓。
意象 内涵 例句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赏意象,品愁情
渲染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秋风秋雨愁煞人
相思,离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憔悴的容颜
悲凉,孤寂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哀伤,愁丝
无边丝雨细如愁。
愁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作者及其思想
早期——孔子
中期——孟子
后期——荀子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
关于“赋”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
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
1.赋最早出现在诸子散文中,叫作“短赋”;
2.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3.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4.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
5.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
6.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姚鼐(1731——1815):
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
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辞章”(材料准确)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适合内容的完美形式),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知人论世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921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小说集
散文、散文诗集
杂文集
知识卡片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①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二、新闻的分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 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消息是指简要而迅速的新闻报道;
通讯是指丰富具体而又翔实生动的新闻报道; 人物访谈是指与新闻人物进行直接的会话报道;
新闻评论是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 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论说文体。
新 闻 通 讯
通讯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工作通讯。
通讯按形式分,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
( 通讯是除消息外最常用的新闻体裁和新闻报道形式。比之消息,通讯可以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需要更多的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因此也更能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一篇优秀的通讯都能缩写成一篇消息。所以,简单地说,通讯就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
【知识卡片】
偶然
——徐志摩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互时互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