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项羽自刎乌江
刘邦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国号:汉
都城:长安
建立者:刘邦
(汉高祖)
西汉面临的首要问题: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新的政权 汉初的三位统治者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2. “文景之治”和汉承秦制
(1)经济:“文景之治”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干, 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 毛色一样的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从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 呢 面对这一境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又怎样的措施呢
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
②西汉建立之初,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人口 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措施: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 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具体措施:
①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将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③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文景时期,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社会稳定,史 称“文景之治”。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 强盛奠定了基础。
(2)政治: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 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但这却给汉 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削藩” “七国之乱”
西汉前期形势
西汉初期中夹政府
直接统治的地区
诸王国及其统治地区
汉景 读反版的
吴
1: 3 500 万
长安
胶东国
东 海
州级政区界
郡国界
莱
郡
夜 郎
◎西汉前期形势图
平
原 济 郡 南
郡
◎西汉郡国交 叉局部示意图
齐
北
海
千
乘
郡
郡
甾川国高密国
郡
东
公元前154年,西汉发生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起兵对抗中央的叛乱,虽然不
久叛乱被平定,但是王国的势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他们依然威胁着大一统王朝。在
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流行,没有形成主流思想,不能适应大一统 国家思想文化的需要。在政治军事方面,大的诸侯国势力仍然可以和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在经济方面,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垄断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尤其东部一些沿海封国拥有
煮盐、铸币等生财之道,社会上弃农从商者甚多,粮食生产得不到保证。
这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尾大
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
严重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是怎样做的
二、西汉的强盛
措施
目的(作用)
颁布“推恩令”
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
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 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
加强中央集权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
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
文 化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
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
政治
2 . 汉 武 帝 推 行 的 对 外 措 施
1.平定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 廊的大片区域。
2.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3.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思考:
奴 张骞出使西域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康 居 意义:
条 疏勒 (1) 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
塞琉西亚 安 息 大月氏 葱的 长安 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支 (2) 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申
露 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 丝绸之路路线图
4.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5.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比以前更加有效。
宛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篡汉
(1).背景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衣民 沦为奴婢或流亡 ,社会动荡不安
(2).新朝的建立与覆亡(公元9-23年)
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 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新朝覆亡: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农
民大起义。23年,因绿林军攻入长安,政权被推翻。
汉光武帝刘秀(前6 — 57), 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 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 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
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
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 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2.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刘秀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 ,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 ·郡国一》
长期的战乱和伴之而来的饥荒疫疾,使得土地 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与此同时,各地农民 起义也时伏时起。
问题探究
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 策巩固他的政权
措施
目的(作用)
政 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
省政府开支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 会经济重新发展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
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
3.东汉的衰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成宦官交替专权
外 戚 专 权
君权旁落
皇 帝 长 大 依 靠 宦 官
宦 官 得 宠 把 持 朝 政
幼 主 即 位 母 后 临 朝
皇 帝 早 逝
诛 杀 夺 回
外 戚 君 权
序号 皇帝 即位年龄
死亡年龄
4 和帝 10
27
5 殇帝 1
2
6 安帝 13
31
7 顺帝 11
30
8 冲帝 2
3
9 质帝 8
9
10 桓帝 15
36
11 灵帝 12
34
12 少帝 14
14
13 献帝 9
54
平均值 9.5
24
【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 党争。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 失败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令 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 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 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3.东汉的衰亡
(2)黄巾起义
思考: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 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租 税 严重、灾荒连年。
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 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 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史9个月,以失 败告终
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 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 权名存实亡。
两汉虽然消亡了 ,但是两汉统治者实行的一 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却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巩固,稳定了社会秩序,使得人民 生活安定,增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并取 得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 。。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成就
书名:《史记》
作者:(西汉)司马迁
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 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 史,共130卷
地位: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
评价: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 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 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
内容:以本纪、表、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汉 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 史,共100卷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评价:语言工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后世史书 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纪传体的断代史
2.其他成就
(1).文学成就:汉赋、乐府诗
(2)。医学成就:
①《黄帝内经》 ——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②《神农本草经》——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③张仲景—著有《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④华佗 — — 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3).数学成就:
①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②东汉:《九章算术》
张景
甲 骨 清铜器 竹木简 缣帛 ①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纸质粗糙) ②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
(5).天文成就: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撰写专著《灵宪》 (6).农学成就: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候风地动仪
(4).造纸术(四大发明之一)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
书写不便、昂贵笨重、不易推广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
儒学独尊等
对外措施;卫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设立河西
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等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西汉
东汉
政治、经济措施
“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汉初的统治
西 汉 与 东 汉 — — 大 一 统 国 家 的 巩 固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