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配套教学设计(8)

文档属性

名称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配套教学设计(8)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1-06 11:03:2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个风格特点。能有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波折音”的演唱方法。体会蒙古牧歌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兴趣,通过欣赏,演唱的形式体会音乐的风格特点,并提高演唱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蒙古族人民表达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
2热爱草原,热爱牧民,热爱内蒙音乐,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学唱,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
在歌唱方法上的运用,以及如何能能好的表现本作品所具有的牧民曲风。
突破途径:通过音乐的细节处理,达到对音乐的整体把握。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 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样的旋律么?(教师演奏二胡曲《赛马》)
2.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
3. 喜欢赛马的民族一般都生活在哪里?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草原之旅。
听教师演奏,想象草原赛马的情景。
答:《赛马》,在草原,宽阔的地方。
创造环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
1.提到草原我想我们一定会首先想到内蒙大草原。因为内蒙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原。(地理知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草原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请问在歌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歌词)、
恩,很好,但是我喜欢的一句是:啊啊哈 呵咦。。大家只是是为什么吗?
3观看草原放牧的视频,听放牧声音。放牧的声音和歌曲中“啊啊啊哈 呵咦。。”乐句练习起来。
没错。音乐的创作离不开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同样生活离不开音乐。就让我们再次感受草原的魅力。(标记呼吸点,注意不一样的地方)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1: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学生2:骏马好似彩云多……
看视频联想歌曲内容,进一步了解草原风情。
再次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第一次听,感知音乐,体会风格。
表述对音乐的第一印象。
体会:音乐从生活中提炼的音乐。
印象深入,准备学唱
三、深入了解牧歌音乐特点。
大家现在对牧民的歌声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将唱2遍歌曲的第一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你来判断,那次更像是草原人民的歌声。(第一次不加波折音,第二次加入)
那是为什么呢?同样是第一句,你为什么听出第二个更像呢?
好,那么我给大家一个专业的名词叫——“波折音”蒙族音乐中波折音是非常常见的:本曲就有将近10个波折音的出现。从而给整个乐曲带来了浓郁的草原风情。
那就让我们也试一试怎么能唱好这个波折音。
听辨回答:
第一次不像,第二次像。
答:有个颤音,
用刚刚对音乐的体会判断音乐风格,并且导入到知识点“波折音”的学习中。四、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第一条:2-3-|2---||
第二条:|55 11|33 5-|
2.跟琴小声演唱。
3.分段学习
4,加强装饰音的演唱,对歌曲进行细致要求(力度,换气,波折音等)并加入对你对草原的理解。
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每每唱起这首赞美自己的家乡的歌曲的时候你的心情将会是怎样的 ?
没错,大家说的正是这首作品表达出来的情绪。谁能帮我总结下刚才同学的发言?
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演唱歌曲,辽阔的,自豪的,赞美的。
自豪,向往,为有这样美丽的家乡而骄傲,并且要无限的赞美。
这首作品表达出了牧民以生长在辽阔草原为荣,对草原牧人对故乡的深厚的感情。
第一条既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波折音,同样可以达到发声目的,第二条既可以发声,同时可以相近与本曲的第一句旋律。
切入主题,升华主题。
五、拓展学习
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聆听歌曲,感受蒙文。感受蒙族人民的豪放与激情。
通过聆听不用的演唱,多方面感受蒙族音乐。
六、小结
不同的演唱给我带来的是同样来自草原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最美丽的草原,这就是我们最豪放的蒙族人民,这就是我们喜爱的蒙族音乐。板书设计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感受草原牧歌音乐风格
二.蒙族音乐特点
三.波折音 “~~”
2 = 232
四.多样化的音乐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