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
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掌握本篇新闻的写作手法。
品味本篇新闻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传递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
1984年邓小平会见来华参加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背景探寻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进行了多次交涉,最终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文体知识
分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基本特征
文体知识
六要素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思想性和指导性强。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如何(How)
结构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1)标题: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
形式: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一般分三种:
引题+正题
正题+副题
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
正题
副题
引题宜虚不宜实
正题宜实不宜虚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文体知识
(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最核心的信息。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3)主体: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4)背景: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为烘托新闻的主题服务。
(5)结尾: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加深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使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语言精练,紧扣主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解读
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 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种统治的结束。
一个倒装,一个借代,以强调的句式、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性意味的具体事物,一语双关,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
标题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文本初读
英国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 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英国的告别
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港督府变迁、香港历史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1段
2-10段
11段
4、7、11段(插叙)
4时30分
4时40分
6时15分
7时45分
0时左右
0时40分
本文的导语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开门见山揭示新闻的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降落,香港即将回归。
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
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序顺序奠定基础。
时间 地点 事件
30日下午4时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第一次降旗
4时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离开
晚6时15分 添马舰东面 告别仪式
7时45分 亲王军营旁 第二次降旗仪式
最后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第三次降旗仪式
7月1日第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升起
0时40分 中国南海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
这则新闻以时间顺序来写,这些时间精确到时分,衔接非常紧密,为什么这样写
新闻需要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
表明了人们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合作探究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第一场景:(第三自然段)
4点30分,降下港督旗帜;
4点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此次降旗标志着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港督府最后一次降旗
彭定康和家人离开港督府
文本初读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
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第二场景:(第五-七自然段)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降英国国旗。此次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彭定康接过米字旗
彭定康接过米字旗
文本初读
添马舰广场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第三场景:(第八自然段)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易帜。此次降旗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
文本初读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第四场景:(第十自然段)
7月1日零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查尔斯王子神情难过
不列颠尼亚号
文本初读
文本初读——现场与历史的交织
段落 现实场景 历史材料 表达情感的句子
2-4段 4月30日,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表明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 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展、发展 “蒙蒙细雨”“日落余音”“永远都不会有”“最后一次”“成为历史的陈迹”
5-7段 晚6时15分至7时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英国长达150多年管治结束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旗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 “恰好构成日落仪式的背景”“雨越下越大”“降下来了字旗”
8-9段 子夜十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 "最为世人瞩目“”冉冉升起“”从此恢复“
10-11段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治香港的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很快消失“”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本文背景材料和现实场景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合作探究
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
在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
在降旗仪式让人联想起
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
15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我们不难看出,四个特定的现实场景构成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反复被提及的时间真实而细致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而现实场景中着重描述国旗的升与降,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在记述的同时,作者又巧妙融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历史与现实像一个个特写镜头,既形成对比,又让人产生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同时,在对事实的记述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比如从开始时的“蒙蒙细雨”,到第二次降旗时的“雨越下越大”,这雨似乎是英国人伤心的泪水,而对中国人来说却恰似幸福的甘霖,别具深意。又如“日落余音”“日落仪式”等词语的使用,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所谓“日不落帝国”已经成为“过去式”。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
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
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合作探究——分析语言的言外之意
合作探究——分析语言的言外之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鲜明的对比,一百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占领香港,让中国人倍感耻辱,而今天,中国终于收回了香港,其中包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合作探究——分析语言的言外之意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一句简单的陈述句,客观说明“不列颠尼亚号”离开南海的情况。但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之下蕴含着一种克制的情感。一个“很快消失”表达出对英国殖民统治结束,香港回归的欢欣与喜悦。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
“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
合作探究——分析语言的言外之意
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实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点明了题意。平实的语言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当年英国殖民者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
思考:阅读文中写到的三次降旗仪式,分析三次降旗的意义。
第一次降旗是末代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在“日落余音”的号角中降下港督旗帜,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不由港督来管治。
第二次降旗是当天香港岛的每天一次的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管治了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着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管治,标志着中国从此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文中提到了几处“雨”,找出并分析作用
第一处: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第二处: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表现英国殖民者离开香港的灰头土脸,
反衬国民香港回归的自豪。
合作探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庭院
查尔斯王子宣读英国女王的赠言
烘托气氛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运用大量细节描写
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从“告别”切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的终结与开始”这一主题,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不枝不蔓,清清楚楚。
(3)善于使用气氛烘托
侧面烘托主题
写作技巧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