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后人说: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为人。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作品,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韩老成的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相似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前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陈情表》是一篇怎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3.学习情辞恳切、陈情于事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4.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彩,理解“忠”“孝”的意蕴。
李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刘氏抚养。师事蜀地大儒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后隐居乡里,累举不应。李密 44 岁时,晋武帝立太子,征其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
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膳食。《晋书·孝友列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赋诗,被免官。李密的作品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李密有《述理论》10 篇,已佚。《陈情表》是他留存至今的唯一一篇作品,文章融情于理,感情真挚,曲折委婉,以“孝”感人。中国文学史上有“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作者介绍
密
背景介绍
公元 263 年,蜀汉灭亡,李密成为亡国遗臣。平蜀的大将邓艾想用他为主簿,李密不为所动。公元 265 年,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晋武帝为加强统治、收拢人心,开始起用亡国旧臣,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因立司马衷(晋惠帝)为太子,又征李密为太子洗马。但是,李密一直辞不赴任,《陈情表》就是他为辞洗马之任而写的一封辞表。
李密辞不赴任,是顶着相当大的压力的。从他本人的身份来看,作为蜀汉旧臣,不赴征召很容易被认为是心念旧国,拒绝与征服者合作。李密仅辞朝命便已有两次,个人所受压力已接近极限。如果还不治装就道,后果很难预料。但李密还是撰写了《陈情表》“辞不赴命”。他以一个“孝”字,反复阐说,顶住了上述的诸多压力,最终在强大的皇权面前守住了自己拒绝出仕的个体意志,也实现了自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操守。
文学常识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如:《出师表》、《陈情表》
解 题
为什么要 “陈”?
不想到晋朝就职
“陈”什么?
如何“陈”?
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以情动人)
险衅xìn 夙遭闵凶sù mǐn 愍mǐn 祚薄zuò
期功强近jī qiǎng 茕茕孑立qióng jié
床蓐rù 逵kuí 洗马xiǎn 猥以微贱wěi
陨首yǔn 逋慢bū 病笃dǔ 不矜名节jīn
拔擢zhuó 优渥wò 盘桓huán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 更相为命gēng
听朗读,正字音:
01
PART ONE
第一段:
亲情——凄惨的家境
臣密言:臣以①险衅②,夙③
遭闵凶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行⑥年四岁,舅夺⑦母志。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
①以:因为。②险衅:命运坎坷。险,坎坷。衅,祸患。
③夙:早时(如夙愿、夙兴夜寐),这里指幼年时。
④闵凶:忧伤不幸的事,形作名词。闵,通“悯”,忧愁、忧伤。凶,不幸。
⑤见背:“背见”的宾语前置。见,代词,我。见背,离开我,即长辈去世,婉曲手法。(见笑、见谅、见教) ⑥行:经历。 ⑦夺:强行改变。
不幸之一:幼年失去恃怙hù(依仗,凭借),让人同情。
第一段
祖母刘悯①臣孤弱 ,躬②亲抚养。臣少多疾病③ ,九岁不行④ ,零丁⑤孤苦 ,至于⑥成立⑦。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①悯:怜悯。 ②躬:亲自。 ③疾病:生病,名作动。
④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 ⑤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⑥至于:古,直到。今,达到某一程度。
⑦成立:成人自立。今,形成,建立。
第一段
不幸之二:幼年多病,祖母抚养。
第一段
既无叔伯 ,终鲜①兄弟 ,门衰祚zuò薄②,晚有儿息③。外④无期jī功⑤强近之亲 ,内④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qióng孑jié立⑥ ,形影相吊⑦。
①终:又。鲜:少, 指“无、没有”。 ②祚:福分。薄:浅薄,少
③ 息:儿子 ④外:名-状,在家之外;内:名-状,在家里。
⑤期功:近亲。 ⑥茕茕孑立: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⑦吊:安慰。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
不幸之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而刘夙婴疾病 ①,常在床蓐(rù)② ,臣侍汤药 ,未曾废③离。
①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婴:缠绕。
②蓐:通“褥”,草席子。
③废:停止,废止。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第一段
不幸之四:祖母重病,不能自理。
文章开头,作者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 “夙遭闵凶”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该句在全段中起总括作用。作者起笔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坎坷命运,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紧接着作者写出了“夙遭闵凶”的具体内容(引出下文) 。
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年幼多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故不能“废离”去就职。
文本解读
父死母嫁
祖母抚养
少年多病
无亲无戚
祖母病卧
零丁孤苦
未曾废离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
孙
相
依
为
命
文化常识
古人讳言“死”:
天子:崩、山陵崩、千秋、晏驾
诸侯: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庶人:死
父母:丁忧(丁艰)、怙恃(无父“失怙”、
无母“失恃” )孤露、弃养
长辈:见背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制服丧的轻重。
期,穿一年孝服的人。功,按关系亲疏又分大功和小功。
大功,服丧九个月的亲族;小功,服丧五个月的亲族。
“期功”亦用以指五服之内(关系较近)的宗亲。
文化常识
丧礼五服
“五服”共分为五类,这五类分别是:
第一类,称斩衰(衰通“缞”cuī),是最重的丧礼,一般适用于子女为父母(包括继母),着粗麻布衣服,不缝边,手拿哭丧棒(父以竹,母以桐)脚穿草鞋,丧期三年。
第二类,称齐衰zīcuī ,分为四等:
1.齐衰杖期。粗麻衣缝边,执削杖,丧期一年。适用于夫为妻;
2.齐衰不杖期。手不执杖,其余同上。适用于孙为祖父母、侄为伯叔父母、出嫁女为父母、男子为兄弟;
3.齐衰五月。适用于曾孙为曾祖父母;
4.齐衰三月。使用于玄孙为高祖父母。
第三类,称大功。衣用熟麻布,白色,丧期九月。适用于已婚姑、已婚姐妹、堂兄弟,已婚女为伯叔父父母及兄弟。
第四类,称小功。衣用较粗熟布,丧期五月。适用于伯祖、叔祖、堂伯叔父、从堂兄弟。
第五类,称缌sī麻。衣用精细熟麻布,丧期三月。适用于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
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02
PART TWO
第二段:
对当朝的感激,但矛盾的心里。辞
逮①奉圣朝,沐浴②清化。前太守臣逵察③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④,辞不赴命。
①逮:及、至(力所不逮:能力达不到。)
②沐浴:古今异义。古,指承受恩泽。今,洗澡。
③察、举: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孝廉、秀才:汉代选拔举荐人才的科目。
④主:主事的人。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从前太守逵察举臣为孝廉, 后来刺史荣又推荐臣为秀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沐浴清化之一: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第二段
文化常识
察举制
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十年(公元前134年)冬。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考察名目:“孝”、“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秀才”等。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④,寻⑤蒙国恩,除⑥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⑦,当⑧侍东宫,非臣陨首⑨所能上报。
第二段
④郎中:古今异义,古,尚书省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⑤不久 ⑥拜、除:授予官职。 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⑦猥,谦辞,辱。以,凭借。 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⑧当:任、充当 ⑨陨首:头落地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沐浴清化之二: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臣具以表闻⑨,辞不就职。诏书切峻⑩,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第二段
⑨具:详尽;闻:使上闻、报告。
闻:动词使动,使......闻,使......知道
⑩切峻:急切严厉
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逋:逃避;拖欠。
慢:形容词作动词,怠慢、轻慢
于:比 状语后置句 星火:流星。
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第二段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dǔ)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奔驰:古今异义。古,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迅速奔跑。 笃:病重。(忠实;专一;甚、深)
日:名词作状语。 苟:姑且。(如果;随意)
告诉:古今异义,古,申诉。今,使人知道。
不许:不被允许 被动句
狼狈:古今异义。古,进退两难的窘状。今,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小组合作:
1.本段写了哪两层意思
2.梳理第二段表示时间、官职变化、职务变动的词,你有哪些发现
3.本段哪些语句可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文本解读
本段写了哪两层意思
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
梳理第二段表示时间、官职变化、职务变动的词,你有哪些发现
文本解读
时间 征召 职务
前 察(太守) 孝廉
后 举(刺史) 秀才
拜(诏书) 郎中
寻 除 洗马
时 间 顺 序
职 务 渐 高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但“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目的: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思考:第二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事态严重和作者处境狼狈 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进退
两难
之苦
诉矛盾之心
表感激之情
再博同情
朝廷征召之殷,退很难!
供养祖母无主,进更难!
03
PART THREE
第三段:
对皇上的礼,(用皇帝的话堵住皇上的嘴)对祖母的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所有年老旧臣,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
伏惟:敬辞,俯伏思量,我想。
以:介词,用。
故老:年老有功的旧臣,形作名词。
矜:怜惜。
特:特别地。
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于)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wò)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官职显达的,并不想清高自夸。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过分承蒙提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少仕伪朝:仕(于)伪朝。少,年轻时。
仕,做官。伪朝,指蜀。
职:任职,名作动
图:希望。
达:显达。
矜:夸耀。
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至:最。
拔擢:提拔。
渥: 浓,厚。
盘桓:古,犹豫不决。今,盘旋。
希冀:非分的愿望。
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迫近西山的人,气息微弱,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但:只、只是。
以:因为。
日薄西山,指人快要死了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消亡。薄:接近、迫近。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终: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更相:相互、互相。
区区:古,拳拳私情,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远:形作动词,远离。
第3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 找依据: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朝廷)
B、 释误会: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个人)
C、 述苦衷: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祖母)
【探究思考】
古代名士在政权更替时往往被逼得非赶快表明态度不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为种种原因坚持不肯为司马氏政权服务,独自在城外靠打铁过日子,后来莫名其妙地卷入一场官司,最后被当权者司马昭给杀了,成了历史上一起著名冤案。据说他受刑之时,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
嵇康冤案
【知识链接】
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就被杀掉了。他死后,《广陵散》也失传了。
嵇康遇害后,“竹林七贤”中跟他关系最要好的向秀,也不敢坚持不入仕。这些事情,李密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会,他确实有必要郑重声明,自己并不讲什么名节,完全愿意在新政权为官,现在之所以不能立刻出来,只是因为祖母需要照料,如此而已。
三、释辞官孝养之疑
治国之本(朝廷):
从政追求(个人):
明述苦衷(祖母):
祖母病笃不能远离
图宦达,不矜名节
孝治天下
解释误会,
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
【内容概括】
04
PART FOUR
第四段:
礼情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有:通“又”。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这样看来,我向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是,这样。尽节,效忠。
乌鸟私情 :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成语。
愿:希望。
终养:养老送终。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成全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
辛苦: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非独:不仅,不只是。
牧伯:长官。牧,州的长官。伯:长。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鉴:察,看。
愚诚:形作名词,愚拙的诚心。
听:准许,成全。
志:心愿。
庶:或许。
侥幸:幸运。卒:终。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难以承受的象牛马一样恐惧的心情,谨慎地呈上此表来使您知晓。
结草:“结草衔环”,指报恩。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结草,典故见本课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九岁时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胜:承受。
犬马:名作状,像犬马一样。
拜:呈上。以,连词,来。
闻:使动,使…闻(听到)。
1、第4段中哪句话表明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主旨:愿乞终养。
核心词: “尽节”、“报养”
——忠与孝难以两全
【探究思考】
2、忠孝难以两全,如何解决?
忠情
孝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揭示矛盾
病笃(情)
孝治(理)
分析矛盾
报养短
尽节长
解决矛盾
愿乞终养
先尽孝
后尽忠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四、明先孝后忠之心
(报养日短)
先尽孝:
后尽忠: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愿乞终养
(尽节日长)
明确态度,示之以忠,打动武帝
【内容概括】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叙孝情
表忠情
找依据
释误会
乞矜悯
祖母情深似海
圣上恩重如山
“以孝治天下”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忠孝两难
先尽孝后尽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全 文 脉 络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四大不幸
三种感情
两对矛盾
一个办法
父死母嫁 多病孤苦
内外无亲 祖母卧病
对祖母的孝情
对晋武帝的忠情
内心无以言表的苦情
仕与不仕的问题
忠孝两全的问题
先尽孝后尽忠
——凄苦悲凉
——感激恳切
——真挚诚恳
——忠诚期待
1.融情于事的方法,强烈的感彩。这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3.陈辞婉曲,屈伸适宜――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主题归纳
文中作者反复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实情,陈述自己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全文围绕“孝”字凄切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拓读明理
阅读材料 《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 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从扛着行李陪你去 大学报道,到挂蚊帐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 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者管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 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做。然而,你的骄做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
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 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我”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忙,役时间写信, 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祥祥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 从收发室门前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昨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 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 迫,语调之悬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管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 样的状况下,你不仅役有半点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者管老妈如 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2004年暑 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一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 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 瘦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设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 这是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备感陌生 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 善良的心
阅读材料 《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不能只是把它挂在嘴边,而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孝顺从现在做起 ,“子欲养亲不在” ,珍惜这仅有的时光孝敬自己的父母。
孝顺从小事做起,每天主动给妈妈倒水,捶背,母亲节给妈妈买朵花少顶嘴 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帮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让老人家得到安慰。
我们不要把孝顺父母仅仅当作一种责任,“有父母可以孝敬是儿女的福气”——孝顺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作业。
孝心无价---毕淑敏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作业
1.你想对《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里的儿子说些什么,请选用从《陈情表》中所悟得的写作启示给那位儿子写一封信。
2.假日请为父母做一件实事,并把照片与感想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