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中的著名诗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
3.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八一枪声、军旗升起的地方”等词,它的谜底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有一支共产党员担任主要领导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战功显赫,被称为“铁军”,
这支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A.贺龙 B.叶挺 C.朱德 D.黄兴
5.1919年,学者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与其观点一致的选项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C.要彻底地不妥协地进行反帝反封建
D.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秩序
6.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五四爱国运动 ③红军长征 ④南昌起义
A.④①③②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①②
7.红军长征中,终于摆脱敌人围追堵截,掌握作战主动权是在哪一事件后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过雪山草地
8.“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发动了秋收起义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9.某位领导人说:“这个伟大的事件,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是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0.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福州船政学堂
12.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报道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南昌起义
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甘肃会宁会师
14.四位同学分析了下表中关于中共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共党员被捕
B.小华: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D.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牺牲
15.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种“最强音”的是( )
A.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 除军阀 D.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
16.有人说,蒋介石一生担任过许多职务,但他最喜欢的还是人们称他为“蒋校长”。下列与“蒋校长”这一称呼获得有关的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17.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以下能佐证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8.“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A.陈毅 B.朱德 C.叶挺 D.贺龙
19.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北伐战争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 民主,科学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三民主义 D. 变法维新
20.1924年至1926年,盐城的一些爱国青年来到广州,他们可能会经历( )
A.报考黄埔军校 B.上操时聆听校长周恩来的讲话
C.誓师北伐,准备攻打段祺瑞 D.参加了武昌起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
(3)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22.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
23.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
材料二: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请说出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开始于哪个城市?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24.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建党走过了一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该会议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诗中“共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遵义会议放光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全党全军齐欢庆”材料二中提到的该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3)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5.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湘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进冈山上朱毛会,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材料一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2)材料二这段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
(3)现如今,红色旅游开展得风风火火,类似“当一天红军”的旅游体验活动已经不是新鲜事。试想当年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B
8.B
9.B
10.C
11.C
12.B
13.D
14.B
15.C
16.D
17.C
18.C
19.B
20.A
21.(1)五四运动;北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巴黎和约》。
(3)由学生罢课转为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4)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22.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其他列举只要是红军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即可得分列举1项得1分。)
(2)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③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又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关键词: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转危为安)
23.(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北京;“外争主权、內除国贼”。
(3)爱国主义精神。
24.(1)中共一大;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
25.(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人民军队
(3)物资匮乏;自然环境恶劣;国民党的围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