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 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9.1电荷 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06 09:2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9.1 电荷
刚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可以吸引轻小的纸屑,在
毛衣上摩擦过的梳子能使细小的水流发生弯曲,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提示 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梳子与毛衣摩擦
均可带电,且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带电的意思就是带了电荷,初中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有关电和磁的基础知识,高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并且电和磁将是我们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写下“顿牟掇芥” [ dùn móu duō gài ]一词。
古希腊学者
泰勒斯
16世纪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根据希腊文的琥珀创造了英语中的“electricity”(电)这个词。并且认为摩擦过的琥珀带有电荷(electric charge)。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雷电的性质与摩
擦产生的电的性质完全相同,并命名了正电
荷(positive charge)和负电荷(negative charge)。
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有大小多少之分吗?
如何表示电荷的大小呢?
3.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用Q或q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3)正负不代表大小,只表示电性(电荷的种类)。比较电荷
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带电多。
先看一下物质的微观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不带电)
(中性)
(负电)
(正电)
为什么一般的物体不带电呢?
(4)每个原子中质子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原子对外界表现为电中性。
为什么摩擦就能
起电呢?
原子内部的质子和中子被紧密地束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原子核的结构一般是很稳定的。通常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受束缚较弱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的原因。
动画演示点此播放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得与失
二、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
(1)由于摩擦而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作摩擦起电。
(2)原因: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受束缚较弱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得与失.
除了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让物体带电吗?
验电器
不接触验电器也张开
2.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实验器材:
带电体
导体
绝缘柱
金属箔
(3)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4)感应起电的实质:电子的得与失.
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
问题1: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问题2:此时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问题3:再让导体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A和B带的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球接触,且甲球接地,一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甲球。若先把甲球与地面断开,再移走橡胶棒,甲、乙两球带电情况如何?


地球
均带正电
若先移走橡胶棒,再把甲球与地球断开,甲、乙两球带电情况如何?
如图所示:甲乙两球接触,且甲球接地,一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甲球。若先把甲球与地面断开,再移走橡胶棒,甲、乙两球带电情况如何?


地球
均带正电
若先移走橡胶棒,再把甲球与地球断开,甲、乙两球带电情况如何?
均不带电
例2、 如图所示,在绝缘支架上的导体A和导体B按图中方式接触放置,原先A、B都不带电,先让开关S1、S2均断开,现在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放置在A左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只闭合S1,则A左端不带电,B右端带负电
B.只闭合S2,接着移走带电小球C,最后将A、B
分开,A带负电
C.S1、S2均闭合时,A、B均不带电
D.S1、S2均闭合时,A左端带负电,B左端不带电
D
除了以上两种起电方式外,还有其他的起电方式吗?
03
3.接触起电
(1)将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接触,就可以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叫作接触起电。
(2)接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得与失.
①.将带电导体与不带电导体接触,两个导体带同种性质的电荷;两个带异种电荷但电荷量不同的导体相接触,两个导体先中和相同量的异种电荷,然后分配剩余电荷。
②.电荷的分配与导体的材质、形状、大小有关。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球体接触后平分总电荷量。
(3)接触导体间的电荷分配
(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接触后各自带的电荷量相等,Q1'=Q2'= 。
(2)两个完全相同的带异种电荷的金属球,电荷量不相等,分别为Q1和-Q2,接触后各自带的电荷量相等,Q1'=Q2'= 。
接触后
再分开
+Q
+2Q
+Q 
+Q 
接触后
再分开
+Q
-3Q
-Q
-Q
A.图1中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正电
B.图2中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正电
C.图2中金属箔带负电,金属球带负电
D.图2中金属箔带负电,金属球带正电
例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这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1所示。接着将玻璃棒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这时验电器的金属箔也张开,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
+
+
+
+
+
+
+
+
+
+
+
+
-
-
-
-
4、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条件 两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摩擦 带电体靠近导体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电
性相同的电荷
微观解释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力不同,摩擦时会出现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
一物体上的现象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受到带电体对它的排斥(或者吸引)作用,而移
向导体的远端(或者近端) 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下,自由电荷在带电
体和导体上转移,且
重新分布
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温馨提示 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发生转移。
对比以上三种起电方式我们发现,无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追寻守恒量是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常使人们揭示出隐藏在物理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那么,电荷是否也满足某种守恒的规律呢?
(1)表述一: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电荷守恒定律
四、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
(3)静电计: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制作外壳的验电器。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①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②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4)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①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②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那么,物体的所带的电荷量是任意数值吗?
我们可不可以测出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呢?
人们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电荷量的大小的呢?
五、元电荷
1.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
2、元电荷是电荷量单位(1.6×10-19C是一个电荷量单位),不是指某电荷
3、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均为元电荷的整数倍,即q=ne(n为整数)。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4、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到的,并由
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与其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也叫荷质比)
01
D
例4.(2024·苏州市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205.5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就是一个电荷
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例5、(2024·玉溪师院附中高二月考)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
A
例5、(多选)(2023·芦山中学高二期中)如图,A、B为
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
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
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
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
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 、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AB
例6、(多选)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2.72×10-9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2.72×10-9 C
C.摩擦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7×1010个电子
BCD
例7、(2023·海南藏族自治州中学高二月考)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
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 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 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让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试求这时A、B、C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解析:让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则这时A、C各带有1.5×10-3 C的正电荷
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则A、B各带电荷量为=-2.5×10-4 C
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则B、C各带电荷量为
=+6.25×10-4 C
则最终A、B、C各带电荷量为-2.5×10-4 C、+6.25×10-4 C、+6.25×10-4 C。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