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荔枝图序》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打包9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荔枝图序》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打包9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6 18:31:46

文档简介

《荔枝图序》
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八年级比较差的八班作为组内训练课的教学班级。原因有二:1.八班是后进班,选择八班可以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文章直观可感,描写生动形象,便于当堂背诵;而本班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实践证明:我的选择和策略是正确的。八班同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发。看来“哀兵必胜”的兵法还得深入钻研运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中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大遗憾是“探究学习”环节很被动,平时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荔枝图序》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特别是课件仿写环节拓展了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动脑创新的精神,激发了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生活的激情。
《荔枝图序》
白居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识,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自由谈谈你见过和吃过的荔枝是什么样的。以杜牧的《过华清宫》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欣赏图片,让学生初步领略荔枝之鲜美。
(二)作者简介,解说题目。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帷 枇杷 绡 瓤 醴酪 华
2. 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字音和停顿。
3. 跟读课文,熟悉文章朗读方式。
4.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达到熟练程度。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自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一篇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序呢?
2.课文介绍荔枝时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由外到内,如在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时,先说朵,再依次说到壳、膜、瓤肉、浆液等;从整体到局部,如开头从树的形状依次说到树的叶、花、果实等
3.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明确:作比较,如: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打比方,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六)学以致用,总结全文。
小练笔:仿效课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字数150字左右。
(七)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荔枝的诗文典故。
2.以便条的形式归纳整理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荔枝图序》
教学内容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荔枝图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介绍荔枝特点的说明文兼文言文,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作为文言文,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疏通文意,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其次作为说明文,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紧扣“荔枝”二字,从其形、色、香、味诸方面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地说明荔枝的特点,结构层次脉络清晰,可以作为事物性说明文的一个范本,进行写作指导。

《荔枝图序》
教学目标
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
结合实际并进行写作片断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难点:2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 让学生自由谈谈你见过和吃过的荔枝是什么样的。以杜牧的《过华清宫》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欣赏图片,让学生初步领略荔枝之鲜美。
学生介绍后课件呈现,引出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自由诵读。
师生共同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读音和节奏问题。
学生在此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疏通大意,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可提其他问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解决,帮助解答;答得好就介绍方法,不好由教师纠正分析。
然后课件呈现检测题:关于重点实词虚词和翻译句子。
拓展延伸
学生按要求片段写作后读出,教师点评。

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陶醉其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悟到了读古文的美感;同时也渐渐懂得: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荔枝图序》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荔枝生巴峡间( ) 2.树形团团如帷盖( )3.春荣;实如丹( ) 4.壳如红缯( )5.浆液甘酸如醴酪( )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 )
  二、翻译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
文言文《荔枝图序》评测答案:
  一、1.四川湖北一带     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     3.丹砂一般地红        4.泛指丝织品   5.酒浆    6.那样 它的实际情况
  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三、打比方  列数字  出处  外形  味道  变化
四、唐朝 乐天 香山居士
课件10张PPT。荔枝图序白居易解题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序是一种文体。《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作者简介《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峡 ( )
帷盖 ( )
枇杷 ( )
壳 ( )缯 ( )
绡 ( )
瓤 ( )
醴酪 ( )

华 ( )xiá
wéi gài
pí pá
kézēng
xiāo
ráng
lǐ lào
huā检 查 预 习先解释加颜色的字再翻译句子
1.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2.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3.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4.四五天外,色香味尽去矣。
5.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分组讨论1: 本文是一篇序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序言呢?
分组讨论2: 课文介绍荔枝时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试举例说明。

作比较: 如: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打比方: 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分组讨论3:练练写写:请同学们仿效课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顺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字数50字左右。再见《荔枝图序》
在教学《荔枝图序》一课时,本着课标、教材、学情的把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1、了解“序”,认识荔枝。
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3、能够用自己掌握的介绍事物的方法运用到生活。
按照教学目标,课堂上,由学生自由畅谈对荔枝的了解导入,接着了解序,自读掌握字音字形;速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范读想象荔枝模样;精读完成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上,我还有另外的一点收获,那就是: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从小处入手,逐层深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进行有效教学。

《荔枝图序》
崔峦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因此,创设真实的课堂,本色的课堂也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所坚持的一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