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9课《爱莲说》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打包9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9课《爱莲说》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打包9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6 18:33:56

文档简介

《爱莲说》
对于莲这一事物,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爱莲说》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师生非常满意;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从这点出发,应培养学生对文言的兴趣。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一开始,学生可能确实想不到。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哪里敢怀疑?老师可以启发,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几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于是立刻有人反驳:陶渊明反对追求富贵,我认为不对,追求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应该追求贫困?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的同学提出:作者三次写到三种花,前两次的顺序都是“菊—牡丹—莲”,而到了第三次,却变成了“菊—莲—牡丹”。因此,应该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调到文章最后。
《爱莲说》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 哪里还有什么发现 ?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爱莲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借花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感受文章之美,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荷花的相关图片,学生回忆相关咏“荷”的诗句,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3:了解“说”的文体知识(多媒体显示)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二:听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并提出听读要求。
(注意听准字音,断句,语气语调)
2:识记字词(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在上注音)
颐( ) 濯( ) 亵( )蕃( ) 蔓( ) 鲜有闻( )
噫( ) 淤( ) 涟( )
3:纠正字音,齐读字词。
4:朗读课文,①自由读②挑生读③齐读
三: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要求)
1: 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②标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同位前后位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的,举手提问。
2: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组织答疑。
3:重点词语及重点句子检测。(多媒体显示)
四:精读课文,探究主题
(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重难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媒体显示)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
3::莲的这些特点象征着人的哪些美好品质?
4:作者意在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针对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白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而是借莲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然后再点出“菊”为正衬,“牡丹”为反衬。)
五:课文总结:
本文借花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六: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男女同学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的同学最先背会。
七:作业布置(课下完成,多媒体显示内容)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仿本文特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菊 ——— 隐逸者
(正衬)
莲 —— 君 子 托物言志)
牡 丹——富贵者
(反衬)
《爱莲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借花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感受文章之美,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荷花的相关图片,学生回忆相关咏“荷”的诗句,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3:了解“说”的文体知识(多媒体显示)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二:听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并提出听读要求。
(注意听准字音,断句,语气语调)
2:识记字词(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在上注音)
颐( ) 濯( ) 亵( )蕃( ) 蔓( ) 鲜有闻( )
噫( ) 淤( ) 涟( )
3:纠正字音,齐读字词。
4:朗读课文,①自由读②挑生读③齐读
三: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要求)
1: 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②标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同位前后位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的,举手提问。
2: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组织答疑。
3:重点词语及重点句子检测。(多媒体显示)
四:精读课文,探究主题
(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重难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媒体显示)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
3::莲的这些特点象征着人的哪些美好品质?
4:作者意在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针对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白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而是借莲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然后再点出“菊”为正衬,“牡丹”为反衬。)
五:课文总结:
本文借花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六: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男女同学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的同学最先背会。
七:作业布置(课下完成,多媒体显示内容)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仿本文特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菊 ——— 隐逸者
(正衬)
莲 —— 君 子
(托物言志)
牡 丹——富贵者
(反衬)
李德安老师评:
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能准确把握教材,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容量得当;板书规范,布局合理;能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李爱萍老师评:
教学结构合理,设计问题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环节清晰,重点突出。
刘苍录老师评:
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学法指导,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耿付生老师评: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教态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
《爱莲说》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翻译文中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4分)(1)沾染(污秽)(2)美丽而不端庄(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4)认为(每小题1分)
2、(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2分)
3、(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4、(4分)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分)
课件19张PPT。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
爱莲说
周敦颐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品莲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作者意在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莲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莲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
方正,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鲜)(众)(无)隐逸者富贵者君子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突出)以花喻人《爱莲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我们要以这个标准作为从事文言文教学的指南针。《爱莲说》是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又安排在单元之首,是巩固前面提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教师贯彻“由教到不教”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