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1.2科学测量 课件(4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1.2科学测量 课件(45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06 21: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2 科学测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一、长度测量
立定跳远的成绩
书本的厚度
量身高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m)。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时一般用分米(dm)、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等单位。
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 毫米;
1毫米=1000 微米,1微米=1000纳米。
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规律总结
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的正确步骤是:数值不变,乘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思考与讨论
在测量图中的各物体时,应该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
玻璃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下列估测的数据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37℃
B.C919国产飞机最高速度可达90km/h
C.1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D.一间教室内所有灯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约为100kW h
【答案】C
【解析】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错误不合题意;
B.C919国产飞机最高速度可达900km/h,故B错误不合题意;
C. 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故C正确符合题意;
D.一间教室内约有10盏灯,每盏灯的功率约为40W,则教室内灯的总功率约为400W=0.4kW,这些灯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W=Pt=0.4kW×1h=0.4kW h,故D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C。
常见的刻度尺
卷尺
三角尺
直尺
探索活动
1.观察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量程(测量范围)是多少 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2.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宽。
(1)将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紧贴教科书的长边,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与教科书的长边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2)重复步骤(1),测量教科书的宽。
(3)测得科学教科书的长是______宽是______
思考与讨论
如果科学教科书的宽度在18.4cm和18.5cm之间,应该怎样读数
规律总结
1.认识刻度尺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的以下几个定义:
零刻度线:测量范围的起点;
分度值(最小刻度):每一小格表示的量;
最大刻度:就是刻度的总长;
数字单位:就是该刻度尺标注的单位。
规律总结
2.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a.“选对”: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准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准确程度也不同,所以首先要搞清被测物体是什么 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就可以合理选择不同准确程度的刻度尺。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长度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因此要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米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厘米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
规律总结
2.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b.“放对”:指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如图所示。
规律总结
2.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c.“看对”:指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如图所示。
规律总结
2.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d.“读对”: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厘米,其中25.3厘米是准确值,0.08厘米是估计值。
e.“记对”:指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注上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而忘了写单位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数据书写格式:准确数字十估计数字十单位。
例2 如图 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答案】B
【解析】A项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C项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D项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B项中刻度尺操作正确,所以选项B正确。
思考与讨论
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吗了
2.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 试说出具体方法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方法 要点 示例
平移法 有些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 如测小球、圆柱、硬币等物体的直径。生活中测身高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将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 如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化曲为直法 测量曲线的长度时,可以选取不易拉伸的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如测量弯曲的铁丝的长度。
化整为零法 把被测物体分成若干等份,使每一份的长度 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之内,测一份长可算出全长 如一根很长的细线、一段较长的铁丝等。
例3 如图1-4-7所示是小丽测圆柱体直径的四种操作,你认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解析:测量时,起始端没对准零刻度线,故B、D选项不正确;三角尺的直角边没有紧靠直尺边,故C选项也不正确。故选A。
二、体积的测量
各种容积的牛奶盒
体积和容积
(一)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容积: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二)体积的单位
常用单位:米3(m3);
其他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mL);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升)=106厘米3(毫升)。
体积的测量
(一)液体体积的测量
1. 测量工具:量筒、量杯
2.量筒的正确使用
选对 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
放对 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注对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左手拿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试剂瓶标签贴于手心,使液体沿量筒壁缓缓注人。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读对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记对 记录读数并写上单位。
体积的测量
(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
1.形状不规则的较小固体(不溶于水)的体积测量。
以小石块为例。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以水没过小石块为准,但是水又不能太多,防止小石块进入量筒后水满过最大刻度线),记下此时水的体积V1 ,如图甲。
(2)将小石块用细绳绑住,将整个小石块轻轻浸没在水中,记录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如图乙。
(3)小石块的体积V= V2- V1。
体积的测量
2. 形状不规则的较小固体漂浮物体的体积测量。
以小木块为例。
(1)将小木块和能沉人水中的重物用细线拴在一起(重物在下,小木块在上),先用手提小木块上端的细线,只将能沉入水中的物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V1,如图甲所示。
(2)将拴好的两个物体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2,如图乙所示。(3)小木块的体积V=V2-V1。
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用细小的针将小木块直接压入水中测量。
体积的测量
3.不规则大物体的体积测量:溢水法
(1)将物体放入装满水的倾斜的大烧杯中或者溢水杯中浸没。
(2)测量大烧杯中溢出到小烧杯中的水的体积。
(3)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器材
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量筒,烧杯和水,细线,小石块(大小以能放入量筒为宜)。
过程
1.测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各种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填入表1.2-1中。
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米尺
学生用直尺
45°三角尺
60°三角尺
卷尺
表1.2-1量程和分度值记录表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估计待测物体的长度。
(3)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用刻度尺测量,并将结果填表1.2-2中。
表1.2-2 长度记录表
测量内容 估计值/cm 测量工具 测量值/cm
橡皮的长、宽和厚
课桌的长、高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1)观察量筒、量杯的量程和分度值,填入表1.2-3中。
表1.2-3 量筒和量杯记录表
仪器 量程 分度值
量筒
量杯
(2)用烧杯将适量的水(能浸没小石块,且小石块和水的体积之和不超过量筒的量程)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填入表1.2-4中。
(3)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小石块沉到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 ,填入表1.2-4中。(想一想:此时测得的V2是什么 )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4)计算待测小石块的体积,填入表1.2-4中。
表1.2-4 小石块体积记录表
(5)取出小石块放回原处,把量筒内的水倒回烧杯中,整理好仪器。
V1/ml V2/ml 小石块的体积/cm3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3.测量塑料盒体积和树叶面积。
(1)观察图1.2-11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测出的塑料盒体积是 。从这种测量方法中得到的启示是 。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试测算图1.2-12中树叶的面积(1个小方格代表1个单位面积)。
测算步骤:① ② ③ .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
温度 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单位 摄氏度℃
标准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三、温度的测量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
选对 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
放对 测量时,手握住温度计的上端使玻璃泡与被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的壁和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读对 在读数时,要等到温度计中的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才能读数,并且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跟液面相平。
记对 记录读数并写上单位,零下的不要忘记写负号。
三、温度的测量
3. 体温计
体温计 构造特点 大的玻璃泡,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使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
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忽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测量范围 35℃~42℃
最小刻度 0.1℃
测量方法 测量前要用手捏紧体温计的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内的水银柱落回到35C以下,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温度
目标
学会根据不同测量要求选择温度计,并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器材
气温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计。
过程
1.观察不同的温度计,熟悉它们的用途、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把结果填入表1.2-5中。
表1.2-5各种温度计
温度计名称 主要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温度
2.用气温计测得当前实验室的气温是______℃。
3.测量水温。
(1)把开水倒入烧杯,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当它不再上升时,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值为 ℃。
(2)在烧杯中适当加入冷水,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下降。当温度计分
别指示50℃和30℃时,将手指浸入水中,记下手指对水温的感觉。
水温为50℃时, .
水温为30℃时, .
4.观察体温计,它与普通水银温度计相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1)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为 。
(2)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原因是什么
探索实践
测量物体的温度
5. 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1)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
(2)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
(3)读出自己腋下的温度为_______℃。
思考与讨论
测量室内气温时,温度计应该怎样放置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出室内的气温
四、科学实验室
科学研究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科学实验是人们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设计实验,研究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从中总结、概括出普遍的规律。科学假设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科学结论往往需要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来得出。我们学习科学也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
探索实践
1.学校实验室中共有存放器材的仪器室(或实验准备室) 间,供同学们做实验的实验室有 间。你认识实验室里的哪些器材 请写出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填入表1.2-6中。
表1.2-6 器材记录表
序号 器材 用途




探索实践
2.下列设备分别在实验室的什么地方
实验室安全守则
1.听从教师的指示,未经教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
2.查看实验室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并牢记在心。
3.不能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人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没有教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5.未经教师的允许,不得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的化学试剂等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6.打翻化学试剂或器皿时需立即处理,并及时向教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汇报。
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说明书或产品提示,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通风橱里取用,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
8.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正确方法处理。实验过程中要戴上护目镜,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9.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人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
安全标志
实验室内有各种安全标志,如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我们在使用这些物品前要看清物品上的标志,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正确使用药品和设备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
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应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治疗;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在完成实验所有操作后,需要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关闭仪器设备的开关,合理地处理实验中的废弃物
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 200 立方米
B.班级内课桌高度约为 750 毫米
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度大约是 0.25 米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5 分米
【答案】D
【解析】
A、教室的长、宽、高分别约为9米、8米、3米,体积约为(9×8×3)m3=216m3,A中约为200立方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750毫米=0.75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达大约是0.25米,0.25米=25厘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5分米,15分米=1.5米,D错误,符合题意。
课堂小练习
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课堂小练习
【答案】D
【解析】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5℃,第一次测得的示数为37.5℃,那么第一次的结果可能正确;
第二次结果为38.5℃,高于37.5℃,那么第二次的结果肯定正确;
第三次的示数与第二次相同,那么第三次的结果可能正确。
故选D。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时=2.6×3600 秒=9360 秒
【答案】D
【解析】
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C错误;D.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的后面,故D正确。
故选D。
课堂小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