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1 地球上的水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的主要的水体、分类及分布情况并能描述水体之间的联系;了解水循环的环节、成因及途径;能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01 水体的分布
1.(2024八上·期末)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D.以上全是
【答案】B
【解析】【分析】被人类利用的最多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的地下淡水;
【解答】 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水;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诸暨月考)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14亿立方千米,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淡水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立方千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2.5%,以下几种水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
A.湖泊淡水 B.浅层地下淡水
C.冰川水 D.土壤水
【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为水所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的存在。地球总水量为1.386×1018m3,其中淡水储量为3.5×108亿m3,占总储量的2.53%。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还很少被直接利用。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4%,为104.6×104亿m3,还不到全球水总储量的万分之一。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这部分可供使用的、逐年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资源。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尽管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它的数量和再生速度都是有限的。况且这部分水分布极不均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在逐年增加。
【解答】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最多的是冰川水;能够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
故答案为:C
3.(2023八上·椒江期末)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答案】B
【解析】【分析】 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开采供人类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
【解答】地球上的水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资源中最多的水是海洋水,占97.53%;
故答案为:B.
0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2024七下·海曙期末)“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以缓解台州南部地区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答案】B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其实是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缓解台州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故选B。
2.(2023八上·义乌月考)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春》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答案】C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诗词中的“湘江北去”,描述的是地表水的流动,体现的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2023八上·浙江期中)2023年7月,超强台风“杜苏芮”北上经过广东省东部海域,给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过境”和“台风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 )
A.②降水;①水汽输送 B.①水汽输送;②降水
C.⑦蒸发;①水汽输送 D.①水汽输送;⑦蒸发
【答案】B
【解析】【分析】①是水汽输送;②降水;③地表径流;④地下径流;⑤植物蒸腾;⑥下渗;⑦蒸发;
【解答】“台风过境”和“台风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B;
故答案为:B
4.(2023八上·浙江期中)如图为“模拟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 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答案】D
【解析】【分析】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解答】①是降水,②是下渗,③是蒸发,④是污水,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03 水资源的分布
1.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上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解答】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3%,故选项错误。
B: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选项正确。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选项错误。
D:水循环的环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024八上·滨江期末)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答案】D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淡水资源有限;虽然亚洲的水资源最多,但是因为亚洲的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拥有的数量是最少的;
【解答】A.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错误;
B.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错误;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错误;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正确;
故答案为:D.
3.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持续减少
【答案】D
【解析】【分析】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干湿地区,由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柱状图判读的关键是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及柱的变化情况;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地域辽阔,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现象,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解答】A:低纬度地区较多,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故B正确。
C: 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且有明显升降,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故C正确。
D: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40°以南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但纬度大于40°时是增加的,故D错误。
故选D。
4.(2023八上·杭州期末)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我们讲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淡水资源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
【答案】C
【解析】【分析】 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新陈代谢比植物快,因此动物含水比植物多
【解答】A. 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淡水资源,A正确
B. 我国东部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所以呈现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B正确
C. 修建水库的目的是解决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C错误
D. 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且一般动物的含水量高于植物,D正确
故答案为:C
04 水与生命
1.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在下列物质中,含水最多的是( )
A.鱼类 B.黄瓜 C.水母 D.人体
【答案】C
【分析】生物体内的水分是最多,但是不同的生物,其体内的水分是有差异的。
【详解】生物体内的水分是最多,但是不同的生物,其体内的水分是有差异的。水母是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生物,达95%以上。鱼类、黄瓜、人体的含水量低于水母。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体内含水量的比较。记忆常见的生物体内水的含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下列物质都是组成我们人体的重要物质。那么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蛋白质 D.脂肪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据此答题。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促进人体的正常的生长发育,人体需要量很少。水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约占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1.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答案】B
【详解】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是冰川水。 故选B。
2.近年来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保护海洋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时会导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海洋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下渗 C.径流 D.蒸发
【答案】C
【详解】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涉及地表径流,即径流,C正确,ABD不正确。
故选C。
3.下列生物体内水含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仙人掌 C.干种子 D.人体
【答案】A
【分析】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详解】水母体内水的含量高达97%,是含水量最多的生物,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A
【详解】根据“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可知,“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小科从教材中获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后总以为地球上的水太丰富了,但自从看了科学视频《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 D.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答案】D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含量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B.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为: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
C.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南多北少,夏多冬少
D.形成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水的三态变化
【答案】C
【详解】A、地球上含量最多的水资源海洋水,故A错误。
B、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B错误。
C、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南多北少,夏多冬少,故C正确。
D、形成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故D错误。
故选C。
7.“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说明可以增加下渗,根据水循环环节,增加下渗则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从而起到调节径流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排序居世界第六位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答案】D
【详解】A、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因人口多,按人口平均排序很低,故A错误。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只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很小部分,大部分是暂时无法运用的冰川水,故B错误。
C、世界上水资源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故C错误。
D、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答案】C
【分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水体总量的1%,冰川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水资源循环周期不一,不一定都能很快恢复。
【详解】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A错误;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故B错误;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故C正确;水资源利用后不能快速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状况,考查较为基础,难度较小。
10.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此举属于改变水循环的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③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答案】A
【详解】地下暗河主要通过地下径流参与水循环,改变的是水循环的环节⑥,A不正确,符合题意;③是水汽输送,为陆地带来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不断补充,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B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C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使水资源不断更新。请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进行,实质上是通过水的 变化和输送,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循环;
(2)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循环。
【答案】 三态 海陆间大
【详解】(1)[1]水循环的进行,实质上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和输送实现的。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流入水体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不断循环,水得以在自然界中不断地流动和循环。
(2)[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而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
1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3)在饮用水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水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答案】 水汽输送 ⑤ BC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③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2)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境。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⑤地表径流。
(3)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C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水资源,符合题意。故选BC。
13.水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为 。
(2)上述①环节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答案】 降水 汽化 ②
【详解】(1)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为降水。
(2)①环节是蒸发,从液态到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汽化 。
(3)“ 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的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②水汽输送进行干预。
1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 、C ;
(2)通过 的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选填“甲”“乙”或“丙”);
(3)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引力外还有 。
【答案】14.(1)蒸发 水汽输送 (2)乙 (3)太阳辐射
15.读“水循环”示意图依次回答:
(1)水循环环节名称:② ;
(2)图中【 】(填序号)、 环节(填环节名称)所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
(3)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蒸发
(2) ②③④⑥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3)C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意义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分析,②是指海洋水受热蒸发,②环节名称是蒸发。
(2)水循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类,根据所学知识,②③④⑥的水循环联系了海洋和陆地,属于海陆间循环,能将海洋水转化为陆上淡水,从而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⑥是地表径流。
(3)水循环可以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①④正确;全球各地的水量保持平衡,并不一定是保持不变;从长期来看,径流量和海洋蒸发量都相对稳定;②③错误;故选C。
16.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题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
(2)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
(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米3/年) 1700-3000 1000-1699 500-999 <500
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 。
【答案】 水汽输送 ⑤ 轻度缺水
【详解】(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是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是蒸发,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
(2)在水循环的所有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主要影响方式为修建水利设施、跨流域调水以及植被保护等。
(3)读图可得,浙江省人均水量为2000左右,用水紧缺程度属于轻度缺水。
17.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开花结果,大约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格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蒸腾消耗的水 202106g
生长期总用水量 204228g
(1)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____%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____%左右的水都通过蒸腾散失了(结果均保留整数)。
(2)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99 (2)问题1、蒸腾消耗的水点99%左右,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问题2、植物体内的水是怎么来的?问题3、植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来维持?(合理均可)
1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表中数据回答: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1) (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200m3·a-1,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可污染60t水致其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
2.5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____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3)某同学向市政府提出了保护运河的几条建议:①在河中放养鱼苗;②清理运河中的污泥;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④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质污染。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4)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你对节约用水还有何建议 。
【答案】(1)轻度缺水 (2)82 (3)④ (4)一水多用等(合理均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1 地球上的水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的主要的水体、分类及分布情况并能描述水体之间的联系;了解水循环的环节、成因及途径;能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01 水体的分布
1.(2024八上·期末)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D.以上全是
2.(2023八上·诸暨月考)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14亿立方千米,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淡水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立方千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2.5%,以下几种水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
A.湖泊淡水 B.浅层地下淡水 C.冰川水 D.土壤水
3.(2023八上·椒江期末)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0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2024七下·海曙期末)“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以缓解台州南部地区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2.(2023八上·义乌月考)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春》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3.(2023八上·浙江期中)2023年7月,超强台风“杜苏芮”北上经过广东省东部海域,给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过境”和“台风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 )
A.②降水;①水汽输送 B.①水汽输送;②降水
C.⑦蒸发;①水汽输送 D.①水汽输送;⑦蒸发
4.(2023八上·浙江期中)如图为“模拟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图示”,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 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03 水资源的分布
1.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2.(2024八上·滨江期末)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第2题图 第3题图
3.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持续减少
4.(2023八上·杭州期末)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我们讲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淡水资源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植物
04 水与生命
1.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在下列物质中,含水最多的是( )
A.鱼类 B.黄瓜 C.水母 D.人体
2.下列物质都是组成我们人体的重要物质。那么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蛋白质 D.脂肪
1.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近年来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保护海洋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时会导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海洋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下渗 C.径流 D.蒸发
3.下列生物体内水含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仙人掌 C.干种子 D.人体
4.“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5.小科从教材中获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后总以为地球上的水太丰富了,但自从看了科学视频《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 D.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含量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B.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为: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
C.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南多北少,夏多冬少
D.形成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水的三态变化
7.“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排序居世界第六位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9.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10.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此举属于改变水循环的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③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1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使水资源不断更新。请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进行,实质上是通过水的 变化和输送,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循环;
(2)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循环。
1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3)在饮用水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水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13.水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为 。
(2)上述①环节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1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 、C ;
(2)通过 (选填“甲”“乙”或“丙”)的水循环,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引力外还有 。
15.读“水循环”示意图依次回答:
(1)水循环环节名称:② ;
(2)图中【 】(填序号)、 环节(填环节名称)所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
(3)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6.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题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
(2)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
(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米3/年) 1700-3000 1000-1699 500-999 <500
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 。
17.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开花结果,大约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格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蒸腾消耗的水 202106g
生长期总用水量 204228g
(1)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 %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 %左右的水都通过蒸腾散失了(结果均保留整数)。
(2)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表中数据回答: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1) (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200m3·a-1,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可污染60t水致其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5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 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3)某同学向市政府提出了保护运河的几条建议:①在河中放养鱼苗;②清理运河中的污泥;③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④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质污染。其中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4)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你对节约用水还有何建议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