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7 10: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生活中的书法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和戏曲艺术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的起源图画象形字汉字符号化2、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3、总趋势和过程总趋势:由繁到简过程:古文字和隶楷阶段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2、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大。发展:魏晋:定鼎 钟繇 《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唐代:
步入盛世初唐:欧阳询 《九成宫澧泉铭》盛唐:颜真卿 《多宝塔碑》晚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3、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代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4、行书特点——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 活跃的书体代表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 颜真卿
北宋 苏轼
元朝 赵孟頫n明朝 文征明三、中国画的发展1、原始社会1、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夫妇饮宴图》4、魏晋南北朝,总结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隋 展子虔 《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6、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 王冕 《墨梅》明 徐渭 《黄甲图》清 郑板桥 《墨竹图》四、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结绳记事牛骨刻辞甲骨文图画式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甲骨文金文秦朝篆书东汉隶书,向楷书转变钟繇 《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王羲之 草书王献之 草书张旭 草书怀素 草书王羲之:《兰亭序》苏轼 行书颜真卿 行书元 赵孟? 《归去来辞》
明 文征明 后赤璧赋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代表作是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游春图》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后人将吴道子称之为”画圣” ,这是他的《天王送子图》. 敦煌彩塑敦煌壁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片段. 元 王冕 《墨梅》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郑板桥 《墨竹图》其他《墨竹图》京剧的出现关羽红脸表示赤胆忠心京剧脸谱典韦 张飞吕蒙程咬金曹操黑色表示忠耿正直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白色表示阴险奸诈黄色表示骁勇善战、凶狠残暴戏曲知识【问题】元代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1、京剧之前的戏剧 仪式性歌舞是戏曲
形成的起源。早在原始
社会,人们为了获取食
物,在采集或出猎以前,
要进行跳舞、欢歌的祈
祷活动,以求成功。原
始社会的仪式性歌舞因为要用人来装扮野兽或其他事物,便为后世人们装扮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了借鉴。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以后,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驱除瘟神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活动中还需要装扮人物。 戏曲的起源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戏曲的成熟戏曲的源头【问题】元代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1、京剧之前的戏剧明代昆曲流传甚广关汉卿与《窦娥冤》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具有
鲜明、深刻的反封
建主题,张生和崔
莺莺始终追求真挚
的感情,爱情已被
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西厢记》结尾处,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次正面地表达了
“愿普天下有情人
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西厢记》对元杂剧和古代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西厢记》插图《牡丹亭》剧照 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明代著名的戏曲作
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是其代表作,汤显祖
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
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
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
情故事,表达了在封建专制主义
的重压之下,青年男女追求个性
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
的呼声,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
和腐朽。作品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曲文写得清新流丽,语言丰富多彩,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2、清代京剧的崛起①.京剧的形成背景: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过程:a.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 ——京剧②.京剧的发展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
光十三绝”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③.京剧的艺术特色京剧的四大行当A.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B.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C.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D.唱、做、念、打结合;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第一单元 测试答案参考答案(文科)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B 3.C 4.B 5.C 6.A 7.D 8.A 9.C 10.C 11.D 12.C 13.B 14.D 15.B 16.D 17.A 18.C 19.D 20.A 21.B 22.D 23.B 24.A 25.C 26. (14分)(1)原因:①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孔子的思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2分)
②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而孔子提出“和为贵”,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4分,此问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皆可。)(2)原因:①孔子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的推崇者,他主张“和谐”、“和睦”、“和平”,强调“和合之境”、“和而不合”。(2分)②“这种倡导的人类和平思想,与联合国倡导的世界和平理念不谋而合。(2分)
(3)此问答案是开放性的,如可以答:会让全球掀起新一轮学习传统儒家学说的高潮或者对进一步传播孔子思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或者有利于儒家思想给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等等。(4分)27. (10分) (1)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1分)
材料二: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是天下的大害。(1分)
(2)董仲舒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2分)(3)董仲舒的观点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2分)黄宗羲的观点在继承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2分)28.(12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是诸家之一:
①创立:春秋时由孔子创立;(2分)②发展:战国时期,由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百家中著名的一家。(2分)
(2)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沉重打击和排斥。(2分)
(3)西汉:董仲舒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学说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4)宋明时期,经朱熹和王阳明的发展,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和心学,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2分)
(5)明清时期:经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的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其正统地位受到批判。 (2分)29.(14分)(1)态度: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分)
(2)具体阐述:①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2分)
②顾炎武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2分)
③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2分)(3)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分)
(4)积极作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民为主”,具有早期启蒙的作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2分)它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当时是进步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