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多姿多彩的动物---无脊椎动物(课件 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1多姿多彩的动物---无脊椎动物(课件 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06 12: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3节 多姿多彩的动物(1)
-- 无脊椎动物
按体内是否有脊椎骨,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动物分类
无脊椎,如昆虫、章鱼,形态多样,无骨骼支撑,多通过外骨骼或软体结构保护。
无脊椎动物特征
脊椎动物特征
有脊椎,如鱼、鸟、哺乳动物,骨骼系统支撑身体,脊椎保护脊髓,运动灵活,适应性强。
无脊椎动物分类
1.刺胞动物
1.有刺细胞
刺细胞是刺胞动物主要的捕食工具,通过释放毒液来麻痹或杀死猎物。
捕食
刺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释放毒液来防御捕食者或竞争对手。
防御
刺细胞在刺胞动物的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身体前进。
运动
形态结构特征
2.辐射对称外形
刺胞动物的身体结构呈辐射对称,即身体各部分沿一个中心点对称
分布。
3.单一开口结构
刺胞动物的身体结构通常由一个单一的开口组成,这个开口既是它们的嘴巴也是它们的肛门。
身体结构
刺胞动物的消化系统非常简单,食物通过单一开口进入体内,经过消化后,废物也从这个开口排出。
消化系统
刺胞动物的呼吸系统也很简单,它们通过单一开口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过程。
呼吸系统
代表动物
水母是透明的海洋生物,有美丽的钟形身体和触手,能发光并捕食小型生物。
水母
水螅是小型水生生物,体呈圆筒状,有口腕和触手,能进行出芽生殖。
水螅
珊瑚虫是建造珊瑚礁的微小生物,能分泌钙质骨骼,形成美丽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虫
2.扁形动物
1.身体两侧对称
左右对称
01
扁形动物通常具有左右对称的体型,有利于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和协调。

02
背部通常较厚,腹面较薄,有利于运动和保护内脏。
背腹对称
形态结构特征
2.身体只有1个开口
即口,用于摄食和排泄。
涡虫
身体背腹扁平,形似柳叶,体长1-1.5cm,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生活在溪流中。
血吸虫
寄生于人体内的扁形动物,会使人患血吸虫病,这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绦虫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动物代表:
3.线形动物
①形态结构特征
身体细长如线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②寄生在人体内
线形动物寄生环境
线形动物主要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引起各种疾病。
线形动物危害
线形动物感染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典型代表动物:蛔虫
蛔虫的生活习性
蛔虫主要生活在人体肠道内,以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为食。
生长环境
蛔虫的繁殖方式为雌雄同体,每条蛔虫都可以产生大量的卵。
繁殖方式
蛔虫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进行传播。
传播途径
蛔虫对人体的影响
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消化系统影响
蛔虫可能会引发免疫系统反应,导致过敏、皮疹等症状。
免疫系统影响
蛔虫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生长发育影响
蛔虫病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提高身体抵抗力。
均衡饮食
避免生食蔬菜、水果和肉类,减少感染蛔虫病的风险。
避免生食
01
02
03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
勤洗手
01
03
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避免蛔虫卵通过食物进入体内。
饭前饭后、如厕后、接触宠物后都要及时洗手,避免蛔虫卵进入体内。
02
定期打扫室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减少蛔虫卵的滋生。
保持环境清洁
4.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的身体通常呈细长状,便于在狭小的空间中活动。
1.身体细长
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每个体节都有特定的功能,如运动、呼吸、排泄等。
2.环形体节构成
环节动物的体节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分化,形成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如头部、胸部、腹部等。
3.体节分化
形态结构特征
蚯蚓的生态与习性
蚯蚓通常生活在湿润、阴暗的土壤中,以有机物质为食。
生活环境
蚯蚓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躲在土壤中,晚上出来活动。
生活习性
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通过交配产生后代。
繁殖方式
典型代表动物
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改善土壤结构
01
增加土壤养分
02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03
其他常见环节动物
蚯蚓
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具有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水蛭
水蛭是生活在水中的环节动物,以吸血为生,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沙蚕
沙蚕是生活在海滩上的环节动物,具有过滤海水、净化水质的作用。
5.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身体通常柔软,可以自由弯曲和伸展,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捕食需求。
1.身体柔软
软体动物的壳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抵御外界的物理伤害和化学刺激,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分和温度。
2.有壳的保护
基本特征:
海洋中的软体动物
章鱼
乌贼.螺
鱿鱼
章鱼 乌贼 螺
淡水中的软体动物
淡水螺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软体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的底部。
河蚌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软体动物,它们通常栖息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的底部。
蜗牛是淡水中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池塘、湖泊和溪流中。
蜗牛
河蚌
淡水螺
探索活动:
蜗牛具有哪些感觉功能?
1、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
将蜗牛放在玻璃板上,等它在灯光下爬行3min后,
用书本遮在它上面,使身体的一半处于阴暗中,观察
蜗牛的运动情况;
现象: ;
结论: ;
蜗牛爬向阴暗部分
蜗牛能对强弱光发生反应,说明蜗牛具有视觉。
探究活动
2、探究蜗牛是否有触觉:
先用铅笔头轻轻触碰蜗牛的壳,观察蜗牛的反应。
待蜗牛恢复自然爬行后,再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触
角,观察蜗牛的反应。如此重复刺激蜗牛的其他部位,
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
结论: 。
触碰触角时,触角迅速缩回,反应最明显。
蜗牛有触觉,触角是触觉的主要部位。
讨论交流
想一想:
1)为什么要让蜗牛先在灯光下爬行三分钟才能进行遮光实验?
2)为什么要轻轻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
3)探究完成后,应该如何处理蜗牛?
为了让其适应有光的环境,减少原来环境刺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可以检验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同时也避免了对蜗牛造成的伤害。
将蜗牛放回它原来生活的地方。
探究活动
活动方案1: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
现象:
结论:
你还想探究蜗牛的哪些感觉?请设计方案并完成探究。
蜗牛没有明显反应
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
蜗牛没有听觉
探究活动
活动方案2:探究蜗牛是否有嗅觉
现象:
结论:
①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 3 厘米处,观察蜗牛的反应;
②在蜗牛前方3厘米处,滴几滴蔗糖溶液,观察蜗牛的反应。
蜗牛接近米醋时迅速逃离;
而接近蔗糖溶液时慢慢靠近蔗糖溶液。
蜗牛有嗅觉。
探究活动:
结论:
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但没有听觉。
蜗牛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能生长、能繁殖后代、能呼吸、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需要营养物质、由细胞构成。
生物(包括蜗牛)具有感觉功能,能对外界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6.节肢动物
形态结构特征
2.身体和足分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简明扼要地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1.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具有保护和支持身体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呼吸和排泄。
代表动物
虾、蟹等。
甲壳类
蜘蛛,蝎子等。
蛛形类
蚊、蝇、蜂、蝶、蛾等。
昆虫类
蜈蚣、百足虫等。
多足类
昆虫形态特点: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01
昆虫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100万种,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种类
02
昆虫数量庞大,据估计,全球昆虫的总数超过1000万亿只,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
昆虫数量
昆虫的蜕皮现象
昆虫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都会长大一些。
蜕皮过程
昆虫的蜕皮周期因种类而异,有的昆虫一生只蜕皮一次,有的则多次蜕皮。
蜕皮周期
昆虫蜕皮是为了适应身体的生长,同时也有助于它们摆脱旧皮上的寄生虫和疾病。
蜕皮原因
昆虫分类:益虫与害虫
益虫: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帮助传播花粉、捕食害虫。
益虫定义及作用
蜜蜂、桑蚕、七星瓢虫、螳螂、蜻蜓等。
常见益虫
害虫:危害农作物、传播各种疾病的昆虫。
害虫定义及危害
蝉、蝗虫、蚜虫、蚊子、苍蝇、蜚蠊(蟑螂)、白蚁等。
常见害虫
7.棘皮动物
代表动物
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有五条腕足,生活在海底,捕食贝类。
海胆
海胆是球形棘皮动物,有硬壳和长刺,生活在浅海,以海藻为食。
海参
海参是软体棘皮动物,有伸缩能力,生活在海底,营养价值高。
形态结构特征:体表长满棘
成体的体形多种多样,有星形、球形、圆柱形或树状分枝形等,运动能力不强,一般生活在海洋底层。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1.舟山的夏夜,伴着蝉儿鸣唱,吹着悠悠的汉江风,人们喜欢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消夏。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C.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2.在太空遨游的“天宫二号”上,曾搭载的6只“秋丰白玉”蚕宝宝备受关注。这6只蚕宝宝中有5只已在太空吐丝结茧,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实验目的。下列与蚕宝宝属于同一类群的动物是( )
A.蝴蝶,螃蟹 B.蜘蛛,蚯蚓 C.蚊子,水螅 D.蜈蚣,蜗牛
课堂练习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3、小丽一家人去踏春,她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蝴蝶,发现蝴蝶的身体和足都分节。下列和蝴蝶是同一类群的生物是( )
A. 蝎子、蜘蛛、蜻蜓 B. 海蜇、蜈蚣、蚯蚓
C.蛔虫、蝌蚪、苍蝇 D.蝉、河蚌、蜂鸟
4.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板上运动的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