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3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点叙述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内容要求〗“1.1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内忧外患: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救亡图存: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清朝晚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⑵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说明鸦片战争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中国禁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讲清战争过程中,中国军民抗击英国的英勇事迹,均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学生需要掌握,《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可以通过剖析《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文本内容,说明鸦片战争的影响。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注意说清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的背景或原因。战争中有许多可以揭露列强丑恶嘴脸的素材,如劫掠、火烧圆明园等,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感悟与反思历史。教师需要注意利用相关的史事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又激起爱国志士寻求救国图强的探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抓住时空线索——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前期的兴是因为牢固的阶级基础,队伍不断扩大;旺盛的战斗意志和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宗教为核心的精神纽带。后期太平军队伍成分混杂;清政府和列强侵略势力勾结起来进行围攻;太平天国领导者们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严重脱离了群众;领导阶层内部争权夺利,陷入政治和思想上的危机。重点讲述金田起义、西征北伐、天京事变,使学生通过具体史事认识农民战争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唯物史观。通过具体的史事,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政治纲领和社会变革方案。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经济结构和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阶级力量充当领导者。(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在内忧外患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单元大概念架构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教学目标:
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以及表现欲。经过一年中国古代史历史的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本单元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学生在书籍、影视作品中对此已有简单了解,但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爆发的原因理解不够,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理解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材料补充,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同时,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战争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让学生深切地感受这些历史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最终失败的原因。
(第1课时)《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素养目标 1.知道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重点)2.初步阅读和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史料,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3.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等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课关键词: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一:析战争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二:看战争进程——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三:探战争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结合教材后给出的“解析与探究”的材料来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念,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历史观,学会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结论,充分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阅读教材,提取信息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PPT展示: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走进第1课:鸦片战争。(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碾压) 读图,思考问题。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来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一) 任务一、析战争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的背景1.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提升,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扩大生产和销售产品,英国不断向海外开辟市场。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让英国看到了无限的利益……思考: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图片展示: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简图。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手段: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知识拓展】鸦片俗称大烟、烟土、阿片或阿芙蓉,是一种毒品。本为医学上的一种麻醉性镇痛药,是从一种草本植物――罂粟中提炼出来的。(二)鸦片走私的危害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非耗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材料二:(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PPT]: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清朝各个阶层人吸食鸦片的系列图片[师]:对,鸦片泛滥使得我国白银外流十分严重。我们在分析历史材料时既要把材料分层分析也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材料。简单总结一下,通过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泛滥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社会上……2.青少年应该如何做?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理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三)虎门销烟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完成虎门销烟的知识梳理。 虎门销烟人物时间地点概况意义【播放视频】虎门销烟学生回答后,PPT展示:教师补充:为纪念 “虎门销烟”,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联合国将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四)鸦片战争的原因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材料1:中国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最好理由和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材料2:(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答案提示:鸦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充分认识毒品危害;远离毒品;树立正确人生观。(答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鸦片在中国横行的原因及这种毒品对人们身心的伤害,使学生认识到英国选择鸦片这种商品输入到中国的险恶用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远离毒品;树立正确人生观。通过对虎门销烟的讲解,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林则徐在销烟斗争中的英勇气概。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鸦片走私危害,深刻认识虎门销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意义。
讲授新课(二) 任务二、看战争进程——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一)鸦片战争经过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很多人说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很多时候我们能通过一张照片或者图片去了解一段历史。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张图片来探寻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2.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教师: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至1841年5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英军攻占香港岛,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长江门户吴淞,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知识拓展1】三元里人民起义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PPT展示图片:《三元里人民起义》【知识拓展2】关天培英勇抗敌【播放视频】1841年,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PPT展示图片:教师:总结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二)鸦片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由此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诞生。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人,英国远征军18000人。 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清军牺牲高级将领11人,正一品到从三品。英军无一名高级将领死亡。 —— 田秉锷《大国无兵》思考:中英伤亡差距为何这么大?1、展示鸦片战争中英双方投入对比图表分析清政府在兵力、军费并不劣势的情况下,为何还会战败?兵力军费投入清政府25万余人约3000万两白银英国最初:0.7万余人最高:2万余人约936万两白银PPT展示图片、史料步枪枪长射速射程点燃装置刺刀中国2.01米1-2发/分钟100米前装滑膛火绳枪无英国1.16—1.42米3-4发/分钟200—300米滑膛燧发枪有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教师总结: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托尔斯泰说:“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关键。本目在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运用图片、史料等知识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并通过民族英雄人物精神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对清政府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英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讲授新课(三) 任务三、探鸦片战争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一)概况:【播放视频】《南京条约》展示图片:《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师:请学生回答《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二)内容与影响:(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圆;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合作探究: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说说其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危害。展示表格:项目主要内容影响和危害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赔款2 100万银圆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三).其他不平等条约及危害师:《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法、美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请同学们从条约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国家、主要内容等方面列表归纳。学生:条约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国家主要内容《虎门条约》1843年中国与英国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望厦条约》1844年中国与美国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黄埔条约》1844年中国与法国(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说说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知识拓展】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部分主权;半封建社会:保留封建主义,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材料1: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2:“后来的历史说明,西方的大潮冲击了中国的旧有模式…这对中国有不利的一面,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摆脱循环的新途径…”-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鸦片战争的失败,激起了部分爱国人士向西方学习和探索的决心【拓展延伸】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生:(时间)1842年8月;(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到担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组织学生在了解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从中感受条约的不平等和它给中国带来的屈辱。组织学生讨论几个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从而认识到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环节要提醒学生,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过程的,并不是某个条约的签订就标志着社会性质的改变。
课堂小结 19世纪上半期,清朝逐渐衰弱,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资源丰富、政治腐败和经济的落后使中国成为英国侵略的目标,也决定了战争中中国的失败。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没有正常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 总结归纳,促使知识内化。
课堂练习 1、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 )A.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 B.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C.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答案】D2、鸦片战争前清廷对英国使团的接待,中英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上,英国重利,扩大贸易是其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则重义, 由此,体现“义”的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天朝不宝远物”,允许对外贸易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材料反映中英之间的冲突源于( )A.思想文化的差异 B.国家实力的差异 C.地理位置的差异 D.自然环境的差异【答案】A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英国人指着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鸦片战争中,清朝“粉身碎骨”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经济落后 B.封建制度腐朽 C.一味妥协求和 D.军事技术落后【答案】B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战争,它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从此中华民族将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本课的教学除了要引 领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外,还要触发他们对自己的责任、祖国的命运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相机组织学生讨论:英国为什么敢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让你有什么感想 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同时,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通过设疑、质疑探讨、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反思得失,不断前进。
附1:板书设计
【唯物史观】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文明: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而客观上也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灾难: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英国战船
清朝战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