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中
国
历
史
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一次碾压
01
素养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拓展延伸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作业布置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1.知道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
历史空间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重点)
2.初步阅读和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史料,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
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等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鸦片
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重点、难点)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新知导入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新知讲解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提升,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扩大生产和销售产品,英国不断向海外开辟市场。
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形势对比
中国 英国
政治
经济
外交
封建专制主义,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工业大机器生产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与掠夺
走 向 衰 落
迅速
崛起
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让英国看到了无限的利益……
思考: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鸦片走私的背景
任务一、析战争之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新知讲解
备注:
出超:贸易顺差,出口额高于进口额
入超:贸易逆差,进口额高于出口额
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贸易情况
扭转
贸易逆差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阿片或阿芙蓉,是一种毒品。本为医学上的一种麻醉性镇痛药,是从一种草本植物――罂粟中提炼出来的。
17世纪前,中国人对西方的商品不太感兴趣,英国人不得不对中国人支付大量黄金和白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到17世纪,欧洲水手将吸食鸦片的恶习传入中国,随即便从各港口迅速蔓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英国对华输出
——
呢绒、布匹等
严重滞销
销路旺盛
中国对英输出
——
茶叶、生丝等
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品的排斥
手段: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
结果:英国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1、鸦片走私的背景
新知讲解
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非耗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材料二:(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 源
大量白银外流
政治腐败,削弱军队战斗力
摧残国人身心健康
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充分认识毒品危害;远离毒品;树立正确人生观
2、鸦片走私的危害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
烟馆遍地 大清王朝男女烟民吞云驾雾
新知讲解
虎门销烟 人物
时间
地点
概况
意义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广州虎门
缉拿烟贩、追缴鸦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虎门销烟
林则徐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对待中国人
明察暗访,缉拿烟贩
拘拿1600名违反禁令者、收缴42741杆烟枪、鸦片28845斤
对待外国人
限期呈缴鸦片和保证书
封锁商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缉拿大鸦片商
为纪念 “虎门销烟”,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联合国将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林则徐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新知讲解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中国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最好理由和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难点突破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中国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4、鸦片战争的原因
【议一议】有人说“鸦片战争”因林则徐禁烟而起,林则徐是罪魁祸首,你同意吗?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逼天津
进攻厦门
查办林则徐与英国议和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新知讲解
任务二、看战争进程----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林则徐被
革职查办
琦善与义律会谈图
香港岛
强占香港岛
1、战争过程
占香港岛
进吴淞,占镇江
逼近南京
第二阶段
1841年秋---1842年8月
厦门 定海 宁波失守
1、战争过程
新知讲解
关天培殉国
三元里人民抗英
陈化成殉国
民族脊梁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新知讲解
鸦片战争以清朝的失败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人,英国远征军18000人。
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清军牺牲高级将领11人,正一品到从三品。英军无一名高级将领死亡。
—— 田秉锷《大国无兵》
2、战争结果
新知讲解
领域 英国
中国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思想
结论
资本主义
民主政体
君主专制
盛极而衰
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殖民扩张
天朝自居
闭关锁国
船坚炮利
装备先进
军备废弛
武器落后
理性主义
自由民主
文化专制
禁锢思想
迅速崛起
工业强国
封建专制
危机四伏
中英双方之实力比较
(1)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中国战败的原因
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社会的差距
3、失败原因
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一次较量,先进战胜了落后
实质
新知讲解
英国 清朝
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清政府腐朽落后。鸦片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落后就要挨打
教训——
4、教训
新知讲解
任务三、探战争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地位:
1、概况
新知讲解
项目 《南京条约》
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023年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特展《南京条约》原件
2、内容
新知讲解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厦、福、宁、上五个通商口岸
④与英国人协定关税
①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①加重人民负担
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附庸;
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贸易自主权
③被迫打开国门(由闭关锁国——被迫开放)
①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意图)——商品输出
3、《南京条约》的影响
新知讲解
条约 签订时间 获取特权
中英 《虎门条约》 1843年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利
美国、法国享受英国在华取得各项特权,扩大侵略权益
名词释义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英国人的事儿,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在将来给于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人一体均沾”,而英国不把最惠国待遇对待中国。
英:侵犯中国司法主权
美:侵犯中国领海权
法:西方宗教势力扩张
鸦片战争性质:掠夺和侵略中国的非正义的战争
4、其他条约及危害:
新知讲解
政治上
关税主权不完整
议税
经济上
自给自足
封建经济
主权完整
领土主权不完整
割地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
通商
议税
战前
战后
半殖民地
半封建
社会性质
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说说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半殖民地 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部分主权
半封建社会 保留封建主义,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5、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
新知讲解
材料1: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2:“后来的历史说明,西方的大潮冲击了中国的旧有模式…这对中国有不利的一面,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摆脱循环的新途径…”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影响的理解。
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耕作劳作
纺纱织布
洋纱洋布
5、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激起了部分爱国人士向西方学习和探索的决心
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
魏源
《海国图志》
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基础
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
《四洲志》
新知讲解
5、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经济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革命任务
社会思想
加速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促进经济近代化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西方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反封建
反封建反侵略
闭关锁国
学习西方
(鸦片战争后少量有志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如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拓展延伸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文明: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而客观上也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灾难: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全面、客观
1、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 )
A.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 B.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
C.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前清廷对英国使团的接待,中英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上,英国重利,扩大贸易是其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则重义, 由此,体现“义”的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天朝不宝远物”,允许对外贸易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材料反映中英之间的冲突源于( )
A.思想文化的差异 B.国家实力的差异 C.地理位置的差异 D.自然环境的差异
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英国人指着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鸦片战争中,清朝“粉身碎骨”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经济落后 B.封建制度腐朽 C.一味妥协求和 D.军事技术落后
D
A
B
课堂练习
鸦片战争
起因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过程:两个阶段
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过
结果
影响
①根本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直接原因(借口):
中国近代史开端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出现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少量有志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
课堂总结
教训
作业布置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出现了许多英勇抗敌的人物,比如: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定海总兵葛云飞、三元里人民等等。请同学们课下选择一位感兴趣的英雄人物,搜集资料,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
温馨提示:搜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网络、报纸、图书、杂志、广播、电视、专家
方法:上网、看报纸、看书、看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咨询专家
中
国
历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