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 背景,背诵全诗。
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
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重 点 )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 沉的苦痛和忧思以及忧国忧 民的思想( 难 点 )
学习目标
叁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 , 号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 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
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
“诗圣”
子美
太白 “诗仙”
“李杜” 少陵野老
“小李杜”
青莲居士
杜甫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作品被称为“诗史 ”。以古 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 以沉郁顿挫为主。忧国忧民, 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四百 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 名篇,比如“ 三吏”和“三别”,
有杜工部集》传世。
吏 》《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 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 故居。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 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 生 命 的 晚 秋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西南地区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5岁,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 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 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 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 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 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写作背景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感情基调
(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非
《登高》一诗,阅罢犹觉 “悲秋”铺天盖地,无一 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 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
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急高哀清白回萧萧滚滚
重点意象赏析: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 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讨论:小组探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加以分析
首联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
人渺小孤单。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 凄凉的色彩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秋气逼人,天 气
内 心凄凉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 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 风猛烈,无处停 息 (孤独无依)
不尽长江滚滚来
历史和时间越悠久
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年暮苍老,理想难以
实现的悲愁
无边落木萧萧下
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
诗人也已进入了人生的秋 天
对时光流逝的悲愁
寓 情 于 景 , 情 景
颔联
交融
●离家万里,漂泊他乡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颠沛流离,困顿潦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颈联 悲
一悲:万里,地之远也
二悲:秋,时之惨也
三悲: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也
四悲: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五悲:百年,暮迟(晚年)也
六悲:多病,(体弱多病)也
七悲:台,高迥(高远)处也
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后两联直接抒情,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是什么造成杜甫登高时的处境 诗中哪 个词可以看出
●“艰难”是指什么 “苦恨”是什么意思
o国事艰难,人生潦倒
o壮志未酬,销愁无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 凉阔大、气势恢弘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 抒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
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 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小 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高 杜甫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
少年时尤爱读李白,觉得人生一遭,活成那个不
问红尘、仗剑四方的“谪仙人”才过瘾。
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
命都像他一样,于平凡中努力开花。
名句回味
恨别鸟惊心
润物细无声
一览众山小
百年多病独登台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感时花溅泪
随风潜入夜
会当凌绝顶
万里悲秋常作客
安得广厦千万间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我想说,你们作为新时代的青 年人,更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 国情怀。
1、结合意象,选择《登高》中 你最喜欢的一联,用散文化的语 言表达(要求:不少于80字)
2、背诵《登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