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人教版 | 七年级地理 | 第九章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巴西混血种人的形成原因,了解独具特色的巴西文化。(区域认知)
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实例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综合思维)
3.以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为例,归纳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人地协调观)
说一说
你知道历史上获得足球世界杯冠军最多的国家吗?
巴西队分别在1958年、1962年、1970年、1994年和2002年五届世界杯上夺冠,
这也就是“五星巴西”称号的由来。
01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02 发展中的工农业
03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目录
自主式知识预习
1.如何描述巴西的位置?
2.巴西的人口和文化有什么特点?
3.巴西的地形、河湖、气候分布情况和特点?
4.巴西的农业发展条件?
找出0°赤道、南回归线。
█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 半球位置:
主要位于热带
地跨南北半球,完全位于西半球
位于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如何?
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平原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高原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南高北低
地形:
地势:
地形
亚马孙平原
西起安第斯山脉,东到大西洋,南北介于巴西高原与圭亚那高原之间,面积约560万千米2,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巴西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介于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间,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北倾斜。
气候有什么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比较潮湿和炎热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气候
②流域面积世界最大。
①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结合气候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
河流
伊泰普水电站
位于巴拉那河上,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的河段。发电量第二大水电站,仅次于我国三峡水电站。
白种人
53.74%
黑白混血
种人38.45%
黑种人
6.21%
印第安人等黄种人
1.6%
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
显著特征:
人种
原住居民:
主要人种:
混血种人数量多
白种人
印第安人(黄种人)
语言
葡萄牙语
人种
混血种人的形成原因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进入巴西(白种人)
非洲的黑人奴隶被贩卖到这里
原住民印第安人——黄种人
混血种人
通 婚
人种
这些巴西文化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
文化
狂欢节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后传到巴西。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欧洲
文化
桑巴舞融合了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在桑巴舞中得到完美的结合。巴西各大城市都有不少桑巴舞学校,民间还有桑巴舞协会。
葡萄牙、非洲
文化
足球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现在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
英国
文化
提升国家知名度
拉动旅游业发展
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
多元的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文化
01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02 发展中的工农业
03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目录
改变单一的经济形式,
发展多种经济结构,
经济飞速发展,在世界
经济中居前10位之列。
单一商品经济
贫穷落后
经济部门完整
经济发展迅速
巴西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二
战
殖民初期,出口木材;
16世纪,种植甘蔗;
17世纪出口矿石;
1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
二战以前,由于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巴西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
二战以后,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
工农业
20世纪以前巴西几种重要农矿产品的开发
工农业
咖啡树和咖啡果
咖啡豆的加工
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9.24中找出煤、铁、石油的分布地区。
2.矿产和工业集中分布在哪里?
煤主要分布在巴西南部地区
铁在全国分布较广
石油分布在巴西东部沿海地区
东南沿海
原因:邻近矿产资源,海运便利
工农业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
工农业
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31届奥运会举办地,文化、体育中心
圣保罗——经济中心(最大的城市),金融、商业和制造业中心
巴西利亚——首都(位于巴西高原)
探究活动
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上的新城市——巴西利亚。巴西为什么要将首都迁到巴西利亚?
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建设,缓解东南沿海大城市的环境压力,加上巴西利亚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人口和城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的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自然
人文
迁都有利于促进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南沿海大城市的环境压力。
原首都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过于湿热,巴西利亚气候温和,环境优美。
人口和城市
01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02 发展中的工农业
03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目录
亚马孙热带雨林
巴西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地球之肺-热带雨林
释放着地球上1/3的氧气。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阅读材料
◎ 设立“印第安人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种形式的雨林
保护区。雨林保护区的面积占巴西境内热带雨林面积的38%。
◎ 采取新的手段控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行为,如利用卫星遥感系统,
对有关地区和城镇实行监控,提供实时、高质量的信息。
◎ 与联合国相关组织联合提出一项全球行动计划——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
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其目标是从发达国家筹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
减少毁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
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论点:
对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论据:
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课堂小结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如图为巴西咖啡种植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巴西的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拉圭盆地 D.圭亚那高原
2.下列不属于巴西咖啡主要种植区的自然条件是( )
A.日照充足 B.水源充足
C.热量丰富 D.地势低平
1.巴西( )
A.首都为里约热内卢 B.北部人口稠密
C.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D.属于发达国家
2.巴西的乙醇汽车以酒精(源于甘蔗加工)为燃料。巴西的酒精
厂主要分布在 ( )
A.北部 B.东南部 C.西部 D.西北部
3.据图中信息可知,巴西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资金技术雄厚 B.劳动力充足 C.矿产资源丰富 D.海运便利
√
√
√
课堂练习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如图为巴西咖啡种植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巴西的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拉圭盆地 D.圭亚那高原
2.下列不属于巴西咖啡主要种植区的自然条件是( )
A.日照充足 B.水源充足
C.热量丰富 D.地势低平
读巴西矿产和工业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矿产资源,最有利于发展的工业部门是化学工业
B.由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和平原
C.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是铁矿石,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领土绝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一四面临海的热带国家
5.有关巴西交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亚马孙河水量丰富,水流平稳,水运发达
B.铁路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人口城市集中于此
C.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铁路也延伸至此
D.热带雨林中大量修建公路会破坏“世界动植物王国”
√
√
课堂练习
读图完成6-8题。
6.从地理位置看,该国被两条重要的纬线穿过( )
A.零度纬线和本初子午线 B.零度纬线和北回归线
C.赤道和南回归线 D.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7.图中A河流是( )
A.刚果河 B.亚马孙河
C.密西西比河 D.尼罗河
8.每年2月下旬,该国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这一节日是当地著名的( )
A.母亲节 B.狂欢节 C.圣诞节 D.足球比赛队
C
B
B
课堂练习
巴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居于南美首位,属于“金砖国家”。右图为巴西的矿产和工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2题。
9.近年,中巴合作在巴西建大型钢铁工业园区,巴西的主要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 B.河流众多
C.铁矿资源丰富 D.海陆交通便利
10.同为“金砖国家”的成员国,我国和巴西的合作属于( )
A.东西对话 B.东西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11.亚马孙地区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海拔高 B.气候湿热 C.地势低洼 D.河流众多
C
D
B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