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密】5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传统文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解密】5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传统文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8-07 10:46: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传统文化
1.(2024·黑 吉 辽)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盛金银盆
B.北燕鸭形玻璃注
C.汉代白玉耳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
【答案】A
【知识点】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金代六曲葵花盛金银盆的主要成分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燕鸭形玻璃注 、 汉代白玉耳杯 、 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材料,故选A;
故答案为:A。
【分析】金代六曲葵花盛金银盆的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 北燕鸭形玻璃注 、 汉代白玉耳杯 、 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2.(2024·甲卷)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 B.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
C.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
【答案】C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
【解析】【解答】A.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煤是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正确;
B.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汽油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以通过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正确;
C.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C.电池一般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3.(2024·江苏)明矾可用作净水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 B.电负性:
C.沸点: D.碱性: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有2个电子层,有3个电子层,因此 ,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O>S,则电负性: ,故B正确;
C、常温下水为液体,H2S为气体,则沸点: ,故C错误;
D、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KOH为强碱,因此碱性: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C、常温下水为液体,H2S为气体;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
4.(2023·天津市)《武备志》记载了古人提纯硫的方法,其中这样描写到具体流程:“先将硫打豆粒样碎块,每斤硫磺用麻油二斤,入锅烧滚,再下青柏叶半斤在油内,看柏枯黑色,捞去柏叶,然后入硫磺在滚油内。待油面上黄泡起至半锅,随取起,安在冷水盆内,倒去硫上黄油,净硫凝,一并在锅底内者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打豆粒样”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
B.“下青柏叶”“看柏枯黑色”是为了指示油温
C.“倒去硫上黄油”实现了固液分离
D.流程用到了蒸馏原理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过滤;蒸馏与分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将硫打豆粒样碎块”增大了硫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硫在麻油中的溶解,故A正确;
B.油温较高时,柏叶由青色变为黑色,根据柏叶颜色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故B正确;
C.硫经冷却凝固后沉在容器底部,麻油浮于上层,“倒去硫上黄油”可实现固液分离,故C正确;
D.蒸馏原理是利用相互溶解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将液态物质分离和提纯,该流程没有用到蒸馏原理,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将固体硫粉碎,增大接触面可硫在麻油中的溶解;油温较高时,柏叶由青色变为黑色,根据柏叶颜色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馏原理是利用相互溶解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将液态物质分离和提纯,该流程没有用到蒸馏原理。
5.(2023·海南)《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一斗,舀中捣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捣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
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
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捣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正确;
B.“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属于生物催化剂,B错误;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正确;
D.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放置到如鱼眼大小的气泡产生,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目中的诗句,提取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化学操作或者化学反应等,进行解答即可。
6.(2023·广东)“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A.九霄环佩木古琴 B.裴李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埙 D.曾侯乙青铜编钟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解答】A、木古琴是由木材和动物筋制作而成的,不属于硅酸盐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骨笛是由动物骨骼制作而成的,不属于硅酸盐材料,B不符合题意。
C、陶陨是由陶瓷制作而成的,属于硅酸盐材料,C符合题意。
D、青铜编钟是由青铜器制作合成的,为合金材料,不属于硅酸盐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个乐器的制作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7.(2023·湖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青铜为合金,因为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A不符合题意;
B、竹木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涉及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青铜属于合金;
B、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水解反应;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
8.(2023·辽宁)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键数目为
B.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C.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
D.溶液中含数目为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题中没有说是标况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A项错误;
B.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1molN2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12N2,则0.1molN2转移的电子数为1.2NA,B项错误;
C.0.1molKNO3晶体含有离子为K+、NO3-,含有离子数目为0.2NA,C项正确;
D.因为S2-水解使溶液中S2-的数目小于0.1NA,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易错分析:A.用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时,1.必须指明条件;2.对象必须为气体;否则无法进行计算。
9.(2023·新课标卷)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答案】C
【知识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纤维素分子式为:(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
B. 羟基磷灰石 的化学式为[Ca10(PO4)6(OH)2],属于无机化合物;B项正确;
C.石膏的化学式为硫酸钙,熟石灰为氢氧化钙,C项错误;
D. Fe2O3 ,俗称铁红,常作为红色尤其涂料,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易错分析:A.注意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根据纤维素分子式进行判断即可。
C.注意常见物质的俗称,石膏、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区别。
10.(2022·海南)《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
A.洗涤 B.粉碎 C.萃取 D.蒸发
【答案】C
【知识点】过滤;蒸发和结晶、重结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过滤;“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
故答案为:C。
【分析】“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是指洗涤铜绿后,将其溶解于水中,过滤后进行蒸发。
11.(2022·广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汉字载体
选项 A.兽骨 B.青铜器 C.纸张 D.液晶显示屏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其他钙盐,不属于合金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合金材料,B符合题意;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属于合金,C不符合题意;
D.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不属于合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12.(2022·山东)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发生的反应为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
C.石硫磺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发生的反应为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发生的反应为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物质的氧化性说明物质在反应作氧化剂。
13.(2022·江苏)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
A.陶瓷烧制 B.黑火药
C.造纸术 D.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A不符合题意;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碳和硝酸钾,B不符合题意;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造纸术研究的物质是纤维素,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的物质是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碳和硝酸钾;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14.(2022·河北)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陶瓷主要成分为和
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硅和二氧化硅;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解析】【解答】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符合题意;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不符合题意;
C.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由于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是良好的绝缘体;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
15.(2022·湖北)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
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电镀
【解析】【解答】A.加热除汞,说明汞易挥发,A不符合题意;
B.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该鎏金工艺的原理是将金粉溶进液态的汞中,制成“金汞漆”,再加热将汞除去,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不符合题意;
D.用电解的方法,铜做阴极,电解液中含有可溶性的含金离子,则可实现铜上镀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加热可除汞,说明汞易挥发;
B.鎏金工艺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C.鎏金工艺的原理是将金粉溶进液态的汞中,制成“金汞漆”,再加热将汞除去,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含有金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铜作阴极可实现铜上覆金。
16.(2022·湖南)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 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 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石胆能化铁为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原理为向饱和铵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7.(2022·广东)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南宋鎏金饰品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不含硅酸盐,A不符合题意;
B.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不含硅酸盐,B不符合题意;
C.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符合题意;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不含硅酸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鎏金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
B.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
C.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
18.(2021·辽宁)《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
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通性;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豆油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符合题意;
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豆油的不完全燃烧熏染成色;
B.造纸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
C.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但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金有良好的延展性。
19.(2021·海南)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日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
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
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
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燃料的充分燃烧
【解析】【解答】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不符合题意;
B.发烛具有可燃性,“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不符合题意;
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不符合题意;
D.硫磺也燃烧,不是催化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越薄越易于点燃;
B.其燃烧需具备燃烧三要素,其发烛可燃;
C.燃烧伴随热量和光以及化学能的变化;
D.硫磺也可燃,不属于催化剂。
20.(2021·广东)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高分子材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水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能够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C.植物纤维含有高分子化合物;
D.含有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
21.(2021·广东)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铸客大铜鼎 河姆渡出土陶灶 兽首玛瑙杯 角形玉杯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解答】A.铜鼎主要是由铜和其他金属融合而成的,属于合金材料制成的,A符合题意;
B.陶灶的主要成分是陶瓷,陶瓷不属于合金材料,B不符合题意;
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材料,C不符合题意;
D.玉杯是由玉石制成的,不属于合金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合金是指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据此结合选项文物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22.(2021·河北)“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
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答案】C
【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钢和铁都是铁的合金,钢的含碳量是0.3%-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钢是含碳量低的铁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的硬度和脆性与含碳量有关,硬度和脆性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低于熟铁,故C符合题意;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红棕色的Fe2O3,可用于冶炼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的是铁合金,铁的合金常用的是生铁和钢,生铁和钢的性质下差异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钢的含碳量越高,印度和脆性越大,常用冶铁矿石的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要低
23.(2020·新课标Ⅰ)紫花前胡醇 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4H14O4 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根据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确定其分子式为C14H14O4,A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的分子在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B符合题意;
C.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故其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注意该物质只有一个苯环;
B.该有机物的分子在有羟基,碳碳双键,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
C.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COO-),能发生水解反应;
D.醇类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
24.(2020·天津)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钟南山 C.侯德榜 D.张青莲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史
【解析】【解答】A.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测定了青蒿素的组成、结构,成功合成双氢青蒿素等,A符合题意;
B.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B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创立了侯氏制碱法等,C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的主要贡献: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描述的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25.(2020 新高考I)从中草药中提取的 calebin A(结构简式如下)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 calebi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其酸性水解的产物均可与Na2CO3溶液反应
C.苯环上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6种
D.1mol该分子最多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 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基,羧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不符合题意;
C. 该有机物中含有两个苯环,每个苯环上都含有三个氢原子,且无对称结构,所以苯环上一氯代物有6种,C不符合题意;
D. 该有机物中含有两个苯环、两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每个苯环可以与3个氢气加成,每个双键可以与1个氢气加成,每个羰基可以与1个氢气加成,所以1mol分子最多可以与2×3+2×1+1=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酯基、羰基、醚键等官能团。
26.(2020·)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该物质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含有21个碳原子,B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含有羟基,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含有普通羟基和酚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苯环和碳碳双键,均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以知道其分子式;
C.含有羟基和羧基的物质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D.普通羟基和酚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27.(2020·)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答案】C
【知识点】铜及其化合物
【解析】【解答】A.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不符合题意;
B.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不符合题意;
C.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C符合题意;
D.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 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 2CuCO3,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合适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古代字画的保存;
B. 历经千年色彩依然 ,说明该物质比较稳定;
C.根据其组成可以知道,颜料可以和酸反应;
D.根据计算可得。
28.(2020·新课标II)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硫酸盐
【解析】【解答】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A符合题意;
B.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不符合题意;
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胆矾为带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
B.湿法冶铜反应为:Fe+ CuSO4 = Cu+FeSO4 ;
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程;
D.铁的活泼性大于铜。
五年真题
2024 小
2023 小
2022 小
2021 小
2020 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传统文化
1.(2024·黑 吉 辽)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盛金银盆
B.北燕鸭形玻璃注
C.汉代白玉耳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
2.(2024·甲卷)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 B.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
C.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
3.(2024·江苏)明矾可用作净水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 B.电负性:
C.沸点: D.碱性:
4.(2023·天津市)《武备志》记载了古人提纯硫的方法,其中这样描写到具体流程:“先将硫打豆粒样碎块,每斤硫磺用麻油二斤,入锅烧滚,再下青柏叶半斤在油内,看柏枯黑色,捞去柏叶,然后入硫磺在滚油内。待油面上黄泡起至半锅,随取起,安在冷水盆内,倒去硫上黄油,净硫凝,一并在锅底内者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打豆粒样”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
B.“下青柏叶”“看柏枯黑色”是为了指示油温
C.“倒去硫上黄油”实现了固液分离
D.流程用到了蒸馏原理
5.(2023·海南)《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一斗,舀中捣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捣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
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
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
6.(2023·广东)“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A.九霄环佩木古琴 B.裴李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埙 D.曾侯乙青铜编钟
A.A B.B C.C D.D
7.(2023·湖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8.(2023·辽宁)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键数目为
B.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C.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
D.溶液中含数目为
9.(2023·新课标卷)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10.(2022·海南)《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
A.洗涤 B.粉碎 C.萃取 D.蒸发
11.(2022·广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汉字载体
选项 A.兽骨 B.青铜器 C.纸张 D.液晶显示屏
A.A B.B C.C D.D
12.(2022·山东)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13.(2022·江苏)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
A.陶瓷烧制 B.黑火药
C.造纸术 D.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4.(2022·河北)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陶瓷主要成分为和
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15.(2022·湖北)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
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
16.(2022·湖南)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 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 跨临界直冷制冰
17.(2022·广东)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A.A B.B C.C D.D
18.(2021·辽宁)《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
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19.(2021·海南)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日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
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
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
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
20.(2021·广东)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21.(2021·广东)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铸客大铜鼎 河姆渡出土陶灶 兽首玛瑙杯 角形玉杯
A.A B.B C.C D.D
22.(2021·河北)“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
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23.(2020·新课标Ⅰ)紫花前胡醇 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4H14O4 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24.(2020·天津)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钟南山 C.侯德榜 D.张青莲
25.(2020 新高考I)从中草药中提取的 calebin A(结构简式如下)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 calebi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其酸性水解的产物均可与Na2CO3溶液反应
C.苯环上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6种
D.1mol该分子最多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6.(2020·)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27.(2020·)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28.(2020·新课标II)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知识点】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金代六曲葵花盛金银盆的主要成分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燕鸭形玻璃注 、 汉代白玉耳杯 、 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材料,故选A;
故答案为:A。
【分析】金代六曲葵花盛金银盆的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 北燕鸭形玻璃注 、 汉代白玉耳杯 、 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2.【答案】C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
【解析】【解答】A.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煤是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正确;
B.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汽油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以通过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正确;
C.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C.电池一般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3.【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有2个电子层,有3个电子层,因此 ,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O>S,则电负性: ,故B正确;
C、常温下水为液体,H2S为气体,则沸点: ,故C错误;
D、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KOH为强碱,因此碱性: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C、常温下水为液体,H2S为气体;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
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过滤;蒸馏与分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将硫打豆粒样碎块”增大了硫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硫在麻油中的溶解,故A正确;
B.油温较高时,柏叶由青色变为黑色,根据柏叶颜色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故B正确;
C.硫经冷却凝固后沉在容器底部,麻油浮于上层,“倒去硫上黄油”可实现固液分离,故C正确;
D.蒸馏原理是利用相互溶解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将液态物质分离和提纯,该流程没有用到蒸馏原理,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将固体硫粉碎,增大接触面可硫在麻油中的溶解;油温较高时,柏叶由青色变为黑色,根据柏叶颜色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馏原理是利用相互溶解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将液态物质分离和提纯,该流程没有用到蒸馏原理。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捣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正确;
B.“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属于生物催化剂,B错误;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正确;
D.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放置到如鱼眼大小的气泡产生,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目中的诗句,提取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化学操作或者化学反应等,进行解答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解答】A、木古琴是由木材和动物筋制作而成的,不属于硅酸盐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骨笛是由动物骨骼制作而成的,不属于硅酸盐材料,B不符合题意。
C、陶陨是由陶瓷制作而成的,属于硅酸盐材料,C符合题意。
D、青铜编钟是由青铜器制作合成的,为合金材料,不属于硅酸盐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个乐器的制作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青铜为合金,因为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A不符合题意;
B、竹木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涉及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青铜属于合金;
B、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水解反应;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
8.【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题中没有说是标况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A项错误;
B.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1molN2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12N2,则0.1molN2转移的电子数为1.2NA,B项错误;
C.0.1molKNO3晶体含有离子为K+、NO3-,含有离子数目为0.2NA,C项正确;
D.因为S2-水解使溶液中S2-的数目小于0.1NA,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易错分析:A.用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时,1.必须指明条件;2.对象必须为气体;否则无法进行计算。
9.【答案】C
【知识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纤维素分子式为:(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
B. 羟基磷灰石 的化学式为[Ca10(PO4)6(OH)2],属于无机化合物;B项正确;
C.石膏的化学式为硫酸钙,熟石灰为氢氧化钙,C项错误;
D. Fe2O3 ,俗称铁红,常作为红色尤其涂料,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易错分析:A.注意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根据纤维素分子式进行判断即可。
C.注意常见物质的俗称,石膏、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区别。
10.【答案】C
【知识点】过滤;蒸发和结晶、重结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过滤;“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
故答案为:C。
【分析】“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是指洗涤铜绿后,将其溶解于水中,过滤后进行蒸发。
11.【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其他钙盐,不属于合金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合金材料,B符合题意;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属于合金,C不符合题意;
D.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不属于合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12.【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发生的反应为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
C.石硫磺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发生的反应为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发生的反应为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物质的氧化性说明物质在反应作氧化剂。
13.【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A不符合题意;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碳和硝酸钾,B不符合题意;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造纸术研究的物质是纤维素,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的物质是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碳和硝酸钾;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14.【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硅和二氧化硅;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解析】【解答】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符合题意;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不符合题意;
C.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由于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是良好的绝缘体;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
15.【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电镀
【解析】【解答】A.加热除汞,说明汞易挥发,A不符合题意;
B.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该鎏金工艺的原理是将金粉溶进液态的汞中,制成“金汞漆”,再加热将汞除去,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不符合题意;
D.用电解的方法,铜做阴极,电解液中含有可溶性的含金离子,则可实现铜上镀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加热可除汞,说明汞易挥发;
B.鎏金工艺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C.鎏金工艺的原理是将金粉溶进液态的汞中,制成“金汞漆”,再加热将汞除去,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含有金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铜作阴极可实现铜上覆金。
16.【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石胆能化铁为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原理为向饱和铵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7.【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南宋鎏金饰品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不含硅酸盐,A不符合题意;
B.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不含硅酸盐,B不符合题意;
C.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符合题意;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不含硅酸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鎏金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
B.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
C.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
18.【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通性;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豆油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符合题意;
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豆油的不完全燃烧熏染成色;
B.造纸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
C.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但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金有良好的延展性。
1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燃料的充分燃烧
【解析】【解答】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不符合题意;
B.发烛具有可燃性,“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不符合题意;
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不符合题意;
D.硫磺也燃烧,不是催化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越薄越易于点燃;
B.其燃烧需具备燃烧三要素,其发烛可燃;
C.燃烧伴随热量和光以及化学能的变化;
D.硫磺也可燃,不属于催化剂。
20.【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高分子材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水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能够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C.植物纤维含有高分子化合物;
D.含有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
21.【答案】A
【知识点】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解答】A.铜鼎主要是由铜和其他金属融合而成的,属于合金材料制成的,A符合题意;
B.陶灶的主要成分是陶瓷,陶瓷不属于合金材料,B不符合题意;
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材料,C不符合题意;
D.玉杯是由玉石制成的,不属于合金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合金是指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据此结合选项文物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22.【答案】C
【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钢和铁都是铁的合金,钢的含碳量是0.3%-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钢是含碳量低的铁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的硬度和脆性与含碳量有关,硬度和脆性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低于熟铁,故C符合题意;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红棕色的Fe2O3,可用于冶炼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的是铁合金,铁的合金常用的是生铁和钢,生铁和钢的性质下差异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钢的含碳量越高,印度和脆性越大,常用冶铁矿石的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要低
23.【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根据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确定其分子式为C14H14O4,A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的分子在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B符合题意;
C.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故其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注意该物质只有一个苯环;
B.该有机物的分子在有羟基,碳碳双键,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
C.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COO-),能发生水解反应;
D.醇类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
2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史
【解析】【解答】A.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测定了青蒿素的组成、结构,成功合成双氢青蒿素等,A符合题意;
B.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B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创立了侯氏制碱法等,C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的主要贡献: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描述的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25.【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 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基,羧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不符合题意;
C. 该有机物中含有两个苯环,每个苯环上都含有三个氢原子,且无对称结构,所以苯环上一氯代物有6种,C不符合题意;
D. 该有机物中含有两个苯环、两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每个苯环可以与3个氢气加成,每个双键可以与1个氢气加成,每个羰基可以与1个氢气加成,所以1mol分子最多可以与2×3+2×1+1=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酯基、羰基、醚键等官能团。
26.【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该物质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含有21个碳原子,B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含有羟基,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含有普通羟基和酚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苯环和碳碳双键,均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以知道其分子式;
C.含有羟基和羧基的物质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D.普通羟基和酚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27.【答案】C
【知识点】铜及其化合物
【解析】【解答】A.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不符合题意;
B.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不符合题意;
C.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C符合题意;
D.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 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 2CuCO3,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合适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古代字画的保存;
B. 历经千年色彩依然 ,说明该物质比较稳定;
C.根据其组成可以知道,颜料可以和酸反应;
D.根据计算可得。
28.【答案】A
【知识点】硫酸盐
【解析】【解答】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A符合题意;
B.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不符合题意;
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胆矾为带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
B.湿法冶铜反应为:Fe+ CuSO4 = Cu+FeSO4 ;
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程;
D.铁的活泼性大于铜。
五年真题
2024 小
2023 小
2022 小
2021 小
2020 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