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9张PPT)
“鸿门宴”演绎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刘邦又是如何在宴会上逃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文学作品中的项羽
霸王别姬
罗龙滔
横扫千军战甲红,英雄末路美人从。
楚歌四起多无奈,山岳力拔也是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司马迁,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继承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宫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司马迁(前145-前87)
【走近作者】
【文体知识】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史事。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后世常以 “太史公”称司马迁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
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12
30
70
10
8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秦始皇本纪、吕太后本纪、高祖本纪)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
(燕召公世家、陈涉世家、留侯世家)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仲尼弟子列传、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礼书、乐书、河渠书、天官书)
知识补充:史书体例
体例 记述方式 例举 概念性质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春秋》《左传》 编历史的方式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战国策》 编历史的方式
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史记》 编历史的方式
纪事本末体 通过记叙事件始末反映历史事件 《宋史纪事本末》 编历史的方式
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 记载的时间
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 记载的时间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评价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前四史 西汉 东汉 南朝(宋) 西晋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陈寿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文学常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第一部叙事详实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就是由此而来!
【背景介绍】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在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被项羽杀害。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
秦主力军被项羽打败后,刘邦顺利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与民约法“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废除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拥护,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演绎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之争”的序幕。
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征,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楚汉战争形势图
文中出现的人物名称
项羽
项伯
范增
项庄
刘邦
曹无伤
张良
樊哙
VS
背景介绍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项营
刘邦
项羽
张良
范增
樊哙
项庄
曹无伤
项伯
主要人物关系
项羽
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无伤告密
挑起事端
范增说羽
项羽
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项伯夜访张良
出现转机
张良献计
运筹帷幄
项伯美言
形势缓和
项羽
第三段写了哪几件事?
刘邦谢罪
项羽释疑
范增示意
默然不应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第四段写了哪几件事?
张良召哙
樊哙闯帐
赐卮酒肉
第五—七段写了哪几件事?
沛公脱险
张良献礼
刘邦除奸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①沛公左
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于)关中,
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驻军,名词作动词
没有能跟
占有它
向……报告
名词作动词,称王
作
【疏通课文】
项羽大怒,曰:“②旦日飨士卒, 为(吾)击破沛公
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
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
财货,好美姬。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判断句
介词,替,给
古今异义,函谷关以东地区
小的方面
宠幸
犒劳
动词,是
重点句子翻译
译:现在进了函谷关,(竟然)对财物丝毫不取用,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明天犒劳士兵们,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说。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
良,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曰:“毋
从(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
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 张良
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判断句
交好,友善
名词作状语,连夜
同“俱”,全部
逃亡、离开
动词,对付
动词,谋划
介词,替
曰:“鲰生说我曰:‘⑤距关,毋内诸侯,秦地
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
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
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
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⑥“孰与
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⑦君为我呼
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同“拒”,据守
内,同“纳”,接纳
怎么
称王,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背叛
交情
同“邀”,邀请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⑨旦日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
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
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
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登记,名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儿女亲家
友善对待
意外的变故
同“早”,
早些
同“背”,背叛
趁机
趁着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译:“他跟您相比,谁年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
⑥“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
译:把守函谷关,不要让项王等诸侯进来,您就可在秦国的土地上称王了。
⑤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中,暗地拜见张良,把情况全部告诉了他。
重点句子翻译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第二天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派兵遣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您替我请他进来,我应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
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⑩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
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
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
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
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
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
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
默然不应。
道歉
这样
使……跟从
同“隙”,
隔阂、嫌怨
泛指多次
黄河
动词,递眼色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
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
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
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
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你们这些人
你
像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同“否”
同“座”,座位
作为
趁机
介词,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重点句子翻译
⑩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译: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怎么样
意图
尽
尽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
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
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
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意外的变故
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小人的谗言
做关中王
译: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总在沛公身上。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私意以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窃为大王不取也!
译: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重点句子翻译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切肉用的刀和砧板
责备
作为
告辞
何必告辞呢
译: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将被切的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重点句子翻译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不能
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
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酒器,借指饮酒
拜两拜,古代隆重的礼节
范增
被动句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飨( ) 说( ) 美姬( )
鲰( )生 卮( )酒 有郤( )
玉玦( ) 瞋( )目 目眦( )
跽( ) 参乘( )
彘( )肩 不胜( ) 刀俎( )
xiǎnɡ
zhī
jué
xì
zōu
jī
shuì
chēn
zǔ
shènɡ
zhì
shènɡ
jì
zì
一、字音辨识
【基础梳理】
﹒
﹒
﹒
﹒
﹒
﹒
﹒
﹒
﹒
﹒
﹒
﹒
﹒
﹒
字 例 句 释 义
距
要
倍
蚤
郤
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同“拒”,据守
同“邀”,邀请
同“背”,背弃
同“早”,早些
同“隙”,隔阂、嫌隙
二、通假字
卮酒安足辞
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
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推辞
告辞
计较、讲究
感谢
辞别
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三、一词多义
辞
谢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
因击沛公于坐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尽
趁机
于是、就
承受
因
胜
词 例 句 释 义
军
王
籍
目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作动词,驻军
名词作动词,称王
名词作动词,登记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暗示
四、词类活用
词 例 句 释 义
道
夜
翼
兄
道芷阳间行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动词,取道
名词作状语,连夜
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
长的礼节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词 例 句 释 义
上
间
活
从
头发上指
间至军中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词 例 句 释 义
小
急
故
善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作名词,交情
形容词作动词,
友善,交好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此其志不在小
沛公今事有急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词 例 句 古 义 今 义
山东 沛公居山东时
婚姻 约为婚姻
所以 所以遣将守关者
崤山以东,即函
谷关以东地区
山东省
儿女亲家
……的原因
a.指结婚的事
b.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a.连词,表因果
b.名词,实在的情
由或适宜的举动
五、古今异义
词 例 句 古 义 今 义
非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河北 将军战河北
意外的变故
黄河以北
a.形容词,异乎寻常的;
特殊的
b.程度副词,十分;极
河北省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者……也”,表判断
省略“于”
“为所”表被动
“为”表被动
六、特殊句式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军霸上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何”作“以”的宾语
“何”作“操”的宾语
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
籍何以至此
大王来何操
具告以事
宴前
简述鸿门宴的经过,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故事脉络】
【提示】
刘邦脱险
沛公除奸
项王留饮→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沛公出逃→张良留谢
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项伯夜访
婚姻之约
宴中
宴后
探究一:分析宴会斗争的情节
1.宴会上的座次是怎样的?这样的安排说明了什么?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提示】
项王
项伯
范增
沛公
张良
樊哙
按照古代礼仪,君臣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宾为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东向为尊,次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侍坐。
我们补充一点文化常识
从座次可以看出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和项羽的自高自大。
2.分析宴会上的明争暗斗。
项羽
集团
刘邦
集团
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貌合神离
主动
被动
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君臣一心
被动
主动
明争暗斗
三起
三落
任务一
1.齐读课文,找出两大阵营人员分布及各自职务,厘清人物关系。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项营
刘营
项羽
刘邦
范增
张良
项庄
樊哙
项伯
曹无伤
探究二:分析人物形象
刘邦
项羽
樊哙
张良
项伯
范增
项庄
曹无伤
左司马
内应
堂弟
亚
父
叔父
好友
参
乘
故交
盟 友
2.从文中找出有关项羽的片段描写,完成其性格分析。
优柔寡断
率真粗犷
居功自傲
不善用人
对范增在席间“举玦”无动于衷,
刘邦逃走后仍安然接受所送之璧
对刘邦说出告密者,当樊哙闯进军帐后未采取相应对策
从宴会的座位安排即可看出
关键时刻不能用范增之言
【提示】
任务二
自矜功伐,
豪爽直率;
刚愎自用,
胸无城府;
沽名钓誉,
缺乏远见;
寡谋轻信,
轻敌自大。
坚决果断
能屈能伸
狡诈多端
听说项羽发怒后,立即到其军中谢罪,回到军队后立刻诛杀曹无伤
对项羽先行谢罪,并且在他的面前表现出谦辞卑礼,居下座仍安然处之
拉拢项伯,先责备自己,骂鲰生,杀曹无伤
【提示】
3.从文中找出有关刘邦的片段描写,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任务三
4.对比手法塑造人物。
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四组人物对比
主帅:项羽与刘邦(略)
谋士:范增与张良
部将:项庄与樊哙
内奸:项伯与曹无伤
任务四
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是沛公。但项羽未听他的意见,致使其谋略失败。
范增
智商高
情商一般
逆商低
张良
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由被动变主动,成功脱险。
谋士
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挠未得逞。
项庄
樊哙
沛公手下武士,按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
部将
项羽季父,泄露消息给刘邦,项羽知道后非但没有追究,反而还许诺。
项伯
曹无伤
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沛公诛杀。
内奸
鸿 门 宴
宴中
宴前
宴后
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项伯夜访 婚姻之约
沛公留饮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沛公出逃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沛公除奸
项羽刘邦
范增张良
项庄樊哙
项伯
曹无伤
对比手法
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宴中
(明争暗斗)
貌合神离
君臣一心
主动
被动
主动
被动
项羽集团
刘邦集团
总结提升
从情节中看人物形象
项羽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自矜功伐、刚愎自用、缺乏远见、不善用人、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又带有豪爽直率的武夫性格。
1.胸无城府,缺乏政治远见:听完曹无伤的告密,便立即决定进攻;听完项伯的游说,便放弃进攻。
2.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示意,默然不应。
3.沽名钓誉,优柔寡断: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4.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盲目听信,对范增的话置若罔闻。
刘邦的性格是圆猾狡诈、能屈能伸、善于用人、细致周密 、随机应变、能言善辩、勇毅果断。
1.既机智又狡诈:拉拢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是诈。
2.既能屈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
3.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
4.遇事冷静,当机立断: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时,他当机立断,接受张良的建议,拉拢项伯。宴会上得知是曹无伤告密后,他不动声色,可回军营后“立诛杀曹无伤”。
从情节中看人物形象
刘邦
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狡诈多端,治军严谨
能言善辩、善于用人
刘邦
项羽
寡谋轻信、胸无城府
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自高自大,毫无远虑
治军无法,任人唯亲
语言
行为
细节
对比
为什么古往今来许多人崇拜项羽,却瞧不起刘邦呢?
项羽: 重情重义,光明磊落;
刘邦: 问张良与项伯的关系,小人之心,猜忌多疑;本意逃跑却问手下如何,掩饰怯懦,为人狡诈;对张良的称呼从“君”到“公”,为人虚伪。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刘邦是成功的小人!
恭顺
虔诚
迫切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总结提升: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矛盾集中
1、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2、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3、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结构严谨
1、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
2、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
3、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结 语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
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祭。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扛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
(2)您替我请他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范增气愤地击碎了玉斗,不,那不是玉斗,那是范增功败垂成的计划。
(2)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吾属今为之虏矣!
【巧辨被动句】
一、用“于……”作补语
(怀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二、用“为……”作状语
三、在谓语动词前后用“见”和“于……”的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四、在谓语动词前用“被”字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搜集相关资料,找出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熟知历史资料】
关键词:兵家用兵
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能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点评:书生意气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关键词:民心向背
观点: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点评:一针见血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关键词:气节、节操
观点: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点评:压倒须眉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项羽
四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饭局
鸿门宴,刀光剑影:项羽刘邦由联合破秦到互争天下的转折点。
曹操宴请刘备,煮酒论英雄:三国时期的一场鸿门宴。
周公瑾宴请蒋干,请君入瓮:群英会后的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赵匡胤宴请众武将,杯酒释兵权: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说他夸耀自己的功劳,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认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下,司马迁认为这是可笑的。而现今,我们认为这个时代需要项羽这样率真的、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关于项羽的悲壮故事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的确,时代不同,对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谁是你心中的英雄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时代造英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