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14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14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6 12: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学习目标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以及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情。
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本文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
01:
抓住文章主线,把握文章层次,感受母亲的品格;
02:
03:
走近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其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创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 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文体知识
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写作原则:“三亲”原则
亲闻
亲见
亲历
文体知识
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是传记的一种。
概念
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表现
形式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
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文体
特点
重难字词
韶关( ) 庚子( ) 佃农( )
溺死( ) 私塾( ) 衙门( )
和蔼( ) 劳碌( ) 仁慈( )
wèi勉( ) 周jì ( ) 宽hòu( )
任劳任yuàn( ) 不chuò劳作( ) 为富不rén( )
sháo
gēng
diàn

shú

ǎi








词语解释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吃大户:
东挪西借:
不停地劳动(耕作)。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到处向人家借钱。
初读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
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
(2—13)
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
第三部分(14—17)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精读品析第一部分
第一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哪一句?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有哪些?
“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悲痛之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精读品析第一部分
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优秀品质?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出的思想品格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的人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天灾
没有灰心、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有远见、摆脱贫困和压迫的骨气
1919年
1924年—1927年
1937年
1943年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期望革命成功
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勤劳一生
精读品析第二部分
教给“我”生产知识,以及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第5段
培养“我”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品格。
第7段
启发“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寻找新生活。
第8段
鼓励和支持“我”走革命道路。
第10、12段
母亲对朱德产生的巨大影响,才使朱德拥有了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
文章除了表现了母亲“勤劳一生”外,还写了母亲对“我”的影响。浏览第2—13段,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精读品析第二部分
文章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精读品析第三部分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
精读品析第三部分
开头第一段从母亲去世引起悲痛写起,概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是值得回忆的,总领全文。结尾以深深的祝愿结尾,抒发了对母亲的哀悼之情,紧紧地呼应开头。
品味语言
1.母亲这样地 整日劳碌着。
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
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敬重而又心疼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通过对比,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结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品味语言
5.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母亲热爱劳动的美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品味语言
6.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
作者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
品味语言
8.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谢之情。
品味语言
7.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主旨思想
本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拓展积累
积累有关母亲的名言。
母亲是本翻不尽的大书,母亲是座看不尽的远山。 —— 蒋祖慧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谚语
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菜籽 迁徒 衙门 任劳任怨
B.托辞 和睦 和霭 东挪西借
C.高粱 劳禄 仁慈 汗流满面
D.周济 威胁 豪绅 不辍劳作
解析:“迁徒”的“徒”应为“徙”,A错误;“和霭”的“霭”应为“蔼”,B错误;“劳禄”的“禄”应为“碌”,C错误。故选D。
D
当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对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B.有些生意人为富不仁,靠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生财致富,实在可恶。
C.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只能作罢。
D.为了瘦身,李婷节衣缩食,结果上午第二节课就饿昏倒了。
解析: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句中指的是李婷吃得少,所以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D
当堂检测
3.下面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B.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C.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D.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解析:B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其他三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B
当堂检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解析:A.成分残缺,“打开”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窗口”。C.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D.搭配不当,应改成“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