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任务一:探寻“成长”踪迹
活动探究1.“成长”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节选片段中,童年大卫身边出现的人、发生的事都对他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鉴于文章的篇幅,剧组人员不知道怎么合理展现课文内容会更加切合话剧的表现形式,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为“我”画一幅成长轨迹图,并给剧组提供相应的建议。
独自谋生
在货行当童工
成为米考伯家房客
昆宁先生雇佣我
干洗瓶子等活
认识干活的伙伴
认识米考伯先生
米考伯先生领我到住处
和米考伯太太交谈
帮米考伯太太卖财务
米考伯先生入狱
我在狱中探望米考伯先生,并向霍金斯船长借刀叉吃饭
米考伯太太搬进监狱
我搬进监狱附近的新寓所
独自谋生
遭遇遗弃
苦当童工
租房成客
平等交心
代卖餐具
探访狱友
另租住所
活动探究2:“我”遇到了哪些人?“我”经历了那些事?
昆宁先生(账房先生)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先生(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牢友)
“我”到破败货行做童工
“我”到米考伯家做房客
“我”到狱中探望米考伯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仔细浏览全文,找出描写“我”和米考伯夫妇的文字,标注出来,试着做批注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
②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
③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热心善良、乐观但爱慕虚荣、讲究排场、不切实际、挥霍无度、没有责任感的底层负债者形象。
2.简要概括米考伯太太的形象特点。
—— 米考伯太太生活艰难、不切实际(不务实)、不懂持家、爱慕虚荣、喜欢挥霍,但是善良,乐善好施,不贪小便宜,对米考伯不离不弃。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任务二:感受“成长”的环境
活动探究1.在演出准备阶段,剧组请你帮忙设计舞台的道具和布景,以便更好地呈现舞台效果。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和建议?
文中无论是货行、街道,还是米考伯的家,抑或是监狱,作者都对其进行精心的描写。从工作环境到租住环境再到英国底层家庭环境,从对童工生活的展示、对济儿院社会背景的穿插,再到英国混乱司法的鞭挞,作者一支健笔囊括了英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通过对舞台布景的设计,学生们深入推敲这些环境的特点,感受环境之于大卫成长的意义。
活动探究2:从环境内容看,小说以“我”为观察主体,通过特定环境下的一系列情节展示了“我”的成长。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叙述方式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作者是如何突破这种叙述方式的局限的。根据探讨的结果,结合必修阶段所学的关于话剧的知识,给剧组一些建议,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任务三:表达“成长”的启迪
活动探究:演出筹备结束,需要在校园宣传栏张贴一张演出海报为公演造势,请你结合“成长”的主题,为海报写一句宣传语作为本次公演的标语。
坎坷是成长的基石,疼痛是成长的前奏。
一个孩童的成长史,一段我们共同的生活。
他的故事里有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