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的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他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曾是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他是谁呢?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托尔斯泰
作家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已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宁娜》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复活》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主要故事情节
阅读课文,梳理情节
阅读课文,根据下表的提示,梳理聂赫留朵夫的心理过程,然后填写表格的空白部分。
文中句子 艺术手法 心理感受
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 选择人称 犹豫
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我来是……” 语言描写 鼓起勇气
“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动作描写 激动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语言描写 庄重
“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 神态描写 害臊
立刻想到“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于是又高声地说:“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 语言描写 音调的变化 鼓起勇气
文中句子 艺术手法 心理感受
“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神态描写 激动
望着玛丝洛娃那张变丑的脸,聂赫留朵夫感到一阵惶惑,不知该怎么办 全知视角 心理详述 惶恐
当问起玛丝洛娃为他生下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 神态描写 不安、内疚、羞耻
当玛丝洛娃突然向他要钱时,他“窘态毕露”,特别是看到“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盯着他“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不由得想到,“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动摇
“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 全知视角 心理详述 挣扎
文中句子 艺术手法 心理感受
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这次聂赫留朵夫“忽然对玛丝俗娃称‘你’了”。“这种情况不仅没能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时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细节描写 人称变化 心理详述 觉醒
分析完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后,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复活》中的事件对他进行整体分析
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
1.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健康、真诚、纯洁、热忱、崇高,有美好追求。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
2.放纵情欲、走向堕落的阶段。猥琐、空虚、低下、渺小。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诱骗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给了她一笔钱然后将其抛弃。
3.从心灵忏悔走向精神复活的阶段。庭审后他内心痛苦,意识到了自己的可耻面目,决心改过自新。甚至有和玛丝洛娃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灵魂开始走向复活。
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前后不一,刚见面时称“您”,后来称“卡秋莎”“你”,这是为什么
“您”,是因为马斯洛娃并未认出他,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感。更重要的是,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自己的,所以他选择用“您”来称呼玛丝洛娃。
后来,聂赫留朵夫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突然改口称玛丝洛娃为“卡秋莎”“你”,是因为那时聂赫留朵夫已经坚定了赎罪的信念,对她的感情“不带丝毫私心”,并要“在精神上唤醒她”“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因此对玛丝洛娃的称呼也由“您”改为“你”,少了客气生疏、犹豫不决,而多了一份怜惜、果敢和坚定。
阅读文中描写玛丝洛娃外貌的词语或句子并分析这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苍白而微肿”“病态”“浮肿”等词,刻画出玛丝洛娃外表上的沧桑与变化,也呈现出特殊职业的一种病态,这是八年悲惨生活留下的痕迹,残酷的生活让昔日纯洁美丽的姑娘应有的青春气息荡然无存。而“可爱”“乌黑发亮”“特别有神”等词也显示出玛丝洛娃残存的一些神采和俊俏,也暗示了她灵魂深处潜藏的能量,为后文的精神复活做了铺垫
这里展示的不仅是八年岁月使玛丝洛娃在外貌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是她精神上的质变,美丽的“乌黑发亮”的“眼睛”显得更加“妖媚”,不再“亲切可爱”的不仅是她的脸,更是她的心灵,这些外貌描写展示了复活前的玛丝洛娃堕落麻木的可悲形象
文中多次描写玛丝洛娃的笑,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通过这几次笑的描写,分别体现了玛丝洛娃怎样的心理状态
具体描写 心理状态
“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2) “媽然一笑”是她作为妓女的习惯表情,这里写出了玛丝洛娃仍然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
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3) 饱尝了世态炎凉后的玛丝洛娃已经世俗化了,变得善于察言观色了
“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3) “嫌弃”应该是玛丝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这个男人,对她始乱终弃,给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则是她故意而为之,装出的一幅妖媚可怜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些好处”
“她向他娇媚地笑了笑” 突出了玛丝洛娃的真实状态,她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想法,只是要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好处,同时有讨好之嫌
具体描写 心理状态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53) 玛丝洛娃再次出现的“笑”,让人对其同情,同时更激发了聂赫留朵夫的罪恶感
“她鄙夷不屑地微笑着”(65) 突出了玛丝洛娃的真实状态,她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想法,只是要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好处
“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 玛丝洛娃不仅不以自己的妓女身份为耻,甚至引以为荣,她已经完全丧失了少女时代的纯真,身上浓重地刻下了以往生活的印记。
玛丝洛娃多次的笑表现出什么?
多次媚笑表现了玛丝洛娃正处于深深的堕落之中,她逃避过去,内心空虚而又麻木。而鄙夷的笑则说明她没有死一般的麻木,还有疗治的可能。
外表沧桑而病态,精神堕落而麻木,纯真不再,丧失尊严、安于堕落、得过且过的既可悲又可怜的形象,但仍有残存的俊俏和神采,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是非观念,灵魂深处潜藏着能量。
小说对玛丝洛娃的“眼神”也进行了大量描写,请找出对应的描写
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10)
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16)
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20)
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27)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
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37)
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玛丝洛娃原本是兼具美丽、纯洁与善良的美好存在,却因人性的黑暗而堕落。在被聂赫留朵夫欺骗之后,她意识到上流阶层的欺骗与卑鄙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被赶出家门后,孤苦伶仃的她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任人踏践自己的尊严,沉沦在社会的黑暗之中。
后来,聂赫留朵夫与她重逢。他感受到她天真活泼的人性已经消失,但他确信美好的人性依然潜伏在玛丝洛娃身上,决心“唤醒她的灵魂
”。在聂赫留朵夫向她提出结婚的请求时,她愤怒地斥骂他,发泄压在心里的满腔苦怨。这种愤怒的爆发是玛丝洛娃精神重生的第一个征兆,表明她麻木的心灵开始重新感受。
在流放西伯利亚的途中,玛丝洛娃认识到自己其实向往更加平等的感情,并和一位革命者结为伉俪。受丈夫的感化,玛丝洛娃的内心渐渐有了对新生活的热切渴望,她想同他们一样做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人。至此,玛丝洛娃真正获得新生,她的灵魂彻底复活。
玛丝洛娃是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文中的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则充满了厌恶。
小说为何以“复活”为题
①人性的复活。曾经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充满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一刻,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的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自己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
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③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的身份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相信他的内心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的,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觉醒。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忏悔贵族
"忏悔贵族"是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系列,是1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中理想贵族地主的形象。他们出身贵族,有才学,有理想,正直善良。
由于上流社会的腐败,使他们有意无意中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从而堕落成自私自利者。但他们通过接触社会,认识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落后及不合理性,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