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6 15: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分享表达,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情绪波动较大,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提高,本文在内容理解方面难度并不大。 但由于年龄及身心发展特征的限制,抗美援朝的历史距离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时代距离较远,学生可能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较为陌生,对战争的残酷也了解未深;文章又以毛主席既是一位父亲又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视角切入,对学生现有视野而言是存在障碍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资料加以引导理解,才能深切体会毛主席矛盾煎熬的心理。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认识、会写“彭、拟”等生字。理解并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借助三封电报,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3.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课外资料的方法,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4.结合资料与文本,进一步理解课题。
重难点 1.能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认识、会写“彭、拟”等生字。理解并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借助三封电报,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法:资料引入法、品析词句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1.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谈话交流:歌词中为什么说“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课题。 4.相关资料。相机出示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并齐读,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毛岸英的资料。 5.导入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对究竟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自己的祖国安葬,还是安葬在朝鲜做决定的艰难过程。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抗美援朝距今已有70余年,生活在当下和平年代的学生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查阅相关资料可以降低难度,从而对人物有立体地了解,更好地走入人物内心。 5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易错字词。 4.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毛主席收到的三份电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电报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毛主席惊悉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噩耗,悲痛万分。第二部分:毛主席强忍悲痛,决定同意朝鲜方面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的请求。 相机出示:毛岸英牺牲——是否运回遗骨——请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的过程。在初步全面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是阅读的第一步,为深入分析和探讨奠定基础。 12分钟
(三)品词析句,走进内心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明确学习要求。(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随文批注,揣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2)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一人汇报。 2.学生反馈。 (1)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体会毛主席内心巨大的悲痛。学生交流分享批注。 (2)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话,没有吃喝,一支接着支地吸着烟,他心里可能 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反馈,出示补充资料) (3)虽然岸英从小历经磨难,和父亲聚少离多,但是,毛主席深地爱着岸英。(出示文中句子:“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4)出示文中句子:“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再读句子,想想这个省略号里省去了什么。学生反馈交流。 (5)朗读感悟。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毛主席此时的心情,你会用哪个词(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绝....)来形容?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关键词,训练学生聚焦关键情感。想象画面可以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化文字为场景,帮助理解。做批注则促使学生先经历头脑细致的思考再表达输出,促成有质量的理解。传授阅读方法,学生才可以举一反三。在朗读中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 12分钟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1.这一夜,对毛主席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拿起手中的笔,抓住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他那种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练笔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从课文已有的情境取材,设计表达训练,让学生从认识表达到实践表达,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8分钟
(五)课堂小结 1.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诗句。 2.小结:丧子之痛,伤心欲绝,这是人之常情,我们看到了一位极度悲痛的寻常父亲;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将儿子安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伟人的宽广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设计意图:回归题目,深化主题。更深地体会毛泽东身为一位父亲,同时也是国家领导人,内心的柔软与坚强。从自主交流中加强理解,升华情感。 2分钟
(六)作业设计 1.对照词语表抄写课本词语。 2.查找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故事,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一讲。结合资料,思考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锻炼,旨在让学生感受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分钟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动作 语言 内心 神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深厚的、深沉的、凝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尽最大的可能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细致分析和朗读体验来帮助学生深化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情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大不足之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学生参与度不均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更加积极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相对沉默或被动。如何更好地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