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2024·普陀)下面是小普同学的“成长纪念册”序言,请你按拼音帮他补充完整。
时间chǐ lún 往复如飞,小学里的每一段历程都fèn wài 珍贵。从刚入学时的yòu zhì ,到学会克服kǒng jù ,学会阅读shū jí ,学会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学会了xīn píng qì hé 地处理问题。yī wēi 在老师身旁的温暖,沉浸在同学之间的快乐……,默默中
【答案】齿轮;分外;幼稚;恐惧;书籍;司空见惯;心平气和;依偎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齿轮”的“齿”上面是“止”;“分外”的“外”右边是“卜”;“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恐惧”的“恐”下面是心字底;“书籍”的“籍”是竹字头,上下结构;“司空见惯”的“惯”是竖心旁,右边是“贯”;“心平气和”的“和”是禾木旁,右边是“口”;“依偎”都是单人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齿轮;分外;幼稚;恐惧;书籍;司空见惯;心平气和;依偎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2024·普陀)读小普的毕业赠言,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合适的字。
时间(拌 绊) 不住,分离 (避 僻) 不开,我们就要小学毕业啦!愿你像那从不间 (jiān jiàn) 断的溪流,不徘徊(huái huí) ,不 (呆 耽) 搁,将那高高的山峰作为生命的起点,执着(zhe zhuó) 向前,一路奔腾 (tén téng) ,迎接明(昧 媚)的阳光。
【答案】绊;避;jiàn;huái;耽;zhuó;téng
【知识点】字音;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绊不住”的“绊”是绞丝旁;“避不开”的“避”是走之旁,里面是“辟”;“间断”应读jiàn,隔开;不连接;“徘徊”应读huái,指来回走动;“耽搁”的“耽”是耳字旁,左右结构;“执着”应读zhuó,指坚持,不放弃;“奔腾”应读téng,指奔跑的意思;
故答案为:绊;避;jiàn;huái;耽;zhuó;téng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和汉字读音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选择。
3.(2024·普陀)毕业典礼上,老师给同学们的赠言是“桐花万里丹山路,chú凤清于老凤声”。根据字典中的解释,这句话中“chú”字的正确书写应该是( )
A.刍 chú 喂牲口用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畜:~秣|反~。
B.雏 chú 幼小的,生下不久的:~鸡|~燕|~形。
C.滁 chú 地名,在安徽:~河。
D.躇 chú 犹豫,拿不定主意:踌~。
【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chú凤清于老凤声”中“chú凤”指刚出生的凤凰,“chú”指刚出生的,幼小的;结合阅读,应该选择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4.(2024·普陀)小普的小学生活回忆录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动会上,同学们个个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王老师一跨进教室,同学们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C.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对教室进行了装扮,真是万象更新。
D.每次考试结束,老师总鼓励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项中“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这句用来描述“运动会上的同学们”,词语运用不当;
B项中“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这句用来描述“同学们站起来”,词语运用不当;
C项中“万象更新”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这句用来描述“教室”词语运用不当;
D项中“百尺竿头”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这句中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5.(2024·普陀)小普同学想给老师和同学各送上一幅画,请你帮他配上合适的诗句或名言。
(1)
(2)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答案】(1)A
(2)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结合图画内容,描述一位老师辛勤耕耘的情形。可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行表述;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2)图中描述一位一位同学在坚持不懈地跑步,阅读各项,应该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进行勉励。意思是要珍惜年轻的时光,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1)A(2)D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6.(2024·普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千里莺啼绿映红。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水千山只等闲。
D.目之所及。及日中则如盘盂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吹绿了;“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中“绿”指绿色的;
B项“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是擅长的意思;“善哉乎鼓琴”中“善”是美好的意思;
C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都是指平常的意思;这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
D项中“目之所及”的“及”是“到”的意思;“及日中则如盘盂”中“及”是等到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选择。
7.(2024·普陀)根据提供的情景图,完成练习。
(1)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中秋节,小普一家在院子里赏月。妈妈开开心心地端上月饼,爸爸 地挂上写有“中秋快乐”的灯笼,爷爷 地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小普也 地举起了手中杯。
(2)选择中秋的一个习俗,写出其寓意。
赏月 吃月饼 挂灯笼 喝桂花酒
:寓意是
(3)回忆本学期学过的古诗,选择一句有关中秋的诗句,写下来: 。
(4)看着天上的圆月,爸爸感叹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去,像 ,我的日子 ,没有声音,也没有 。”妈妈听了接口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爷爷点点头,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 ! 。”
【答案】(1)高高兴兴;眉开眼笑;兴高采烈
(2)吃月饼;团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时间的流里;影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白发唱黄鸡。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运用;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1)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描述“开开心心”的词语,如“兴高采烈”“欢欢喜喜”“高高兴兴”等进行表述作答;
(2)结合中秋节的习俗,写出习俗的寓意,进行作答;
(3)结合对描写“中秋”的诗句的理解和掌握,进行书写作答;
(4)结合课文《匆匆》,“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书写时要把每个字写正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故答案为:(1)高高兴兴、眉开眼笑;兴高采烈(2)吃月饼,团圆;(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时间的流里;影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白发唱黄鸡。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节日习俗和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二、阅读与理解(35分)
(2024·普陀)阅读文言文《弈秋败弈》,完成下列各题。
弈秋败弈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当弈之时,有吹笙(shēng),倾心听之,将围未围之际②,问以弈道③,则不知也。非弈道暴④深,情有暂暗⑤,笙猾⑥之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刘子 专学》。②将围未围之际:正要被围困消灭的时候,指棋局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③道:策略,方法。④暴:突然。⑤暗:糊涂。⑥猾:打扰。
8.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当弈之时
②倾心听之
③笙猾之也
A.它,指笙曲。
B.他,指弈秋。
C.助词,的。
9.请分析弈秋败弈的原因,摘录文中的语句回答:“ 。”
10.下列选项能比较恰当地表达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答案】8.B;A;C
9.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
10.D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当弈之时”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倾心听之”中“之”是代词,指吹笙的声音;“笙猾之也”这句中“之”是代词,指他,指弈秋。
故答案为:BAC
9.结合短文内容,“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这句描写时弈秋败弈的原因;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
10.结合文中描写,弈秋因为别人吹笙的打扰,本来善弈的他,下棋输了,说明了专心致志的重要性。阅读各项,应该选择D项;
故答案为:D
(2024·普陀)阅读非连续文本《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完成下列各题。
目录
第一章 道格拉斯和华森的规矩 第十章 吉姆的坏运气 第四十章 大逃亡汤姆中弹
…… 第十一章 来抓我们了 第四十一章 我回家了
第八章 与吉姆在杰克逊岛上巧遇 第十二章 碰上沉船与杀人犯了 第四十二章 吉姆又被带了回来
第九章 死亡之屋漂啊漂 …… 最后一章 大结局
【节选】(有删减)
……我立刻上了楼,又一眨眼便抱住了避雷针滑下来。我在黑地里如飞一般冲往那个披间,赶快告诉了汤姆说,大事不好,必须马上逃,立时立刻就逃,那边屋里已经挤满了人,都拿着枪哩。
那时,已经听到大伙儿的脚步声正向门口一步步逼近。有些人进了小屋,只是黑漆漆的看不见我们。我们立刻往床底下钻,又从洞中钻了出来,吉姆在前,其次是我,汤姆最后。我们爬到了那间披间,又爬到了门口。我们就地停下来,从门缝里张望,可是什么也望不见。汤姆把耳朵贴在门缝上,听啊,听啊,可是四周一直有脚步声。到最后,他用胳膊肘捅了捅我们,我们溜了出来,弓着腰,屏住了呼吸,不发任何一点点儿声音,一个跟着一个,轻手轻脚,平平安安地走到了栅栏边。我和吉姆跨过了栅栏,可是汤姆的裤子被栅栏顶上一根横木裂开的木片给钩住了,他只好用力一撕把那根木刺拽断,结果就被人发现了。
有人喊了起来,接着有一群人追了上来。砰,砰,砰,子弹在我们四周飞过!他们在后边紧追不舍。等到他们追得近了,我们就往矮树丛里一躲,让他们从身边冲过去,然后在他们后面走。我们鼓足马力,来到锯木厂后,就改道穿过矮树丛,到原来拴独木舟的那边,跳了上去,为了保住性命,使劲往河中心划,一路上尽量不发出声音,随后到了藏着我那个木筏子的小岛。这时还听得见沿河路上人喊狗叫,乱作一团。到后来,离得越来越远了,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终于消失了。我们跳上木筏子,我说:“吉姆啊,现在你再一次成了个自由人啦。我敢打赌,你不会再一次沦为奴隶啦。”
“哈克,这件事干得可真完美。主意打得漂亮,干得也漂亮,谁也想不出这样的好点子,这简直是个迷魂阵。”
我们都无比高兴,不过汤姆却很痛苦,因为他腿肚子中弹了。我和吉姆知道后,兴致立刻就没了。他疼得厉害,伤口血流不断……
阅读链接:《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哈克贝利 费恩。酒鬼父亲逼他交出与汤姆平分的那笔钱财,常常打他。为了摆脱父亲的虐待和养母的严格管教,他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为了逃脱再次被主人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结伴而行,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
11.由情节推断,节选中的片段最有可能出自本书目录中的第 章内容。
1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节选文中的“我”是哈克贝利 费恩。
B.哈克贝利使用迷魂阵与汤姆一起帮助吉姆逃跑,很聪明,也很勇敢。
C.哈克贝利和吉姆的“逃离”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由,他们出逃的原因是一样的。
D.从本书目录看出,吉姆出逃历尽千辛万苦,最后还是被带回来了。
13.《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续集,请从上述材料中找出3个不同方面的信息证明,用简洁的语言分点阐述,每点标上序号。
14.《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与“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书都有共同特点,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
A.这几本外国名著都讲了主人公奇妙而曲折的人生经历。
B.这类外国名著所有故事的主人公结局都从幻想回到了现实。
C.它们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复杂的内涵,读起来更有乐趣。
D.这些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沉下心来读,会越读越有味。
15.这本书中,作者把哈克的漂流经历及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景物、城乡生活描写得非常具体可感,同学们想研究“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具体可感?”下面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料是____(多选题)
A.马克 吐温写了几年,随着故事深入变得困难,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就把手稿搁置在了一边。在哈德逊河旅行后,他又重新提笔,继续写作,作品终于完成。
B.马克 吐温的家乡汉尼拔镇位于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从小镇旁边流过。他的童年自由而快乐,每天他都能看到河上来来往往的汽船,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C.作者文笔幽默诙谐,现实主义刻画与浪漫主义抒情水乳交融,对美国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D.作者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
【答案】11.四十
12.C
13.①有关主人公费恩的历险故事|②写的是费恩成功脱险的故事|③文章中的费恩是一个追求自由,敢于冒险且聪明可得少年形象。
14.B
15.B;C;D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短文中描写的内容,结合目录,这段出自第四十章《大逃亡汤姆中弹》,结合这段的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四十
12.结合短文内容,阅读各项的表述,A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短文的原意;
C项中结合短文内容,哈克和汤姆是为了帮助“吉姆”逃跑,不再做奴隶,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13.结合目录和短文内容,《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讲述主人公费恩的历险故事,描写了费恩成功脱险的故事,费恩是一个追求自由,敢于冒险且聪明的少年形象。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①有关主人公费恩的历险故事|②写的是费恩成功脱险的故事|③文章中的费恩是一个追求自由,敢于冒险且聪明可得少年形象。
14.结合对原著的阅读理解,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原著的内容;
B项中《鲁滨逊漂流记》没有描写幻想的经历,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15.结合材料内容,BCD三项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马克吐温撰写《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的不同特点,说明了作者把哈克的漂流经历及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景物、城乡生活描写得非常具体可感的原因,A项中表述,与作者把哈克的漂流经历及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景物、城乡生活描写得非常具体可感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BCD
(2024·普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节选《莫愁》)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合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非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致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定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留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sù)愿。
16.“夙”在字典中有2种解释:①早;②素有的;旧有的。联系课文 种解释。“我”完成的夙愿是 。
17.围绕“掩门”,短文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提示填一填。
你发现第⑤部分与第①②部分的内容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18.读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从中你可以体会到父亲 ,“我” 。
19.第④自然段中说“我”心里总若有所失,其原因是( )。
A.我没能品味关门的声响 B.我失去了练习关门的机会
C.我没听到关门声 D.我没有学会像父亲那样关门
20.读⑥﹣⑧自然段,从不关门和大声关门的行为中“读”出了这种人的性 ,从小心关门和轻声叩门的行为中“读”到了这种人有 的心灵。
21.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自然段却写了“叩门”,这是为什么?
22.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本文后的感悟,请你将它填写完整。
常言道:“细节之中见真情。”受本文启发,我也在生活中发现了各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细节,如:在困难中同学投以我一个鼓励的眼神, , 。
【答案】16.②;作者心中对当年小心关门仍发出声响一直留有遗憾,现在终于能为父亲无声关门
17.①父亲为“我”掩门;②七八岁的时候;③我开始琢磨关门的力度;④学会在关门中识人;⑤我学会了轻轻关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突出了中心
18.对孩子的呵护、关爱;对父亲的喜欢、依恋
19.C
20.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细密而饱满的心
21.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拓展了主题
22.在作业本上老师给我们的精心批改;挑灯夜读时母亲为我端上温热的牛奶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结合文中描写,“夙愿”指从来就有的心愿,“夙”指素有的;旧有的,文中的“夙愿”指的是作者心中对当年小心关门仍发出声响一直留有遗憾,现在终于能为父亲无声关门。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②;作者心中对当年小心关门仍发出声响一直留有遗憾,现在终于能为父亲无声关门
17.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小时候父亲为“我”掩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为父亲雁门发出响声;此后,我开始琢磨关门的力度;渐渐地,学会在关门中识人;长大后,我学会了轻轻关门;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①父亲为“我”掩门;②七八岁的时候;③我开始琢磨关门的力度;④学会在关门中识人;⑤我学会了轻轻关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突出了中心
18.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这句描写了父亲关门时的轻微,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呵护、关爱,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喜欢和依恋;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对孩子的呵护、关爱;对父亲的喜欢、依恋
19.结合短文内容,这段中“心里总若有所失”指的是自己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错过留意别人关门的声音,心中感到失望。
故答案为:C
20.结合文中描写,从不关门和大声关门的行为中“读”出了这种人的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等;从小心关门和轻声叩门的行为中“读”到了这种人有细密而饱满的心灵;结合文中描写,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细密而饱满
21.结合文中描写,第⑧自然段对“叩门”的描写,说明岁人性的考验和观察不仅体现在关门上,还体现在叩门等其他的生活细节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故答案为: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拓展了主题
22.结合短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结合学习生活的经历,抓住细节,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在作业本上老师给我们的精心批改;挑灯夜读时母亲为我端上温热的牛奶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23.(2024·普陀)习作与表达。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成长的历程,一定有很多人或很多事给予了你满满的力量,正如“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细节之中见真情。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写完后读一读,若需修改的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4)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
【答案】难忘的师生情
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回忆起这段时光,有许多人和事让我难以忘怀。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每次上课都能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然而,真正让我感受到她无私关爱的是一件小事。
那是五年级的一个冬天,天气格外寒冷。那天早上,我不小心睡过头了,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十分钟。我心里忐忑不安,担心会被老师批评。当我低着头走进教室时,李老师正站在讲台上。她看了看我,没有责备,而是轻轻地走过来,帮我整理了一下衣领,温柔地说:“冷吗?下次早点起床,不要急,安全最重要。”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温暖了起来,仿佛寒冷的冬日变得不再那么刺骨。
还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心情非常低落。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帮我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鼓励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她的话语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像这样的点滴还有很多很多。李老师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力量。如今,即将告别小学生活,我心中充满了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无论未来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
谢谢你,李老师,您是我成长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小学成长经历,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难忘的师生情”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学习生活中李老师给自己的关爱和帮助,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四、附加题(30分)
24.(2024·普陀)写出下列词语中yì的同音字。
不容辞 开卷有 人云 云 扬顿挫
【答案】义;益;亦;抑
【知识点】字形辨析;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人云亦云”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故答案为:义;益;亦;抑;
【点评】题目考查对同音字的辨析和应用。作答时要根据学习积累,结合同音字意义的不同,看哪个字的意义与词语表述的意思更贴切,进行选择确定,书写时把汉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5.(2024·普陀)写出与下列成语的比喻意思相对应的成语。
如: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谈笑风生 未雨绸缪
杯水车薪 开门见山
【答案】有说有笑;有备无患;无济于事;开诚布公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谈笑风生”指有说有笑,轻松而有风趣,与“有说有笑”意思相近;“未雨绸缪”指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与“有备无患”意思相近;“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与“无济于事”意思相近;“开门见山”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与“开诚布公”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有说有笑;有备无患;无济于事;开诚布公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所给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词语的学习积累,可选择适当词语,顺利作答。
26.(2024·普陀)下列四组汉字,全部翘舌音的一项是( )
A.追最朝杀 B.找才插吃 C.痴豺摘瞬 D.辍桌床从
【答案】C
【知识点】声母
【解析】【分析】A项中“最”不是翘舌音;
B项中“才”不是翘舌音;
C项中汉字都是翘舌音;
D项中“从”不是翘舌音;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读音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对汉字的学习和认知,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准确作答,结合翘舌音的特点,进行选择作答。
27.(2024·普陀) “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舌战群儒”描述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服东吴联合抗击曹操的故事。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8.(2024·普陀)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
A.蓬莱阁 B.黄鹤楼 C.百花洲 D.岳阳楼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崔颢《黄鹤楼》,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这句描述的是黄鹤楼。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诗诗句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9.(2024·普陀)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D.大闹五台山
【答案】C
【知识点】《水浒传》
【解析】【分析】结合《水浒传》,“醉打蒋门神”是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水浒传》等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原著的故事内容进行正确作答。
30.(2024·普陀)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D.大路两旁到处都植着果园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是否是病句的判断能力。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A句中去掉“使”,
B句中去掉“歌”,
D句中把“植着”改成“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再进行修改。
31.(2024·普陀)一个歪带着帽子,嘴里叼着香烟的年轻人在电车上想戏弄一下售票员。他说:“我只买小孩票行吗,售票员?”售票员瞧了一眼年轻人,说:“这里付钱只论年龄,而不论智力。”对年轻人的评价,哪个是错误的?( )
A.自讨没趣 B.自欺欺人 C.自取其辱 D.自得其乐
【答案】C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文中对年轻人想要戏弄售票员的描写,最后被售票员取笑“智商像小孩”,可以用自取其辱进行评价。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恰当的词语,进行作答。
32.(2024·普陀)诗句积累。
陆游《游山西村》中“ , 。”渲染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喜悦的气象。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连写“ , , 。”三幅秋郊夕照图,构建了完美的悲秋意向。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诗中写道“ ,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勾画一幅壮美的悲秋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33.(2024·普陀)续写句子,与前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 ,是 ,是 。
【答案】迷茫时的灯塔指引;孤独时的温暖陪伴;成功路上的真诚喝彩
【知识点】仿写;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对友情的理解,结合例句中“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的表述,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迷茫时的灯塔指引,孤独时的温暖陪伴,成功路上的真诚喝彩。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1 / 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2024·普陀)下面是小普同学的“成长纪念册”序言,请你按拼音帮他补充完整。
时间chǐ lún 往复如飞,小学里的每一段历程都fèn wài 珍贵。从刚入学时的yòu zhì ,到学会克服kǒng jù ,学会阅读shū jí ,学会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学会了xīn píng qì hé 地处理问题。yī wēi 在老师身旁的温暖,沉浸在同学之间的快乐……,默默中
2.(2024·普陀)读小普的毕业赠言,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合适的字。
时间(拌 绊) 不住,分离 (避 僻) 不开,我们就要小学毕业啦!愿你像那从不间 (jiān jiàn) 断的溪流,不徘徊(huái huí) ,不 (呆 耽) 搁,将那高高的山峰作为生命的起点,执着(zhe zhuó) 向前,一路奔腾 (tén téng) ,迎接明(昧 媚)的阳光。
3.(2024·普陀)毕业典礼上,老师给同学们的赠言是“桐花万里丹山路,chú凤清于老凤声”。根据字典中的解释,这句话中“chú”字的正确书写应该是( )
A.刍 chú 喂牲口用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畜:~秣|反~。
B.雏 chú 幼小的,生下不久的:~鸡|~燕|~形。
C.滁 chú 地名,在安徽:~河。
D.躇 chú 犹豫,拿不定主意:踌~。
4.(2024·普陀)小普的小学生活回忆录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动会上,同学们个个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王老师一跨进教室,同学们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C.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对教室进行了装扮,真是万象更新。
D.每次考试结束,老师总鼓励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2024·普陀)小普同学想给老师和同学各送上一幅画,请你帮他配上合适的诗句或名言。
(1)
(2)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2024·普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千里莺啼绿映红。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水千山只等闲。
D.目之所及。及日中则如盘盂
7.(2024·普陀)根据提供的情景图,完成练习。
(1)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中秋节,小普一家在院子里赏月。妈妈开开心心地端上月饼,爸爸 地挂上写有“中秋快乐”的灯笼,爷爷 地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小普也 地举起了手中杯。
(2)选择中秋的一个习俗,写出其寓意。
赏月 吃月饼 挂灯笼 喝桂花酒
:寓意是
(3)回忆本学期学过的古诗,选择一句有关中秋的诗句,写下来: 。
(4)看着天上的圆月,爸爸感叹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去,像 ,我的日子 ,没有声音,也没有 。”妈妈听了接口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爷爷点点头,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 ! 。”
二、阅读与理解(35分)
(2024·普陀)阅读文言文《弈秋败弈》,完成下列各题。
弈秋败弈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当弈之时,有吹笙(shēng),倾心听之,将围未围之际②,问以弈道③,则不知也。非弈道暴④深,情有暂暗⑤,笙猾⑥之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刘子 专学》。②将围未围之际:正要被围困消灭的时候,指棋局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③道:策略,方法。④暴:突然。⑤暗:糊涂。⑥猾:打扰。
8.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当弈之时
②倾心听之
③笙猾之也
A.它,指笙曲。
B.他,指弈秋。
C.助词,的。
9.请分析弈秋败弈的原因,摘录文中的语句回答:“ 。”
10.下列选项能比较恰当地表达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024·普陀)阅读非连续文本《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完成下列各题。
目录
第一章 道格拉斯和华森的规矩 第十章 吉姆的坏运气 第四十章 大逃亡汤姆中弹
…… 第十一章 来抓我们了 第四十一章 我回家了
第八章 与吉姆在杰克逊岛上巧遇 第十二章 碰上沉船与杀人犯了 第四十二章 吉姆又被带了回来
第九章 死亡之屋漂啊漂 …… 最后一章 大结局
【节选】(有删减)
……我立刻上了楼,又一眨眼便抱住了避雷针滑下来。我在黑地里如飞一般冲往那个披间,赶快告诉了汤姆说,大事不好,必须马上逃,立时立刻就逃,那边屋里已经挤满了人,都拿着枪哩。
那时,已经听到大伙儿的脚步声正向门口一步步逼近。有些人进了小屋,只是黑漆漆的看不见我们。我们立刻往床底下钻,又从洞中钻了出来,吉姆在前,其次是我,汤姆最后。我们爬到了那间披间,又爬到了门口。我们就地停下来,从门缝里张望,可是什么也望不见。汤姆把耳朵贴在门缝上,听啊,听啊,可是四周一直有脚步声。到最后,他用胳膊肘捅了捅我们,我们溜了出来,弓着腰,屏住了呼吸,不发任何一点点儿声音,一个跟着一个,轻手轻脚,平平安安地走到了栅栏边。我和吉姆跨过了栅栏,可是汤姆的裤子被栅栏顶上一根横木裂开的木片给钩住了,他只好用力一撕把那根木刺拽断,结果就被人发现了。
有人喊了起来,接着有一群人追了上来。砰,砰,砰,子弹在我们四周飞过!他们在后边紧追不舍。等到他们追得近了,我们就往矮树丛里一躲,让他们从身边冲过去,然后在他们后面走。我们鼓足马力,来到锯木厂后,就改道穿过矮树丛,到原来拴独木舟的那边,跳了上去,为了保住性命,使劲往河中心划,一路上尽量不发出声音,随后到了藏着我那个木筏子的小岛。这时还听得见沿河路上人喊狗叫,乱作一团。到后来,离得越来越远了,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终于消失了。我们跳上木筏子,我说:“吉姆啊,现在你再一次成了个自由人啦。我敢打赌,你不会再一次沦为奴隶啦。”
“哈克,这件事干得可真完美。主意打得漂亮,干得也漂亮,谁也想不出这样的好点子,这简直是个迷魂阵。”
我们都无比高兴,不过汤姆却很痛苦,因为他腿肚子中弹了。我和吉姆知道后,兴致立刻就没了。他疼得厉害,伤口血流不断……
阅读链接:《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哈克贝利 费恩。酒鬼父亲逼他交出与汤姆平分的那笔钱财,常常打他。为了摆脱父亲的虐待和养母的严格管教,他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为了逃脱再次被主人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结伴而行,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
11.由情节推断,节选中的片段最有可能出自本书目录中的第 章内容。
1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节选文中的“我”是哈克贝利 费恩。
B.哈克贝利使用迷魂阵与汤姆一起帮助吉姆逃跑,很聪明,也很勇敢。
C.哈克贝利和吉姆的“逃离”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由,他们出逃的原因是一样的。
D.从本书目录看出,吉姆出逃历尽千辛万苦,最后还是被带回来了。
13.《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续集,请从上述材料中找出3个不同方面的信息证明,用简洁的语言分点阐述,每点标上序号。
14.《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与“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书都有共同特点,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
A.这几本外国名著都讲了主人公奇妙而曲折的人生经历。
B.这类外国名著所有故事的主人公结局都从幻想回到了现实。
C.它们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复杂的内涵,读起来更有乐趣。
D.这些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沉下心来读,会越读越有味。
15.这本书中,作者把哈克的漂流经历及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景物、城乡生活描写得非常具体可感,同学们想研究“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具体可感?”下面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料是____(多选题)
A.马克 吐温写了几年,随着故事深入变得困难,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就把手稿搁置在了一边。在哈德逊河旅行后,他又重新提笔,继续写作,作品终于完成。
B.马克 吐温的家乡汉尼拔镇位于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从小镇旁边流过。他的童年自由而快乐,每天他都能看到河上来来往往的汽船,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C.作者文笔幽默诙谐,现实主义刻画与浪漫主义抒情水乳交融,对美国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D.作者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
(2024·普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节选《莫愁》)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合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非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致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定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留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sù)愿。
16.“夙”在字典中有2种解释:①早;②素有的;旧有的。联系课文 种解释。“我”完成的夙愿是 。
17.围绕“掩门”,短文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提示填一填。
你发现第⑤部分与第①②部分的内容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18.读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从中你可以体会到父亲 ,“我” 。
19.第④自然段中说“我”心里总若有所失,其原因是( )。
A.我没能品味关门的声响 B.我失去了练习关门的机会
C.我没听到关门声 D.我没有学会像父亲那样关门
20.读⑥﹣⑧自然段,从不关门和大声关门的行为中“读”出了这种人的性 ,从小心关门和轻声叩门的行为中“读”到了这种人有 的心灵。
21.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自然段却写了“叩门”,这是为什么?
22.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本文后的感悟,请你将它填写完整。
常言道:“细节之中见真情。”受本文启发,我也在生活中发现了各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细节,如:在困难中同学投以我一个鼓励的眼神, , 。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23.(2024·普陀)习作与表达。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成长的历程,一定有很多人或很多事给予了你满满的力量,正如“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细节之中见真情。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写完后读一读,若需修改的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4)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
四、附加题(30分)
24.(2024·普陀)写出下列词语中yì的同音字。
不容辞 开卷有 人云 云 扬顿挫
25.(2024·普陀)写出与下列成语的比喻意思相对应的成语。
如: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谈笑风生 未雨绸缪
杯水车薪 开门见山
26.(2024·普陀)下列四组汉字,全部翘舌音的一项是( )
A.追最朝杀 B.找才插吃 C.痴豺摘瞬 D.辍桌床从
27.(2024·普陀) “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28.(2024·普陀)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
A.蓬莱阁 B.黄鹤楼 C.百花洲 D.岳阳楼
29.(2024·普陀)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D.大闹五台山
30.(2024·普陀)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D.大路两旁到处都植着果园
31.(2024·普陀)一个歪带着帽子,嘴里叼着香烟的年轻人在电车上想戏弄一下售票员。他说:“我只买小孩票行吗,售票员?”售票员瞧了一眼年轻人,说:“这里付钱只论年龄,而不论智力。”对年轻人的评价,哪个是错误的?( )
A.自讨没趣 B.自欺欺人 C.自取其辱 D.自得其乐
32.(2024·普陀)诗句积累。
陆游《游山西村》中“ , 。”渲染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喜悦的气象。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连写“ , , 。”三幅秋郊夕照图,构建了完美的悲秋意向。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诗中写道“ ,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33.(2024·普陀)续写句子,与前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 ,是 ,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齿轮;分外;幼稚;恐惧;书籍;司空见惯;心平气和;依偎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齿轮”的“齿”上面是“止”;“分外”的“外”右边是“卜”;“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恐惧”的“恐”下面是心字底;“书籍”的“籍”是竹字头,上下结构;“司空见惯”的“惯”是竖心旁,右边是“贯”;“心平气和”的“和”是禾木旁,右边是“口”;“依偎”都是单人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齿轮;分外;幼稚;恐惧;书籍;司空见惯;心平气和;依偎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绊;避;jiàn;huái;耽;zhuó;téng
【知识点】字音;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绊不住”的“绊”是绞丝旁;“避不开”的“避”是走之旁,里面是“辟”;“间断”应读jiàn,隔开;不连接;“徘徊”应读huái,指来回走动;“耽搁”的“耽”是耳字旁,左右结构;“执着”应读zhuó,指坚持,不放弃;“奔腾”应读téng,指奔跑的意思;
故答案为:绊;避;jiàn;huái;耽;zhuó;téng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和汉字读音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选择。
3.【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chú凤清于老凤声”中“chú凤”指刚出生的凤凰,“chú”指刚出生的,幼小的;结合阅读,应该选择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项中“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这句用来描述“运动会上的同学们”,词语运用不当;
B项中“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这句用来描述“同学们站起来”,词语运用不当;
C项中“万象更新”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这句用来描述“教室”词语运用不当;
D项中“百尺竿头”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这句中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5.【答案】(1)A
(2)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结合图画内容,描述一位老师辛勤耕耘的情形。可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行表述;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2)图中描述一位一位同学在坚持不懈地跑步,阅读各项,应该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进行勉励。意思是要珍惜年轻的时光,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1)A(2)D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吹绿了;“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中“绿”指绿色的;
B项“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是擅长的意思;“善哉乎鼓琴”中“善”是美好的意思;
C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都是指平常的意思;这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
D项中“目之所及”的“及”是“到”的意思;“及日中则如盘盂”中“及”是等到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选择。
7.【答案】(1)高高兴兴;眉开眼笑;兴高采烈
(2)吃月饼;团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时间的流里;影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白发唱黄鸡。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运用;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1)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描述“开开心心”的词语,如“兴高采烈”“欢欢喜喜”“高高兴兴”等进行表述作答;
(2)结合中秋节的习俗,写出习俗的寓意,进行作答;
(3)结合对描写“中秋”的诗句的理解和掌握,进行书写作答;
(4)结合课文《匆匆》,“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书写时要把每个字写正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故答案为:(1)高高兴兴、眉开眼笑;兴高采烈(2)吃月饼,团圆;(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时间的流里;影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白发唱黄鸡。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节日习俗和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答案】8.B;A;C
9.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
10.D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当弈之时”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倾心听之”中“之”是代词,指吹笙的声音;“笙猾之也”这句中“之”是代词,指他,指弈秋。
故答案为:BAC
9.结合短文内容,“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这句描写时弈秋败弈的原因;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非弈道暴深,情有暂暗,笙猾之也
10.结合文中描写,弈秋因为别人吹笙的打扰,本来善弈的他,下棋输了,说明了专心致志的重要性。阅读各项,应该选择D项;
故答案为:D
【答案】11.四十
12.C
13.①有关主人公费恩的历险故事|②写的是费恩成功脱险的故事|③文章中的费恩是一个追求自由,敢于冒险且聪明可得少年形象。
14.B
15.B;C;D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短文中描写的内容,结合目录,这段出自第四十章《大逃亡汤姆中弹》,结合这段的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四十
12.结合短文内容,阅读各项的表述,A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短文的原意;
C项中结合短文内容,哈克和汤姆是为了帮助“吉姆”逃跑,不再做奴隶,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13.结合目录和短文内容,《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讲述主人公费恩的历险故事,描写了费恩成功脱险的故事,费恩是一个追求自由,敢于冒险且聪明的少年形象。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①有关主人公费恩的历险故事|②写的是费恩成功脱险的故事|③文章中的费恩是一个追求自由,敢于冒险且聪明可得少年形象。
14.结合对原著的阅读理解,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原著的内容;
B项中《鲁滨逊漂流记》没有描写幻想的经历,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15.结合材料内容,BCD三项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马克吐温撰写《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的不同特点,说明了作者把哈克的漂流经历及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景物、城乡生活描写得非常具体可感的原因,A项中表述,与作者把哈克的漂流经历及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景物、城乡生活描写得非常具体可感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BCD
【答案】16.②;作者心中对当年小心关门仍发出声响一直留有遗憾,现在终于能为父亲无声关门
17.①父亲为“我”掩门;②七八岁的时候;③我开始琢磨关门的力度;④学会在关门中识人;⑤我学会了轻轻关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突出了中心
18.对孩子的呵护、关爱;对父亲的喜欢、依恋
19.C
20.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细密而饱满的心
21.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拓展了主题
22.在作业本上老师给我们的精心批改;挑灯夜读时母亲为我端上温热的牛奶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结合文中描写,“夙愿”指从来就有的心愿,“夙”指素有的;旧有的,文中的“夙愿”指的是作者心中对当年小心关门仍发出声响一直留有遗憾,现在终于能为父亲无声关门。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②;作者心中对当年小心关门仍发出声响一直留有遗憾,现在终于能为父亲无声关门
17.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小时候父亲为“我”掩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为父亲雁门发出响声;此后,我开始琢磨关门的力度;渐渐地,学会在关门中识人;长大后,我学会了轻轻关门;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①父亲为“我”掩门;②七八岁的时候;③我开始琢磨关门的力度;④学会在关门中识人;⑤我学会了轻轻关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突出了中心
18.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这句描写了父亲关门时的轻微,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呵护、关爱,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喜欢和依恋;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对孩子的呵护、关爱;对父亲的喜欢、依恋
19.结合短文内容,这段中“心里总若有所失”指的是自己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错过留意别人关门的声音,心中感到失望。
故答案为:C
20.结合文中描写,从不关门和大声关门的行为中“读”出了这种人的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等;从小心关门和轻声叩门的行为中“读”到了这种人有细密而饱满的心灵;结合文中描写,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欠些细心、体贴、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细密而饱满
21.结合文中描写,第⑧自然段对“叩门”的描写,说明岁人性的考验和观察不仅体现在关门上,还体现在叩门等其他的生活细节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故答案为: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拓展了主题
22.结合短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结合学习生活的经历,抓住细节,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在作业本上老师给我们的精心批改;挑灯夜读时母亲为我端上温热的牛奶
23.【答案】难忘的师生情
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回忆起这段时光,有许多人和事让我难以忘怀。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每次上课都能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然而,真正让我感受到她无私关爱的是一件小事。
那是五年级的一个冬天,天气格外寒冷。那天早上,我不小心睡过头了,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十分钟。我心里忐忑不安,担心会被老师批评。当我低着头走进教室时,李老师正站在讲台上。她看了看我,没有责备,而是轻轻地走过来,帮我整理了一下衣领,温柔地说:“冷吗?下次早点起床,不要急,安全最重要。”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温暖了起来,仿佛寒冷的冬日变得不再那么刺骨。
还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心情非常低落。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帮我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鼓励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她的话语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像这样的点滴还有很多很多。李老师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力量。如今,即将告别小学生活,我心中充满了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无论未来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
谢谢你,李老师,您是我成长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小学成长经历,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难忘的师生情”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学习生活中李老师给自己的关爱和帮助,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24.【答案】义;益;亦;抑
【知识点】字形辨析;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人云亦云”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故答案为:义;益;亦;抑;
【点评】题目考查对同音字的辨析和应用。作答时要根据学习积累,结合同音字意义的不同,看哪个字的意义与词语表述的意思更贴切,进行选择确定,书写时把汉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5.【答案】有说有笑;有备无患;无济于事;开诚布公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谈笑风生”指有说有笑,轻松而有风趣,与“有说有笑”意思相近;“未雨绸缪”指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与“有备无患”意思相近;“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与“无济于事”意思相近;“开门见山”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与“开诚布公”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有说有笑;有备无患;无济于事;开诚布公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所给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词语的学习积累,可选择适当词语,顺利作答。
26.【答案】C
【知识点】声母
【解析】【分析】A项中“最”不是翘舌音;
B项中“才”不是翘舌音;
C项中汉字都是翘舌音;
D项中“从”不是翘舌音;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读音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对汉字的学习和认知,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准确作答,结合翘舌音的特点,进行选择作答。
27.【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舌战群儒”描述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服东吴联合抗击曹操的故事。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8.【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崔颢《黄鹤楼》,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这句描述的是黄鹤楼。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诗诗句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9.【答案】C
【知识点】《水浒传》
【解析】【分析】结合《水浒传》,“醉打蒋门神”是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水浒传》等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原著的故事内容进行正确作答。
30.【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是否是病句的判断能力。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A句中去掉“使”,
B句中去掉“歌”,
D句中把“植着”改成“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再进行修改。
31.【答案】C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文中对年轻人想要戏弄售票员的描写,最后被售票员取笑“智商像小孩”,可以用自取其辱进行评价。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恰当的词语,进行作答。
32.【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勾画一幅壮美的悲秋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33.【答案】迷茫时的灯塔指引;孤独时的温暖陪伴;成功路上的真诚喝彩
【知识点】仿写;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对友情的理解,结合例句中“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的表述,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迷茫时的灯塔指引,孤独时的温暖陪伴,成功路上的真诚喝彩。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