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听力题(5分)
1.(2024·东莞) 一花一草总关情。听录音《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完成练习。
(1)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当我面对一束束 的鲜花和一次次 的掌声时,我总会想起老校长说过的那句话。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每一种草都会开花,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②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比不过城里的学生。
③老校长用“花”和“草”告诉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浮躁。
二、积累与运用
2.(2024·东莞) 只言片语藏关爱。读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每到冬天,hé ǎi 的老师总是提醒我们多穿衣服来dǐ yù 寒冷,生怕我们因为感冒而dān ge 学习。
3.(2024·东莞) 旋转生活万花筒。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正 (zhēng zhèng)月十五,正 (zhēng zhèng)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2)我刚帮他把笔捡起来,他以为我乱动他的东西,气冲 (chōng chòng)冲地跑过来,冲 (chōng chòng)我发了一顿脾气。我讲清缘由后,他诚恳地向我道歉,并表达谢意。
(3)在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行 (xíng háng)当不同,行 (xíng háng)头也各有讲究。
4.(2024·东莞) 语文学习须留心。下列句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路牌上的“中山路”下面的汉语拼音拼写为:ZHONGSHAN LU。
B.即兴发言就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C.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都以楷书为代表作品流传于世。
D.阅读时只要看得快,不一字一字地看,就是提高了阅读的速度。
5.(2024·东莞) 净化语言生态园。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4处错误。
今天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6.(2024·东莞) 生活处处有诗韵。根据所学内容连一连、填一填。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情未必真豪杰 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 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 怜子如何不丈夫
连线:
当我们所处的地位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时,会因为狭小范围和主观成见的局限而影响认知和判断,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感: 。
7.(2024·东莞) 修辞描写添风采。请按要求写句子。
(1)“六年小学生活,我难以忘怀。”换成反问句表达时,感情更强烈: ?
(2)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忐忑不安地等待 饱经风霜的脸 热闹的公园
: 。
8.(2024·东莞) 快乐读书赏名著。暑假即将开始,请推荐一本好书给同学们吧。
我推荐的名著是《 》,作者是 ,书中的主要人物有 。我的推荐理由是 。
9.(2024·东莞) 乘坐高铁去旅行。请把选择班次的理由说清楚。
进入中国铁路“12306”APP,我们可以看到:武广高铁、沪杭高铁等4条高铁线路,从今年6月15日起,高铁票价已做了调整。如果今年暑假你计划坐高铁去武汉,会选择乘坐哪个班次,为什么?
武广高铁上运行的广州南至武汉间动车组列车
车次 用时 调整前票价 调整后票价
G82次 广州南→武汉 3小时34分 二等座463. 5元 二等座553元
G1132次 广州南→武汉 4小时52分 二等座463. 5元 二等座304元
三、阅读(30分)
(2024·东莞)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美林药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美林
【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
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次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
【不良反应】
①少数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
②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注意事项】
①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②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③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④不能同时服用其它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⑤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⑥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生产日期】2024年05月09日
【有效期】至2026年05月08日
10.本药品的有效期是多久?(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1.下列幼儿病症,不属于本药品适应症的是哪一项?( )
A.感冒流涕 B.感冒发热 C.身体疼痛 D.咳嗽哮喘
12.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小明已经连续4天高烧39℃,妈妈一直让他服用美林,可症状并没有减轻。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柴胡退热颗粒,又加服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半回家又喝了一次,下午五点放学到家服用第三次,十点钟睡觉前喝了最后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一天,他发烧了,妈妈立刻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13.注意事项中第7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14.注意事项中第6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2024·东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泥脚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
⑦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
15.全文以 为线索,抓住三个时间点: 、 、 ,写出了父亲的泥脚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16.第③自然段写“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不穿鞋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是那么灵巧自如。
B.父亲光着脚上街购物,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是那样稳健。
C.跟着父亲粗大的脚印走路,“我”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17.高中住校后,“我”每一次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会不快和烦恼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学校里的人都穿鞋。 B.因为不穿鞋又土又难看。
C.因为不穿鞋是粗野的。 D.因为虚荣心作祟。
18.读第⑥段,这里有对父亲神态、 、 和语言的描写,从中看出父亲是个 的人。
19.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此时可能在想: 。
20.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结束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 。
四、写作题(40分)
21.(2024·东莞) 请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习作。
题目一:成长的过程会让我们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即使是相同的事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境之下,我们作出的选择或许也不相同:担当或逃避、勇敢或懦弱、坚持或放弃……请以“这一次,我选择了 ”为题,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起聆听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
题目二:余光中曾在《假如我有九条命》中提到:一条命,用来读书。的确,读书能给予我们成长的养分和前行的力量。请以“书带给我力量”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⒈先拟好题目,写在作文格中;
⒉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⒊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⒋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流光溢彩;;雷鸣般
(2)正确;错误;正确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分析】(1)结合原文内容,“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总会想起老校长说过的那句话。”书写时要把每个词语写正确。
(2)①结合文中老校长的话,这项表述正确;②结合文中的描写,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差,这项表述错误;③结合文中老校长的话,老校长用“花”和“草”作比喻,教育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浮躁,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流光溢彩;雷鸣般(2)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听力材料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原文内容: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扰,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
不会开花的草 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照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2.【答案】和蔼;抵御;耽搁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和蔼”的“蔼”是草字头,上下结构;“抵御”的“御”是双人旁,右边是“卸”;“耽搁”的“搁”是提手旁,右边还是“阁”;
故答案为:和蔼;抵御;耽搁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3.【答案】(1)zhēng;zhèng
(2)chōng;chòng
(3)háng;xí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正月”应读zhēng,是一月的意思;“正是”应读zhèng,是正当的意思;
(2)“气冲冲”应读chōng,指情感强烈;“冲我”应读chòng,是朝着的意思;
(3)“行当”应读háng,指角色的种类;“行头”应读xíng,指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和道具;
故答案为:(1)zhēng;zhèng(2)chōng;chòng(3)háng;xíng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音节;名家名画;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中结合汉字地名拼写的规则,这项表述正确;
B项中“即兴发言”指一种在特定情景下实现没有任何准备的临场说话的口语样式,即兴发言也要胃药主题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不能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这项表述错误。
C项中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最为著名,如《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虽然他也写过楷书,但并非以楷书为主要代表作品。这项表述错误。
D项中阅读时不能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不一字一字地看,影响阅读的效果,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路牌拼写、即兴发言以及书法作品、阅读方法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答案】今天我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今天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句中引号应该改成“书名号”;“这篇童话的作者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写的”这句中“作者”是指写书的人,应该把“写的”去掉;“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这句应该把句号改成逗号,表示简短停顿;“读了童话以后,”这句与前面的“今天读了”意思重复,应该去掉这一句。
故答案为:今天我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6.【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观书有感》;“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鲁迅《答客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结合题目中“所处的地位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时,会因为狭小范围和主观成见的局限而影响认知和判断”,应该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7.【答案】(1)六年小学生活,我怎能忘怀呢
(2)饱经风霜的脸;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他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经历过了那么多磨难和困苦,充满了信心。
【知识点】句式转换;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在“难以忘怀”改成“怎么能忘怀”,在句末加上“呢”,把句号改成问号进行作答。
(2)结合题目的表述,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情景写具体。
故答案为:(1)六年小学生活,我怎能忘怀呢(2)饱经风霜的脸;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他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经历过了那么多磨难和困苦,充满了信心。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8.【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 柯察金;故事主要讲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钢是在烈火里燃烧,因此它很坚固。
【知识点】推荐介绍;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原著的阅读,结合原著内容和书中的人物特点,进行表述作答,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故答案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 柯察金;故事主要讲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钢是在烈火里燃烧,因此它很坚固。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对名著的阅读理解,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9.【答案】我会选择G1132次。因为G1132次虽然比G82次用时长。所以我会选择G1132次高铁。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结合图表中的班次信息,结合“坐高铁去武汉”的要求,根据高铁价格的表述,做出正确选择,把理由写清楚。
故答案为:我会选择G1132次。因为G1132次虽然比G82次用时长。所以我会选择G1132次高铁。
【点评】本题为图表阅读题,考查学生的信息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图表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图表详细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10.B
11.D
12.C
13.因为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而且还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14.不可以,因为“禁”表示禁止,对美林过敏者不能用;而“慎”表示慎重,而非所有人不能用。改了之后意思与原意不一致,若患者按此说明使用,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结合“注意事项”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表述,这种药品的有效期是2年;
故答案为:B
11.结合材料中“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D项中“咳嗽哮喘”不属于本药品的适应症;
故答案为:D
12.结合短文内容,根据“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的表述,A项错误;B项中结合“不能同时服用其它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的表述,这项错误;③结合材料中“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的表述,这项错误;④结合“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表述,这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3.结合材料内容,因为美林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但是在服用时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以及服用的注意事项,如果误服会危急小孩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应该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因为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而且还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14.“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这句中“慎用”中谨慎小心服用;“禁用”表示一点儿也不能用;这两个词语的要求和意义不同,因此不能改换。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不可以,因为“禁”表示禁止,对美林过敏者不能用;而“慎”表示慎重,而非所有人不能用。改了之后意思与原意不一致,若患者按此说明使用,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答案】15.父亲的泥脚;小时候;高中住校后;上了大学
16.A
17.D
18.动作;外貌;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是学校里都是穿鞋子的人,我这样光着脚来看孩子,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让孩子不开心了。我下次得穿鞋子来才行
19.学校里都是穿鞋的人,我光着脚到学校来,让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为了孩子,我下次得穿双鞋来。
20.呼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更突出,强调了“父亲的泥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敬仰之情,也希望父亲能以他为豪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结合短文内容,文中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抓住小时候、高中住校时、上大学时这三个时间点,写了父亲的泥脚带给“我”的不同感受。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父亲的泥脚;小时候;高中住校后;上了大学
16.结合第③自然段的描写,BC两项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的原因,A项不符合原文内容;
故答案为:A
17.结合文中描写,上高中后,因为自己觉得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让自己没有面子,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这是我的虚荣心在作祟。结合各项表述,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D
18.阅读第⑥自然段,这段运用对父亲的神态、动作、外貌‘语言描写,写出父亲是一个朴实、善良的人;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动作;外貌;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是学校里都是穿鞋子的人,我这样光着脚来看孩子,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让孩子不开心了。我下次得穿鞋子来才行;
19.结合上下文,父亲此时可能在想,因为自己光着脚,让孩子觉得没有面子了,我真是不应该。下次我一定得穿鞋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学校里都是穿鞋的人,我光着脚到学校来,让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为了孩子,我下次得穿双鞋来。
20.结合短文内容,“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与短文题目相呼应,更加突出了主题;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和崇敬,也表明了作者对父亲的泥脚的赞美,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呼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更突出,强调了“父亲的泥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敬仰之情,也希望父亲能以他为豪。
21.【答案】范文一:
这一次,我选择了坚持
挫折是一块绊脚石,挫折也是人生道路上的陷阱,一旦陷下去你的人生前途就会变得一片黑暗,在我们遇到苦难或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坚持,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有信心,一切困难都能战胜。
记得那是一次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泰山,到了泰山脚下,空气是格外的清新。爸爸打头炮,他是一直冲在前面,妈妈也紧跟其后。爬着爬着我太累了,爸爸走过来说:“男子汉要坚强,我们就快到达山顶了,一定要坚持到底”。我想:“是啊,我是男子汉,我能行,加油,加油”。顿时,我的心里涌出了说不出的动力。我们吃力却坚定的向上爬着。不知我们走过了多少路,越过了多少块岩石、峭壁,流下了多少滴汗水……,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在一块石头旁休息,这时,我的脚掌已磨出了水泡,但是我没有叫疼,更没有一丝放弃,我现在心里只是想着,加油,向前冲,胜利一定属于我的。妈妈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妈妈的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登上泰山顶峰的信念。终于到达山顶了,远远望去,几座小山环绕泰山之间。我问爸爸:“为什么说泰山是五岳之首呢”?“第一: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第二:古代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泰山的诗词赋。这两点都是其他四岳不能比拟的。还有一点,五岳中泰山在东边,而太阳也从东方升起,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以东为大!”爸爸说。我忘记了脚掌的疼痛,去欣赏那壮丽的美景,品味胜利后的喜悦。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也明白了面对挫折,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它战胜它,这样,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范文二:
书带给我力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在我心中,书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它们是有生命的,带给我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躺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格林童话》到《安徒生童话》,那些奇妙的故事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勇敢面对挑战的情景,这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历史书籍让我了解了过去的辉煌与沧桑,科普读物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文学经典则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每本书都像是一位老师,耐心地教导我,引导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竞赛中失利,心情沮丧到了极点。那时,我无意间翻开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和毅力。那一刻,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挫折,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红楼梦》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明白了友谊和爱情的珍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和刘备的仁德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书带给我最大的力量,莫过于对未来的希望。每当我翻开一本新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尽情探索,发现未知的领域,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现实多么艰难,书籍总能给我带来希望和力量,让我相信只要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心灵的净土。它带给我力量,让我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书为伴,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读后感与观后感
【解析】【分析】题目一要求写一写自己的“一次选择”。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二要写一写“书带给自己的力量”,要结合书籍的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讲述自己爬泰山时选择奋力攀登的经历;作文二描写了自己阅读童话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带给自己的启示,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听力题(5分)
1.(2024·东莞) 一花一草总关情。听录音《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完成练习。
(1)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当我面对一束束 的鲜花和一次次 的掌声时,我总会想起老校长说过的那句话。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每一种草都会开花,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②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比不过城里的学生。
③老校长用“花”和“草”告诉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浮躁。
【答案】(1)流光溢彩;;雷鸣般
(2)正确;错误;正确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分析】(1)结合原文内容,“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总会想起老校长说过的那句话。”书写时要把每个词语写正确。
(2)①结合文中老校长的话,这项表述正确;②结合文中的描写,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差,这项表述错误;③结合文中老校长的话,老校长用“花”和“草”作比喻,教育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浮躁,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流光溢彩;雷鸣般(2)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听力材料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原文内容: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扰,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
不会开花的草 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照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二、积累与运用
2.(2024·东莞) 只言片语藏关爱。读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每到冬天,hé ǎi 的老师总是提醒我们多穿衣服来dǐ yù 寒冷,生怕我们因为感冒而dān ge 学习。
【答案】和蔼;抵御;耽搁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和蔼”的“蔼”是草字头,上下结构;“抵御”的“御”是双人旁,右边是“卸”;“耽搁”的“搁”是提手旁,右边还是“阁”;
故答案为:和蔼;抵御;耽搁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3.(2024·东莞) 旋转生活万花筒。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正 (zhēng zhèng)月十五,正 (zhēng zhèng)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2)我刚帮他把笔捡起来,他以为我乱动他的东西,气冲 (chōng chòng)冲地跑过来,冲 (chōng chòng)我发了一顿脾气。我讲清缘由后,他诚恳地向我道歉,并表达谢意。
(3)在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行 (xíng háng)当不同,行 (xíng háng)头也各有讲究。
【答案】(1)zhēng;zhèng
(2)chōng;chòng
(3)háng;xí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正月”应读zhēng,是一月的意思;“正是”应读zhèng,是正当的意思;
(2)“气冲冲”应读chōng,指情感强烈;“冲我”应读chòng,是朝着的意思;
(3)“行当”应读háng,指角色的种类;“行头”应读xíng,指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和道具;
故答案为:(1)zhēng;zhèng(2)chōng;chòng(3)háng;xíng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4.(2024·东莞) 语文学习须留心。下列句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路牌上的“中山路”下面的汉语拼音拼写为:ZHONGSHAN LU。
B.即兴发言就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C.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都以楷书为代表作品流传于世。
D.阅读时只要看得快,不一字一字地看,就是提高了阅读的速度。
【答案】A
【知识点】音节;名家名画;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中结合汉字地名拼写的规则,这项表述正确;
B项中“即兴发言”指一种在特定情景下实现没有任何准备的临场说话的口语样式,即兴发言也要胃药主题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不能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这项表述错误。
C项中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最为著名,如《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虽然他也写过楷书,但并非以楷书为主要代表作品。这项表述错误。
D项中阅读时不能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不一字一字地看,影响阅读的效果,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路牌拼写、即兴发言以及书法作品、阅读方法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2024·东莞) 净化语言生态园。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4处错误。
今天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答案】今天我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今天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句中引号应该改成“书名号”;“这篇童话的作者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写的”这句中“作者”是指写书的人,应该把“写的”去掉;“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这句应该把句号改成逗号,表示简短停顿;“读了童话以后,”这句与前面的“今天读了”意思重复,应该去掉这一句。
故答案为:今天我读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6.(2024·东莞) 生活处处有诗韵。根据所学内容连一连、填一填。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情未必真豪杰 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 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 怜子如何不丈夫
连线:
当我们所处的地位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时,会因为狭小范围和主观成见的局限而影响认知和判断,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感: 。
【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观书有感》;“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鲁迅《答客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结合题目中“所处的地位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时,会因为狭小范围和主观成见的局限而影响认知和判断”,应该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7.(2024·东莞) 修辞描写添风采。请按要求写句子。
(1)“六年小学生活,我难以忘怀。”换成反问句表达时,感情更强烈: ?
(2)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忐忑不安地等待 饱经风霜的脸 热闹的公园
: 。
【答案】(1)六年小学生活,我怎能忘怀呢
(2)饱经风霜的脸;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他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经历过了那么多磨难和困苦,充满了信心。
【知识点】句式转换;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在“难以忘怀”改成“怎么能忘怀”,在句末加上“呢”,把句号改成问号进行作答。
(2)结合题目的表述,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情景写具体。
故答案为:(1)六年小学生活,我怎能忘怀呢(2)饱经风霜的脸;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他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经历过了那么多磨难和困苦,充满了信心。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8.(2024·东莞) 快乐读书赏名著。暑假即将开始,请推荐一本好书给同学们吧。
我推荐的名著是《 》,作者是 ,书中的主要人物有 。我的推荐理由是 。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 柯察金;故事主要讲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钢是在烈火里燃烧,因此它很坚固。
【知识点】推荐介绍;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原著的阅读,结合原著内容和书中的人物特点,进行表述作答,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故答案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 柯察金;故事主要讲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钢是在烈火里燃烧,因此它很坚固。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对名著的阅读理解,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9.(2024·东莞) 乘坐高铁去旅行。请把选择班次的理由说清楚。
进入中国铁路“12306”APP,我们可以看到:武广高铁、沪杭高铁等4条高铁线路,从今年6月15日起,高铁票价已做了调整。如果今年暑假你计划坐高铁去武汉,会选择乘坐哪个班次,为什么?
武广高铁上运行的广州南至武汉间动车组列车
车次 用时 调整前票价 调整后票价
G82次 广州南→武汉 3小时34分 二等座463. 5元 二等座553元
G1132次 广州南→武汉 4小时52分 二等座463. 5元 二等座304元
【答案】我会选择G1132次。因为G1132次虽然比G82次用时长。所以我会选择G1132次高铁。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结合图表中的班次信息,结合“坐高铁去武汉”的要求,根据高铁价格的表述,做出正确选择,把理由写清楚。
故答案为:我会选择G1132次。因为G1132次虽然比G82次用时长。所以我会选择G1132次高铁。
【点评】本题为图表阅读题,考查学生的信息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图表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图表详细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三、阅读(30分)
(2024·东莞)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美林药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美林
【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
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次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
【不良反应】
①少数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
②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注意事项】
①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②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③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④不能同时服用其它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⑤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⑥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生产日期】2024年05月09日
【有效期】至2026年05月08日
10.本药品的有效期是多久?(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1.下列幼儿病症,不属于本药品适应症的是哪一项?( )
A.感冒流涕 B.感冒发热 C.身体疼痛 D.咳嗽哮喘
12.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小明已经连续4天高烧39℃,妈妈一直让他服用美林,可症状并没有减轻。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柴胡退热颗粒,又加服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半回家又喝了一次,下午五点放学到家服用第三次,十点钟睡觉前喝了最后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一天,他发烧了,妈妈立刻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13.注意事项中第7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14.注意事项中第6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10.B
11.D
12.C
13.因为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而且还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14.不可以,因为“禁”表示禁止,对美林过敏者不能用;而“慎”表示慎重,而非所有人不能用。改了之后意思与原意不一致,若患者按此说明使用,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结合“注意事项”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表述,这种药品的有效期是2年;
故答案为:B
11.结合材料中“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D项中“咳嗽哮喘”不属于本药品的适应症;
故答案为:D
12.结合短文内容,根据“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的表述,A项错误;B项中结合“不能同时服用其它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的表述,这项错误;③结合材料中“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的表述,这项错误;④结合“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表述,这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3.结合材料内容,因为美林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但是在服用时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以及服用的注意事项,如果误服会危急小孩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应该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因为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而且还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14.“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这句中“慎用”中谨慎小心服用;“禁用”表示一点儿也不能用;这两个词语的要求和意义不同,因此不能改换。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不可以,因为“禁”表示禁止,对美林过敏者不能用;而“慎”表示慎重,而非所有人不能用。改了之后意思与原意不一致,若患者按此说明使用,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2024·东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泥脚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
⑦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
15.全文以 为线索,抓住三个时间点: 、 、 ,写出了父亲的泥脚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16.第③自然段写“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不穿鞋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是那么灵巧自如。
B.父亲光着脚上街购物,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是那样稳健。
C.跟着父亲粗大的脚印走路,“我”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17.高中住校后,“我”每一次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会不快和烦恼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学校里的人都穿鞋。 B.因为不穿鞋又土又难看。
C.因为不穿鞋是粗野的。 D.因为虚荣心作祟。
18.读第⑥段,这里有对父亲神态、 、 和语言的描写,从中看出父亲是个 的人。
19.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此时可能在想: 。
20.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结束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 。
【答案】15.父亲的泥脚;小时候;高中住校后;上了大学
16.A
17.D
18.动作;外貌;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是学校里都是穿鞋子的人,我这样光着脚来看孩子,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让孩子不开心了。我下次得穿鞋子来才行
19.学校里都是穿鞋的人,我光着脚到学校来,让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为了孩子,我下次得穿双鞋来。
20.呼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更突出,强调了“父亲的泥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敬仰之情,也希望父亲能以他为豪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结合短文内容,文中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抓住小时候、高中住校时、上大学时这三个时间点,写了父亲的泥脚带给“我”的不同感受。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父亲的泥脚;小时候;高中住校后;上了大学
16.结合第③自然段的描写,BC两项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的原因,A项不符合原文内容;
故答案为:A
17.结合文中描写,上高中后,因为自己觉得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让自己没有面子,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这是我的虚荣心在作祟。结合各项表述,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D
18.阅读第⑥自然段,这段运用对父亲的神态、动作、外貌‘语言描写,写出父亲是一个朴实、善良的人;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动作;外貌;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是学校里都是穿鞋子的人,我这样光着脚来看孩子,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让孩子不开心了。我下次得穿鞋子来才行;
19.结合上下文,父亲此时可能在想,因为自己光着脚,让孩子觉得没有面子了,我真是不应该。下次我一定得穿鞋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学校里都是穿鞋的人,我光着脚到学校来,让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为了孩子,我下次得穿双鞋来。
20.结合短文内容,“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与短文题目相呼应,更加突出了主题;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和崇敬,也表明了作者对父亲的泥脚的赞美,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呼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更突出,强调了“父亲的泥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敬仰之情,也希望父亲能以他为豪。
四、写作题(40分)
21.(2024·东莞) 请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习作。
题目一:成长的过程会让我们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即使是相同的事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境之下,我们作出的选择或许也不相同:担当或逃避、勇敢或懦弱、坚持或放弃……请以“这一次,我选择了 ”为题,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起聆听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
题目二:余光中曾在《假如我有九条命》中提到:一条命,用来读书。的确,读书能给予我们成长的养分和前行的力量。请以“书带给我力量”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⒈先拟好题目,写在作文格中;
⒉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⒊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⒋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范文一:
这一次,我选择了坚持
挫折是一块绊脚石,挫折也是人生道路上的陷阱,一旦陷下去你的人生前途就会变得一片黑暗,在我们遇到苦难或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坚持,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有信心,一切困难都能战胜。
记得那是一次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泰山,到了泰山脚下,空气是格外的清新。爸爸打头炮,他是一直冲在前面,妈妈也紧跟其后。爬着爬着我太累了,爸爸走过来说:“男子汉要坚强,我们就快到达山顶了,一定要坚持到底”。我想:“是啊,我是男子汉,我能行,加油,加油”。顿时,我的心里涌出了说不出的动力。我们吃力却坚定的向上爬着。不知我们走过了多少路,越过了多少块岩石、峭壁,流下了多少滴汗水……,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在一块石头旁休息,这时,我的脚掌已磨出了水泡,但是我没有叫疼,更没有一丝放弃,我现在心里只是想着,加油,向前冲,胜利一定属于我的。妈妈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妈妈的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登上泰山顶峰的信念。终于到达山顶了,远远望去,几座小山环绕泰山之间。我问爸爸:“为什么说泰山是五岳之首呢”?“第一: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第二:古代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泰山的诗词赋。这两点都是其他四岳不能比拟的。还有一点,五岳中泰山在东边,而太阳也从东方升起,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以东为大!”爸爸说。我忘记了脚掌的疼痛,去欣赏那壮丽的美景,品味胜利后的喜悦。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也明白了面对挫折,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它战胜它,这样,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范文二:
书带给我力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在我心中,书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它们是有生命的,带给我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躺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格林童话》到《安徒生童话》,那些奇妙的故事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勇敢面对挑战的情景,这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历史书籍让我了解了过去的辉煌与沧桑,科普读物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文学经典则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每本书都像是一位老师,耐心地教导我,引导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竞赛中失利,心情沮丧到了极点。那时,我无意间翻开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和毅力。那一刻,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挫折,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红楼梦》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明白了友谊和爱情的珍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和刘备的仁德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书带给我最大的力量,莫过于对未来的希望。每当我翻开一本新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尽情探索,发现未知的领域,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现实多么艰难,书籍总能给我带来希望和力量,让我相信只要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心灵的净土。它带给我力量,让我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书为伴,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读后感与观后感
【解析】【分析】题目一要求写一写自己的“一次选择”。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二要写一写“书带给自己的力量”,要结合书籍的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讲述自己爬泰山时选择奋力攀登的经历;作文二描写了自己阅读童话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带给自己的启示,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