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诵读《芙蓉楼送辛渐》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诵读《芙蓉楼送辛渐》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6 18: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送 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曾在古代“芙蓉楼”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龙标,擅长七言绝句,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自学提示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注释】
   1.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译文:寒雨连江夜入吴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 平明送客楚山孤 译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洛阳亲友如相问 译文: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背诵这首古诗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 冰心——
2、 《芙蓉楼送辛渐》是 朝诗人 写的一首 诗。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 ,具体地点是 ,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
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 的品格。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鉴赏: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
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别之情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诗人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点评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本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