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故乡 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故乡 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6 16: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故乡——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_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
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
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
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
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3.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A.“忽然”一词是副词。
B.“一轮”一词中“一”是数词,“轮”是量词。
C.“十一二岁”的“十一二”表约数。
D.“项带银圈”是一个短语,不是句子。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惶恐 阴晦(huì) 悲凉 恣睢(suì)
B.珊栏 凄凉(qī) 寓所 秕谷(pǐ)
C.箫索 寒噤(jīn) 凶猛 祭祀(sì)
D.潮汛 伶仃(líng) 忙碌 愕然(è)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①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③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④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6.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有条不紊地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
B.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当时农村凋敝、农民破产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
C.文中对“闰土”着墨最多,如写闰土脸“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中年闰土衰老、穷苦、沧桑的特点。
D.文中多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二十多年前后的闰土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等,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9.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
A.你欢迎,我不欢迎。 B.你欢迎我?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________因为穷,我们就在心理上________了美,它的后果无非两个:一是对美的麻木,二是对美的误判。对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很可能拿心机当________,拿愚昧当坚忍……
A.如果 删除 聪明
B.即使 剔除 聪明
C.如果 剔除 智慧
D.即使 删除 智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形象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市民阶层也日趋困窘。作者对这一形象给予了无情的辛辣的讽刺。
B.《故乡》一文两次描写闰土的肖像,其作用是表现闰土少年与中年的巨大差异。
C.《故乡》中的“迅哥儿”即指鲁迅自己。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与“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两句,前者不是比喻句,后者是比喻句。
1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B.生意场上,判断要准确,决定要坚决,绝对不能忧柔寡断 , 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C.教书育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座各位教师是责无旁代、义不容辞的。
D.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党的宗旨,循私舞弊 , 贪污腐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13.班级开展鲁迅经典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1)活动一:重温经典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三幅插画。请你任选一幅,说明插画选自鲁迅的哪部作品集,并为图片配一句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环境)、人物、事件,20字左右。
(2)活动二:阅读经典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对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下面两个语段就主要用了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三种描写方法。
语段一: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先生》
语段二: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故乡》
(3)活动三:推荐经典
请你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现代文阅读。
故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画卷,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口音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故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曾经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4.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16.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7.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面又写“我”因故乡建水库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
18.本文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给人强烈的感受。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人物外貌特征的改变。
【课文片段在线】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写法分析】
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中年闰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通过“脸色”和“手”的对比,就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久久难忘。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适时穿插对记忆中印象的描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两面对一面,应将“能不能”删去。B.成分残缺,应在“提价”后加“的行为”。C.语义重复,应将“不要”或者“切忌”删去。
2.答案:B
解析:②承接文段开头,谈一些人认为鲁迅称不上文学大师的原因,是第一句;①与②形成转折关系,转入自己的观点,是第二句;③④进一步解说自己的观点,后者的“这种事业”即是上句所举事例,可据此排列为三、四句。由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③④。
3.答案:D
解析:“项带银圈”独立存在,且主谓宾完整,在语段中是一个句子。
4.答案:D
解析:A.睢suī。B.珊→栅,秕bǐ。C.箫→萧,噤jìn。
5.答案:B
6.答案:B
解析:A、D项比喻,C项借喻。
7.答案:C
解析:A.语序颠倒,应改为:驻青高校策划、筹备、开展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B.成分残缺,在“货运”后加“的需求”;D.搭配不当,“增长”和“知识面”不能搭配,把“面”去掉。
8.答案:B
解析:文中没有体现作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
9.答案:D
解析:A项,该句意思为:你欢迎的人/事我却不欢迎。选项表意明确。
B项,该句意思为:你不欢迎我。选项表意明确。
C项,该句意思为:你欢迎我。选项表意明确。
D项,无法通过该句判断表意。选项表意不明确。
本题要求选择表意不明确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登正确便用词语的能力。如果:表示假设,与“就”连用。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与“也”连用。第一空后面的语境假设因为穷,就会怎么样,应填“如果”。排除B、D两项。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删除:删去。语境的意思是在心理上排除了美,应填“剔除”,排除A项。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里形容把心机当能力,应填“智慧”。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1)(示例1)我选①。《呐喊》,少年闰土月下刺猹,保护瓜地。
(示例2)我选②。《呐喊》,迅哥儿和双喜等小伙伴们夜晚站在船上看社戏。
(示例3)我选③。《朝花夕拾》,长妈妈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2)外貌 神态 语言
(3)(示例)《野草》,这是一部文字深刻的散文诗集。
解析:(1)仔细观察给出的图片:图①,由图中少年的动作、地点(瓜地)、左上角的月亮可知,这是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图②,注意有戏楼,下面有黑压压的人群,可知是《社戏》中的情节。图③,有一女人在给书,旁边有个小孩在翻看着,可知是长妈妈给鲁迅买来《山海经》的情节。据此分析,任选一幅,按题干“说明插画选自鲁迅的哪部作品集”“点明地点(环境)、人物、事件,20字左右”的要求作答即可。
(2)语段一描写的是藤野先生的外貌,是外貌描写。语段二,“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是神态描写,“老爷!……”是语言描写。
(3)推荐语可以结合作品的文学价值、作品风格以及彰显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任选一部自己熟悉的课外的鲁迅作品拟写即可。
14.答案: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以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的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解析:本题是段落作用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作答。这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交代离开家的时间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离家的意义是“逃难”,“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第二句话写自己平时很少回家;第三句写因此日渐疏远故乡。从内容上看,与后文对故乡的情况浓形成了对比。结构上,这是典型的过渡段,承上(诅咒故乡,发誓离开)启下(引出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
15.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的重点句子。结合内容判断出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并结合情感分析出表达效果即可。
16.答案: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所以不希望离开。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相关内容。老人,包括“我”。从67段来看,故乡的根已经“扎入我的心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故土难离的传统和安土重迁的习惯,使老人不愿离开故土;年轻人的想法文中并没有提及,要结合生活经验作答,如年轻人则希望通过移民搬迁,离开乡村,实现致富的梦想。
17.答案: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认知与情感也发生了改变;诅咒故乡,是因为故乡的贫瘠,让儿时的“我”备尝艰辛;感到痛苦,是因为自己依恋的故乡(精神家园),即将被淹没,以后只能梦回乡关。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选文第2段省略号后的“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这句话,总结上文,概括了“我"诅咒故乡的原因在于故乡的贫困,让“我’苦不堪言文章第4段“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呼应前文修水库移民,同时说明故乡被淹,自己再也见不到温馨甜蜜、如诗如画的故乡,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令人苦痛不堪。
18.答案:【例文】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妈妈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得犹如砂纸一般,手心里长满了厚厚的茧子。这就是那双伴我成长的手吗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手曾是那样的光滑、细腻,那样的纤细美丽、白皙丰润。现在,繁重的劳动却使妈妈的手变得如此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