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我的叔叔于勒——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拮据(jié) 赚钱(zhuàn) 不堪(kān) 诧异(chà)
B.恐怖(bù) 栈桥(zhàn) 牡蛎(lì) 糟蹋(tà)
C.阔绰(zhuō) 流氓(mánɡ) 狼狈(bèi) 无赖(lài)
D.张皇(huáng) 拖累(lěi) 女婿(xù) 嘟囔(nɑnɡ)
2.下列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
B.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C.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D.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4.下列对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B.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C.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D.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6.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阔绰(chào) 褴褛(lán) 栈桥(zhàn) 别墅(yě)
B.撬开(qiào) 热忱(chén)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
C.牡蛎(lì) 拮据(jié) 恣雎(zì) 杳无消息(yǎo)
D.惘然(wǎng) 瑟缩(sè) 嗤笑(chī) 歼灭(jiān)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狼狈不堪 神色张惶 结结巴巴 与日俱增
B.大显身手 郑重其事 悲欢离合 莫名其妙
C.千辛万苦 满脸皱纹 衣服褴褛 慷慨大方
D.风俗习惯 诚实可靠 十拿九稳 相提并论
8.下列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弥漫着收获喜悦的果园里,将甜美诱人的水果从枝头摘下,无疑是惬意的农家生活中最浪漫的劳作。
B.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边吃年夜饭,边谈笑风生,显得格外温馨。
C.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子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D.夜色中的蠡园,在彩灯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浮光掠影、流光溢彩的景象。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10.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从下面三种分析中选取一个答案填入括号中( )
A.“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都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做。
B.“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作者是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的描写,来揭示小说的主题的。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小说的标题就是“我的叔叔于勒”,而且于勒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11.下面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她们的吃法很文雅, 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
B.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在有钱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 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D.我的父亲好像不安起来……他的脸色十分煞白, 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
1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B.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C.我父亲好像不安起来。
D.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13.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个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他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杈,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需要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2.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抓住加粗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5.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6.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15.小说巧妙地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深化小说主题。试着仿照文中的例子描写一段有关环境的片段。
【课文片段在线】
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写法分析】
句①是刚去哲尔塞岛旅游途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欢快心情;句②是在船上遇到了穷困落魄的于勒之后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灰暗的心情。在运用环境描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宜拖沓,尤其不能将渲染情景的铺垫句子写得过多,将延伸叙述的相关事情说得太杂,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另外,景物的色调与人物的心情最好形成呼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绰”应读“chuò”。
2.答案:D
解析:D.“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
3.答案:D
解析:A.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缘故”;
B.语序不当,将“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
C.语序不当,“不是”应放在“质量”前。
4.答案:C
解析: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5.答案:C
解析: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6.答案:A
解析:绰chuò,墅sh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A项,惶一皇。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D项,望文生义,将词语含义误解为“光和影”。“浮光掠影”指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A项,使用正确,“惬意”指满意;称心;舒服。B项,使用正确,“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C项,使用正确,“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社会主义”后加“的精神”。C项,语义重复,应删去“超过”或“以上”。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示例】贪欲——人生的陷阱
14.答案:1.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2.①字典是“老师的老师”。②字典是稀缺的物品,有钱也买不到。③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对字典的崇拜,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
3.①环境描写,表明山间潮湿多雾。②与上文“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相呼应。③衬托王福父子砍竹的艰辛。
4.(1)“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的不舍。“取”“递”表现出班长舍不得把字典给王福又不得不给的矛盾犹豫的内心。
(2)“极快”形容他包书的速度之快,表现他已做出决定。“包”表现王福对字典的珍视。“塞”表现王福愿赌服输,将字典还回班长手中时的态度坚决。
5.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6.①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王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翻看,经常提问题。王福和老师打赌,想要赢得老师的字典。为了学习知识,抄书抄了八年。②王福做事有原则。在知道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字典。③王福吃苦耐劳。第一天晚上八点和父亲上山砍竹,砍了二百三十棵,拾出去几十棵。④王福诚实守信,做事认真。他说到做到,当天连夜完成了砍伐任务,之后又完成了作文,并且找到了知青作证。⑤王福有集体观念。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答案:【例文】窗外,夜色迷人,凉风习习;窗内,灯光明亮,安静和平。同学们正认真地温书复习,脸上满是轻松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