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
③是我们做出任何努力的发心所在
④不见得我们一定会做得多棒
⑤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
A.④①⑤③② B.④②⑤①③ C.①④⑤②③ D.③④⑤①②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为批驳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一篇杂文。
B.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个问句,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直接批驳,再用驳论证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
D.本文中的“正史”指的是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3.“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这句话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称谓 D.表示讽刺否定
4.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___________这也算一种“信”,_________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A.如果 假使 那
B.只要 即使 那
C.如果 虽然 但是
D.只要 如果 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之前,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囯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史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
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他于1936年在中国进行采访和考察的所见所闻而写成。
B.《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C.《红星照耀中国》切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是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
D.《水浒传》中鲁智深原名鲁达,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体现了他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8.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渺茫(miǎo) 宰相(zǎi) 倘若(tǎng)
B.脊梁(jǐ) 慨叹(kǎi) 茏罩(lǒng)
C.污蔑(miè) 家谱(pǔ) 光耀(yào)
D.脂粉(zhī) 摧残(cuī) 切实(qiè)
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B.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 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10.下列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贫困群众的做法使我们不能容忍。
B.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国人民都期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耀武扬威。
C.中国民航局出手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停飞了美国波音737MAX8客机,此事不可与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混为一谈。
D.为争夺未来5G市场,全球各大通信公司前仆后继,加紧布局。华为独占鳌头,成为美国政客打庄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凛冽 聒躁 经世奇才
B.灌溉 侍弄 不醒人事
C.亵读 陡峭 言不及义
D.搓捻 诓骗 如雷贯耳
12.下面是对“中国的脊梁”的四种理解,指出其中有误的一项( )
A.“埋头苦干的人”,主要指广大劳动人民,也指历史上的改革家、发明家,如毕昇。
B.“拼命硬干的人”,指历史上反对封建统治和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如陈胜、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等。
C.“为民请命的人”,即为民疾苦而呼吁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
D.“舍身求法的人”,指信奉各种宗教迷信的人,他们为敬奉神灵跪拜菩萨而牺牲生命。
13.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
[研究依据]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节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选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请结合第②段,列举两个能被称为“中国的脊梁”的历史人物。
(3)综合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有怎样的特点?
[链接材料] 2019年5月中旬,美国发表声明:停止向华为公司出售包括芯片在内的一切零部件。华为下属集团海思科技总裁致信每一位员工:“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十年‘备胎’,一朝转正……我们知道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面对美国霸凌行为,华为人依靠科技优势,战略“备胎”,风雨无阻,稳健前行。
1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通过反驳论证来批驳错误的论点。这篇驳论性杂文,针对当时舆论界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进行有力的批驳。文章在驳论部分,先摆出形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的三个既定事实,随即一一批驳,采取通过反驳论证批驳其论点的方法,从侧面批驳中除摆事实、讲道理外,还运用了反证的方法,先证明对立的另一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来反证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文章有破有立,这篇杂文虽然只有七八百字,却像匕首一样,刺向对方的要害,痛快淋漓。请你试写一个驳论片段,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首先是④,紧接上文“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这种热爱“不见得我们一定会做得多棒”。然后是①,强调“一定要有一件事”的必要性。接着是⑤,进一步说明“这件事”的深刻内涵。接着是③②,连用“是……也是……”说明“这件事”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综合排序为:④①⑤③②。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文先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再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3.答案:D
解析:作者用“他信力”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先前只迷信国联,却不能自己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软弱行径。
4.答案:A
解析:横线处所引领的句子都是假设关系复句。第一处据关联词“如果……就……”可填。排除B、D两项。第二处,由于是假设关系复句,故可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准备”;C.重复多余,“约有”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去掉。
6.答案:C
解析:不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而是二十四个朝代皇帝的家谱。
7.答案:C
解析:《从红星照耀中国》切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是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
8.答案:B
解析:“茏罩”中的“茏”应为“笼”。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这是一个选择问句,问号要放在最后,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用问号。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是形容词,不能接宾语“贫困群众”。B项,褒贬误用。“耀武扬威”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带有贬义,用来形容解放军不恰当。D项,对象误用。“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用来形容通信公司的行动不恰当。C项,使用正确。“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A项,躁一噪。B项,醒一省。C项,读一渎。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鲁迅散文的特点;《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之处,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解析:
14.答案:(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示例)文天祥、林则徐、海瑞等。(写出两个即可)
(3)中国脊梁的特点是勇往直前、敢于牺牲、不畏强权、奋发进取、无私奉献、未雨绸缪、自立自强。
解析:(1)根据第①段最后一句“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③段最后一句“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可知作者论述的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根据第②段中作者对“中国的脊梁”的形容(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从历史人物中找出符合相应描述的人即可。
(3)结合材料中“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风雨无阻,稳健前行”和文中“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有确信,不自欺”等重点语句筛选词语回答即可。注意用词要准确。
15.答案:示例:中国有句俗语,叫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经常与好的事物和人接触,就会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这句话说明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确,如果把一块白布放在染缸附近,年深日久,即使不直接接触染液,也会变了颜色。这正是“近墨者黑”。但我却认为:近墨者未必黑。池塘里的淤泥够黑了吧?可是,就在淤泥之中却生长出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来!真是令人惊叹不已!难怪有人要称赞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这就告诉我们:近“朱”近“墨”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如何。一只苍蝇,你即使把它放在香水瓶里,依然是只肮脏的苍蝇,终也难改它的本性。一块宝石,即使把它埋入沙土,也终究是块发光的宝石,早晚要熠熠生辉的。
解析: